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纯如:恐怖攻击考验印巴关系

2008年12月03日评论
2008年11月26日,在印度金融中心孟买,同时发生多起恐怖攻击,恐怖分子持枪及手榴弹攻击火车站、餐厅、五星级旅馆,挟持人质,造成近20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整起事件不仅震惊国际,也对缓步进行中的印巴和谈增添不确定的因素。

印巴和平进程原本就进行缓慢,其间因为两国内部的政权更替,一向是走走停停,不时还兵戎相见。尤其在2001年印度国会遭恐怖攻击之后,印巴关系呈现停滞状态。好不容易从2004年开始,双方进行“全面对话”会谈,就安全、领土、反恐等八大议题进行协商,在2008年,第5轮的“全面对话”也已经展开。而 2008年11月25日,两国的外交秘书才达成协议,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两国的情报调查机构也将交换恐怖分子的情报。这当然是印巴关系和合作进展的一大步。因为一直以来,印巴之间充满不信任,并且印度一直指控巴基斯坦军方和情报单位,根本就是恐怖分子及民兵的靠山。因此,在恐怖分子资料的交换上,一直没有进展。

当然,在11月26日发生的恐怖攻击,不无可能是想阻碍两国在“全面对话”的进展。而的确,从后续的发展来看,印巴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互信及合作的意愿,也被炸得灰飞烟灭。首先,巴基斯坦原定要派其情报单位(Inter-Service Intelligence, ISI)首长至印度堪察恐怖攻击的一些证据,但后来却改派层级较低的官员。这当然对巴基斯坦是否有合作的意愿打上问号。再来,印度的调查不断显示,恐怖分子来自巴基斯坦,而后印度政府终于正式向巴基斯坦抗议,要对方态度硬起来,负起责任。

在此紧张时刻,美国可能要扮演一个“公亲”的角色,分别对印巴提出保证,慢慢恢复双方的互信。这对美国当然不会是一个简单的任务,美国因为急于打击在阿富汗及巴基斯坦边界的盖达组织及民兵,已经和巴基斯坦之间关系紧张。若在此时对巴基斯坦施压过多,恐怕将更激起巴国人民的怨恨。但是两国还算克制,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Gilani)接受CNN的专访,表示巴基斯坦会负起责任,也会和印度合作,两国关系不会恶化,但也暗示,印度在指控巴基斯坦之前,要提出证据。

这次恐怖攻击是继2006年的孟买火车恐怖攻击之后,最大的一次针对印度本土的恐怖攻击,而且在形式上,也和以前的恐怖攻击有所不同,显得更有组织有计画。但恐怖攻击的根本原因之一还是喀什米尔的争议。恐怖分子可能和喀克什米尔的好战组织“虔诚军”有关。如果喀什米尔的争议能和平解决,恐怖攻击的动机自然会消失。而巴基斯坦首都万豪酒店在今年9月21日,也遭到炸弹攻击,造成60人丧生。因此,巴基斯坦对于合作反恐的意愿还是存在的,这应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好消息。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