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2月22日訊】重返白宮的唐納德‧川普(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上任已經整整一個月了,在這期間他簽署了數十項行政命令,並推進了重塑華盛頓特區和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關鍵政策。
川普總統制定了一項遏制非法移民的廣泛任務,對多個聯邦機構進行了全面改革,威脅對貿易夥伴徵收關稅,並引起了民主黨人的憤怒,他們普遍對行政部門繞過立法機構採取行動表示擔憂。
本文將逐一闡述川普總統第二個任期上任30天以來的30個亮點。
1. 重塑華盛頓外交政策
川普總統推進了全面的政策行動,正在重塑華盛頓特區、外交關係以及美國行政部門的權威和行動範圍。儘管華盛頓特區的眾多反對者指責總統的一些行動可能是非法的,然而川普在上任後幾週內採取的這些行動,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行動最迅速的總統之一。
「我認為他(川普)現在所做的,是在測試他作為美國總統所能做的事情的極限。」位於明尼蘇達州的著名私立綜合性大學哈姆林大學(Hamline University)政治學和法律研究教授大衛‧舒爾茨(David Schultz)接受《大紀元時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很顯然,法院會進行一些削減行動。」
2. 數十項行政行動
川普總統在1月20日宣誓就職後數小時內就開始簽署行政命令。在這30天裡,總統已發布了100多項行政命令,涉及經濟、國家安全、聯邦政府、移民、外交政策、能源、衛生和教育等各個領域。
這些行政命令包括:發布南部邊境國家緊急狀態令;撤銷前總統喬‧拜登(Joe Biden)的一系列行政命令;終止聯邦機構的所有多元、公平和包容(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簡稱DEI)項目;以及制定「美國優先」的對外關係政策。

2025年2月10日,唐納德‧川普總統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行政命令。( 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3. 訴訟層出不窮
與此相應,挑戰川普總統大刀闊斧行動的訴訟與總統本人的行動一樣迅速,截至2月17日,總部設在紐約的「公正安全」(Just Security)在線論壇統計的川普總統相關訴訟已超過70宗。其中一些訴訟挑戰了政府效率部(the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簡稱DOGE)對某些聯邦數據和IT系統的訪問權限。另一項訴訟針對的是川普政府的延期辭職計劃,該計劃為自願離職的聯邦雇員提供八個月的全額薪金和福利。
4. 馬斯克掌舵的DOGE削減數十億美元政府開支
根據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掌舵的政府效率部(DOGE)網站截至2月18日的數據,自川普總統上任以來,DOGE已經節省了近550億美元的開支。這個非永久性組織是由美國時任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於2014年創建的美國數字服務辦公室(U.S. Digital Services)改編而成的。據DOGE網站稱,政府效率部的工作已經導致美國財政部削減近20億美元開支,教育部削減近15億美元開支。
近期,政府效率部的重點工作包括從「加強選舉和政治進程聯合會」的預期支出中削減4.86億美元,以及DOGE人員進駐五角大樓。而新任國防部長皮特‧海格塞斯(Pete Hegseth)表示,歡迎政府效率部進行審查。
5. 民主黨人指控越權
雖然川普和馬斯克一直大力支持政府效率部提出的削減開支建議,然而民主黨人卻聲稱削減幅度太大了。「我們實際上只是在討論增加一些常識性的控制措施,這些措施應該是存在的,然而卻沒有出現過。」2月11日,馬斯克在橢圓形辦公室陪同川普總統接見記者時說道,「讓我們審視每一筆開支,然後說,『這真的符合人們的最佳利益嗎?』如果符合,那就沒有問題。如果不符合,我們就應該考慮一下。」
與此同時,民主黨人也做出了批判性的回應,質疑削減開支的合法性,並對政府效率部的某些行為提起訴訟。一些民主黨人還提出了關閉政府以示抗議的可能性。

2025年2月11日,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在橢圓形辦公室簽署行政命令時,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和他的兒子與總統在一起,接見媒體記者。( 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6. 政府機構改革
