科學家發現早期宇宙最大噴流 銀河系兩倍長

2025年02月08日科技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2月08日訊】宇宙的奧祕無窮無盡。天文學家們使用多種望遠鏡的組合,探測到了遙遠的雙葉無線電噴流(radio jet),這是早期宇宙中迄今發現的最大黑洞噴流。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是了解早期黑洞如何影響其環境的重要一步。
根據天文學家週四(2月6日)發布的報告,這個巨大噴流的跨度至少有20萬光年,是銀河系寬度的兩倍。發出這個噴流的類星體(quasar)在宇宙剛剛誕生不到12億年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點擊這裡查看噴流的圖片。)

黑洞一個特點挑戰人類既有認知

類星體質量可能比太陽質量大數十億倍,但新報告中的這個發出巨大噴流的類星體(被稱為J1601+3102)的質量相對較小,是太陽質量的4.5億倍,為這個類星體提供動力的黑洞也相對較小,這一發現令人驚訝,也挑戰了先前的假設,即只有最大質量的黑洞才能產生如此強大的噴流。
NOIRLab研究小組組長、報告主要作者安妮克‧格勞德曼斯(Anniek Gloudemans)在一份聲明中說,「有趣的是,與其它類星體相比,產生這種巨大無線電噴流的類星體並不具有極端的黑洞質量。這似乎表明,在早期宇宙中,產生如此強大的噴流並不一定需要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或吸積率。」
儘管無線電噴流在宇宙中並非罕見,但在遙遠的早期宇宙中一直令人難以捉摸,這是因為來自大爆炸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將其遮掩住了。
歐洲各地、美國夏威夷和德克薩斯州的天文台對這一發表在《天文物理學雜誌快報》(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的研究做出貢獻。
報告主要作者格勞德曼斯說,「我們正在尋找宇宙早期具有強大無線電噴流的類星體,這有助於我們了解第一批噴流是如何以及何時形成的,它們又是如何影響星系的演化的。」
這一發現為了解早期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的演化提供了新線索。

噴流如何產生

通過數十年的天文觀測,科學家們了解到,大多數星系的中心都有巨大黑洞,但並非所有這些宇宙巨無霸都能產生類星體。當超大質量黑洞被大量氣體和塵埃包圍時,類星體就形成了。這些物質在黑洞周圍形成一個旋轉的氣體和塵埃雲,稱為吸積盤。超大質量黑洞的巨大質量會在吸積盤中產生潮汐力和巨大的摩擦力,使其過熱並發出耀眼的光芒。
吸積盤中的物質並非全部都進入位於中心的黑洞,有些被強大的磁場引向兩極。這些粒子被加速到接近光速,以雙噴流形式從兩極噴射出來。
對於新報告中的類星體J1601+3102與其它類星體有何不同,科學家們仍有許多疑問。目前還不清楚在什麼情況下才能產生如此強大的噴流。
(本文部分參考了「太空」(Space.com)新聞的報導。)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