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2月17日訊】AI大模型DeepSeek面世後,中國一些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政務系統相繼接入了該模型的應用。近日,深圳市福田區官方宣布,有70名基於DeepSeek開發的「AI數智員工」已上崗,可從事應急管理、公文處理、招商引資等政務工作。相關消息引發公務員恐因AI應用而失業的憂慮。
據《深圳特區報》2月16日報導,深圳福田區政府近日上線了福田區政務大模型2.0版,該應用定製化開發了覆蓋240個場景的個性化智能體,70名基於DeepSeek開發的AI數智員工已正式「上崗」。
據稱,福田區政務大模型2.0版以全尺寸DeepSeek R1為核心底座,採用混合專家架構(MoE)與學習技術,依託所謂「國產算力平台」實現了本地化細分領域訓練。而已上崗的70名「數智員工」分屬11個類型,覆蓋公文處理、民生服務、應急管理、招商引資等政務服務範疇。
官方媒體宣稱,上述數智員工中的「執法文書生成助手」可「秒級」生成初稿,而訴求分撥準確率從70%提升至95%,「AI任務督辦助手」則可使跨部門任務分派效率提高80%等等。
此前,中國美妝集團「上美股份」的一張內部聊天群組截圖曾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熱傳,顯示該公司創始人呂義雄,近日在內部工作群眾表示,公司將對各部門進行大調整,用AI技術替代人工。
截圖顯示,按照計劃,該公司客服部門的人員淘汰率高達95%,內容創新部門80%的人員將被淘汰,新品創新中心淘汰70%,法務部門50%的人員將被淘汰,留下的人員都需具備能夠使用AI的能力。
上述消息在中國民眾當中引發了新的恐慌,許多人開始憂慮,「我的工作會被AI取代嗎?」
中國民營智庫機構「大任智庫」的董事長卜安洵近日接受《中國經營報》採訪時坦言,隨著人工智能應用的普及,「將會對素質較高的中小企業產生深遠影響」,而這也意味著「部分傳統工作崗位將不得不面對失業問題」。
北京融信數聯科技有限公司CTO張廣志也直言:「其實,我們現在接到的很多推銷或者客服電話,已經是人工智能機器人了,這就必然會導致大部分傳統的人工客服工作人員失業。」
AI新創公司Anthropic近日發布經濟指數報告稱,43%人類工作正被自動化取代,AI使用集中在軟體發展和寫作,中等至高收入工作中最普遍,AI在增強人類能力的同時也在取代勞動。
據陸媒的報導,當有用戶提問:「近期和未來一段時間內,受到人工智慧影響最大的前十大職業有哪些?」DeepSeek給出的答案是:客戶服務代表、數據錄入員、倉庫和物流工人、製造業工人、金融分析師、醫療診斷師(如放射科醫生)、法律助理和律師、市場行銷和廣告從業者、翻譯和口譯員、司機(如計程車、卡車司機)。
2025年,中國大陸預計將有1222萬大專院校學生畢業生,屆時就業市場壓力將進一步加大。而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 2024年12月份中國青年(16至24歲)失業率為15.7%。
外界普遍質疑,中共官方公布的失業數據,未能反映出中國社會上真實的失業情況,相關統計數據很可能出於政治動機而被人為大幅度「縮水」了。社會上的輿論更擔憂,AI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恐導致原本已嚴峻的就業問題雪上加霜。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