川普總統上任後的第一個月也對多個政府機構進行了改革。美國國際開發署(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簡稱USAID)幾乎被取消,大部分員工將被解僱。預計該機構的國際援助職能將併入國務院。消費者金融保護局(the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簡稱CFPB)也被下達了停工令。
川普總統還提出了與國會合作實施其競選議程的前景,即從根本上重組或廢除教育部。總統還呼籲廢除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the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簡稱FEMA),將該機構的應急職能移交給各州。
7. 買斷和解僱政府雇員
自上任以來,川普總統監督了聯邦政府內部的大規模裁員行動。超過7.5萬名聯邦工作人員接受了政府的買斷提議,允許他們在9月30日之前領取全額薪金和福利,同時不受日常考勤規定和裁員的限制。
從衛生與公眾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簡稱HHS)到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簡稱EPA)等多個政府機構的數千名試用期員工也被解僱。
川普總統曾試圖從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撤換數千名職業官員,然而此舉的合法性受到質疑。
8. 聯邦支出凍結
1月下旬,川普政府試圖頒布支出凍結令,命令各機構「在適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暫停支付資金。政府很快遭遇了法律上的反擊,一名法官做出了行政暫緩令。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簡稱OMB)隨後撤銷了指示凍結資金的備忘錄,然而白宮表示,某種形式的凍結仍然存在。
批評者認為,支出凍結超越了川普總統的行政權力,並指出國會在憲法中擁有財政權。白宮則認為,短期凍結開支屬於總統的職權範圍。所涉及的憲法問題可能會面臨最高法院的審查,並促使作出有助於界定美國國會和行政部門分權的裁決。

2025年1月29日,聯邦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在美國國會大廈就川普政府凍結聯邦撥款一事發表講話。(Kevin Dietsch/Getty Images)
9. 邊境國家緊急狀態
川普總統一上台就履行了其2024年競選時的核心承諾,宣布南部邊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並發布了一系列旨在遏制非法移民的行政命令。第一天,他的政府就終止了「CBP One」手機應用程序的使用。CBP是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的簡稱,該應用程序允許近100萬本應被視為非法移民的人與聯邦邊境人員預約進入美國的時間。
除了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和向邊境派遣軍隊外,川普總統還簽署行政命令,加大驅逐力度,恢復「留在墨西哥」(Remain in Mexico)政策,停止對非法移民「抓捕後釋放」(catch-and-release)的做法,重新修建邊境牆,將犯罪集團定為全球恐怖分子,終止難民安置和出生公民權,加強移民審查,對非法移民犯下的死罪恢復死刑,等等。
10. 移民及海關執法局的逮捕行動
自川普總統上台以來,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簡稱ICE)在芝加哥、紐約等大都市地區加大了移民執法行動。邊境事務主管湯姆‧霍曼(Tom Homan)2月11日在接受總部位於紐約的WABC電台採訪時說,自1月20日以來,政府已逮捕了約14,000名非法移民。他補充說,同期越境人數下降了92%。
這些努力贏得了共和黨人的廣泛支持,但也遭到了民主黨人的嚴厲批評。
11. 司法部就庇護政策起訴伊利諾伊州和紐約州
美國司法部在部長帕姆‧邦迪(Pam Bondi)的領導下,就伊利諾伊州和紐約州對非法移民的庇護保護政策提起訴訟。這些訴訟針對的是聯邦政府宣稱阻礙移民執法的幾項州法律,其中包括紐約州的一項法律,該法律規定除非有法院命令或搜查令外,否則機動車輛管理局不得與移民執法機構共享記錄。
伊利諾伊州州長傑伊‧普裡茨克(Jay Pritzker)和紐約州州長凱茜‧霍楚爾(Kathy Hochul)誓言為這些訴訟辯護。
另外,紐約市市長埃裡克‧亞當斯(Eric Adams)在2月13日與邊境事務主管湯姆‧霍曼會面後,同意允許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特工重返位於紐約的萊克斯島(Rikers Island)監獄,協助開展刑事調查,特別是針對暴力罪犯和幫派成員的調查。
12. 將非法移民罪犯送往關塔那摩灣
川普總統命令軍方準備在古巴關塔那摩灣(Guantanamo Bay)海軍基地關押非法移民,第一批飛機已於2月4日抵達。五角大樓宣布,10名與來自委內瑞拉的最大黑幫「阿拉瓜火車」(Tren de Aragua,簡稱TdA)幫派有關聯的非法移民已被送往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
國土安全部部長克裡斯蒂‧諾姆(Kristi Noem)稱這些被拘留者是「最壞分子中的最壞分子」。
五角大樓表示,這一措施是「臨時性的」,這10人最終將被送回「他們的原籍國或其它適當的目的地」。
13. 薩爾瓦多和危地馬拉接受來自其它國家的被驅逐者
國務卿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在他的首次正式國際訪問中,與危地馬拉和薩爾瓦多達成了驅逐協議。危地馬拉總統貝爾納多‧阿雷瓦洛(Bernardo Arévalo)於2月5日宣布,該國已同意將來自美國的遞解出境航班數量增加40%,其中包括來自其它國家的非法移民。
幾天前,薩爾瓦多總統納伊布‧布凱萊(Nayib Bukele)也同意接收來自第三國的美國遞解出境者。
14. 關稅威脅
為了兌現去年年底的承諾,川普總統在與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國領導人進行談判之前,準備對所有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川普指責這兩個國家在防止非法移民和非法芬太尼(fentanyl)越境進入美國方面做得不夠。作為回應,墨西哥同意向其邊境派遣軍隊,而加拿大則表示將設立一個「芬太尼事務主管」來應對販毒危機。
因此,川普同意暫停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關稅30天,同時繼續與兩國領導人會談。
在川普威脅哥倫比亞如果拒絕接受某些驅逐哥倫比亞非法移民的航班,就將徵收25%的關稅之後,哥倫比亞政府同意接受這些航班。
1月31日,川普表示他「絕對」會向歐盟(EU)徵收關稅,然而當時並未詳細說明徵收時間或稅率。此後,他又宣布了預計將影響歐盟和其它國家的額外關稅。
15. 中共關稅
在宣布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關稅的同時,川普總統還以中共政權在芬太尼前體化學品生產中扮演的角色為由,誓言在對中共進口商品徵收現有關稅的基礎上再徵收10%的關稅。早在川普總統的第一個任期內,他的政府就對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中共進口商品徵收了關稅。拜登政府繼續並擴大了這些關稅。
針對中共的關稅於2月4日生效,北京立即發布了反關稅措施,包括對美國煤炭和液化天然氣產品徵收15%的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和大排量發動機汽車徵收10%的關稅。
川普隨後簽署了另一項命令,推遲對從中共進口的低成本產品加徵關稅,直到美國商務部能夠確保在美國海關收到國際包裹時進行全面處理和徵稅。
16. 全面對等關稅
川普總統2月13日推出一項計劃,對美國所有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無論各國對美國徵收多少關稅,我們都將徵收對等關稅,不多也不少。」川普解釋道。
總統指示相關機構確定每個國家的對等關稅,權衡關稅、增值稅、地方補貼、使美國企業難以克服貿易壁壘的法規以及使美國商品更加昂貴的貨幣貶值等因素。
美國商務部部長提名人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關稅將逐國徵收,並可能於4月初生效。
17. 加沙計劃
川普政府提出了一項將巴勒斯坦人從加沙地帶重新安置到阿拉伯國家的建議。這些土地將在美國的所有權下重新開發,而這個提議立即引發了沙特阿拉伯等美國盟友的反對。
2月16日,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表示對該計劃持開放態度,但表示所有重新安置都將是「自願的」。
18. 啟動烏克蘭和平談判
預計美國和俄羅斯將開始討論結束烏克蘭的持續衝突。在2024年競選期間,川普經常說他能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衝突。雖然這個目標沒有實現,然而他在就任後就一直保持著結束衝突的興趣。
在川普總統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通電話約一週後,包括美國國務卿馬可‧盧比奧在內的俄美兩國高官於2月18日在沙特阿拉伯舉行了會晤。
19. 退出國際機構
川普總統還迅速讓美國退出了多個國際組織。他在上任第一天就發布行政命令,要求全面退出世界衛生組織(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川普的這個行動主要與該機構對新冠病毒(COVID-19,即中共病毒)全球疫情的處理有關。
美國還再次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the U.N. Human Rights Council),並停止向聯合國處理巴勒斯坦難民事務的機構提供資金。
20. 巴拿馬退出中共倡議
巴拿馬總統何塞‧勞爾‧穆利諾(José Raúl Mulino)在2月2日與美國國務卿馬可‧盧比奧會面後宣布,巴拿馬將不再續簽2017年與中共簽署的諒解備忘錄。該協議涉及中國在巴拿馬的基礎設施項目和投資,是中共「一帶一路」倡議(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簡稱BRI)的一部分。美國官員和其他批評人士一直將「一帶一路」倡議稱為中共的一種「債務陷阱外交」。
盧比奧稱讚巴拿馬同意結束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是提升美巴關係和建設「自由巴拿馬運河」的一個重要步驟。
21. 女性運動
川普總統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僅根據生理性別來定義男性和女性,宣布聯邦政府只承認這兩種性別,之後他又進一步阻止男性運動員通過變性參加女性體育運動。他的「禁止男性參加女性體育運動」命令引用了美國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Title IX)的相關規定。拜登政府曾將「第九條」擴大到包括變性身分的學生,而川普總統的命令則限制只有先天性女性才能參加女子運動。
作為回應,全美大學體育協會修改了其變性運動員政策,將參加女子體育項目的資格限制為出生時被記錄為女性的運動員。
22. 結束政府和學校的免費教育
川普總統指示所有機構負責人立即停止DEI做法,包括解僱任何受僱於這些項目的工作人員。隨著諮詢委員會開始對多個聯邦部門進行調查,其中一些工作成為了政府效率部的首批目標。就職一天後,川普總統就簽署了一項命令,切斷聯邦對任何強制執行DEI條款或僱用使用這些做法的承包商的教育機構的資助。
該命令影響到任何接受聯邦資金的學校,包括從幼兒園到高中(K-12)學校、接受特殊教育或低收入學生項目資金的機構,以及接受聯邦學生貸款項目(如佩爾助學金/the Pell Grant)的高校。
23. 1月6日和支持生命的赦免
就職日當天,川普總統赦免了1,569名參與2021年1月6日國會大廈破壞事件的被告,並為14名重犯減刑。
2025年1月22日,佛羅裡達州邁阿密,「驕傲男孩」(the Proud Boys)組織前領導人恩裡克‧塔裡奧(Enrique Tarrio)穿過邁阿密國際機場時與媒體成員交談。唐納德‧川普總統赦免了被判刑22年的塔裡奧(Tarrio),同時赦免的還有1,500多名被指控犯有與2021年1月6日活動相關罪行的人。(Joe Raedle/Getty Images)
川普總統還赦免了23名因《自由進入診所入口法》(Freedom of Access to Clinic Entrances Act)而被定罪的捍衛生命權(Pro-Life)的活動人士。其中包括因2020年10月在華盛頓特區一家墮胎診所舉行示威活動而被定罪的10名抗議者。
24. TikTok緩刑
去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法律,迫使TikTok(中共稱為「抖音」)在2025年1月19日前從其總部位於北京的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撤資,否則將在美國面臨禁令。川普在2024年競選總統期間曾對該應用表示過好感,他說,他致力於保護國家安全,同時也要「拯救一個有1.7億美國人使用的平台」。
他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將「要麼撤資,要麼禁用TikTok」的法律暫停執行75天,給該應用更多時間尋找新的買家。就職典禮前的那個週末,TikTok應用程序在美國暫時停用。川普總統宣布,他將在當週晚些時候簽署一項延長最後期限的命令。
25. 參議院確認內閣成員
馬可‧盧比奧很快就被一致確認為國務卿,得到了參議院所有議員的支持。川普總統提名的其他人選,包括國防部長皮特‧海格塞斯、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小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和國家情報局局長圖爾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在確認過程中面臨更嚴格的審查,大部分審查是按照黨派路線進行的。
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川普提名的國務卿候選人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
司法部長候選人帕姆‧邦迪(Pam Bondi):
聯邦調查局局長候選人卡什‧帕特爾(Kash Patel):
國防部長候選人皮特‧海格塞斯(Pete Hegseth):
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候選人小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
國家情報總監候選人圖爾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
值得一提的是,前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反對上述3人的提名。
在司法部長人選上,前聯邦眾議員馬特‧蓋茨(Matt Gaetz)退出後,前佛羅裡達州檢察長帕姆‧邦迪(Pam Bondi)成為提名人選,在聯邦參議員約翰‧費特曼(John Fetterman,民主黨/賓夕法尼亞州)投出贊成票後,以54票對46票獲得參議院確認。
26. 重新命名迪納利山和墨西哥灣
北美最高峰和大西洋的一個主要盆地,這兩個主要地理地標的名稱成為川普總統另一項行政命令的目標。阿拉斯加的迪納利山(Mount Denali)自19世紀美國測量員首次發現以來,其名稱就一直存在爭議,現在已正式更名為麥金利山(Mount McKinley)。聯邦政府以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1843-1901)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山峰,改變了阿拉斯加土著團體長期以來一直稱其為迪納利山的習慣。
2015年,時任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用麥金利山的原名來稱呼這座山峰;川普總統重返白宮後指示內政部恢復麥金利山的稱呼。
川普總統還下令將墨西哥灣(the Gulf of Mexico)更名為美國灣(the Gulf of America)。
27. 暗殺檔案發布計劃
川普總統還簽署了一項命令,要求起草計劃,公布與第35任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總統(John F. Kennedy,簡稱JFK,1917-1963)、前司法部長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簡稱RFK,1925-1968)和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小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39-1968)遇刺事件相關的所有剩餘檔案。該計劃要求國家情報總監和司法部長在15天內制定計劃,「全面、完整地公布」肯尼迪前總統遇刺案的剩餘檔案,並在45天內公布肯尼迪前司法部長和前黑人領袖小馬丁‧路德‧金遇刺的檔案。
2月11日,聯邦調查局證實,發現了大約2,400份與肯尼迪總統遇刺有關的新檔案。
28. 神祕的無人機
在美國東北部的地面觀察員報告了數月似乎是無人駕駛航空系統或無人機的不明飛機後,白宮於1月28日表示,在新澤西等州上空看到的「大量」無人機「是由聯邦航空局授權飛行的,用於研究和其它各種原因」。「這些無人機中,有許多是屬於喜歡使用無人機的業餘、娛樂和私人愛好者。……他們不是敵人。」白宮新聞祕書卡羅琳‧利維特(Karoline Leavitt)說道。
此前,美國多個機構發表聯合聲明,確認前幾週報告的無人機目擊事件超過5,000起。
29. 民主黨人指控憲法危機
隨著川普總統迅速採取行動重塑行政部門,總統的民主黨反對者越來越強烈地表示存在「憲法危機」,尤其是由政府效率部(DOGE)的努力引發的「憲法危機」。由於《憲法》第一條賦予國會財政權,許多民主黨籍國會議員認為,如果政府效率部的建議導致任何聯邦資金被取消,或任何機構在未經國會批准的情況下被撤消,那麼政府效率部就侵犯了國會的權力。
2月5日,聯邦眾議院監督委員會的共和黨人以20:19的微弱票數阻止了民主黨人傳喚埃隆‧馬斯克並迫使其在國會作證的企圖。民主黨人表示,他們擔心一個未經選舉產生的「特殊政府雇員」能夠前所未有地接觸聯邦機構。
30. 法院訴訟行動
在針對川普政府新行動提起的70多起訴訟中,有幾起已經由法官採取了直接行動。四名聯邦法官已發布初步禁令,阻止川普總統限制出生公民權的努力。兩名法官阻止了政府的支出凍結,另一名法官暫時中止了川普的聯邦雇員買斷計劃,直到上週才恢復了該計劃。
兩名聯邦法官分別於2月13日和2月14日阻止了川普總統取消向為19歲以下人士提供「性別確認護理」(gender-affirming care)或變性手術的組織撥款的命令。
一名聯邦法官最近還延長了對政府效率部訪問財政部數據的臨時禁令。
司法部已對多項裁決提出上訴。
納森‧伍斯特(Nathan Worcester)、勞倫斯‧威爾遜(Lawrence Wilson)、薩姆‧多爾曼(Sam Dorman)、安德魯‧莫倫(Andrew Moran)和特拉維斯‧吉爾莫爾(Travis Gillmore)亦為本篇報導作出貢獻,謹此致謝。
原文:30 Takeaways From Trump’s First 30 Days in Offic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