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2月13日讯】 2010年农历庚寅虎年,中国民间有关虎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虎”号称百兽之王,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三地支配属“寅”,清晨三点至五点又称“虎时”。传说,在远古时候,属相中有狮子,没有老虎。由于狮子太凶残,名声不好,主管封属相的玉皇大帝想把狮子除名,但是又必须补进一位镇管山林的动物。这时,玉帝想到了虎卫士。
虎卫士从前也只是地上的一种不出名的动物。于是,它就拜猫为师,学习技艺。因此,也就有了民间广泛流传的《老虎学艺》的寓言故事。老虎学得十八般武艺后,打败许多对手,一跃成为山林中的勇士,雄霸山林。老虎也因此得以补狮子的空缺,坐上了十二生肖排行榜第三把交椅。
白虎神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守护神。《礼记•曲礼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陕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
这些风俗,也有很特别的寓意。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今天也还有虎符、虎环、虎雕等除灾免祸的镇邪物。在农村,不少人家也喜欢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就是图个趋吉避邪。
中国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别是在军事上,比如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有了它,就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它就是权利的象征。
在一些成语中,也有虎的身影。比如,形容人长得壮,可称“虎背熊腰”;小孩子长得可爱,叫“虎头虎脑”;“狼吞虎咽”形容一个人饿极了,吃相很难看。细细体 会这些成语,趣味无穷。与虎有关的成语有许多,如:虎踞龙盘、虎啸龙吟、虎略龙韬、虎胆龙威、虎虎生威、如虎添翼、虎啸风生、龙腾虎跃和猛虎下山等。
那么,虎之威何在?想来想去,不外乎虎身器官与功能,至少包括:虎头、虎皮、虎眼、虎牙、虎胆、虎啸。
虎头,最形象,两眼上方,左右各一白色,中间数条黑纹被一竖纹贯通,呈“王”字。于是,每提到虎,便第一想到虎头上的“王”字,大概因此才称老虎为兽中之王吧!虎头的威风往往体现在威风凛凛,有一对联最为形象:威风凛凛可翻山倒海,气势汹汹可贯冲牛斗。这威风够味吧!
虎皮,值万贯。虎皮有讲究。画家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画不好只画一张虎皮。虎皮色比较流行,其棕黄底色加上黑色斑纹,呈华美流畅线条,煞是好看。再观其细软的绒毛与直立的针毛,有如华文彪炳千年。至于与虎皮相联的
虎骨,更比虎皮坚固而顽强。此虎之威猛所在。
虎眼,更有神。虎视眈眈恰是虎眼神奇之所在。那两虎眼圆睁透着闪闪剑光,兽中之狼狐狍兔,遇虎无不骨碎肉瘫,呈哆嗦状。李白《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诗: “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王琦注:“谓水波旋转,有光相映,若虎眼之光。”刘禹锡《浪淘沙》诗之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徐 渭《食虎眼》诗:“虎眼白琉璃,谁能隶虎皮。”原注:“虎眼,荔枝之佳品。”可见,虎眼倍受文人所钦赖。
虎牙,纯福态。那颀长虎牙露出虎嘴,形如钢钩,极具尖锐凶狠之势。大凡逃不脱的猎物被其钳住,不仅皮肉破绽,骨头必咬断,血淋淋,想不说其凶猛恐都不成!虎牙之凶也有好处,遇险时,虎牙能力拔山而盖世,使恶人闻之而胆寒。传说中,西王母以豹尾虎齿为饰物,知其可生威风也。
虎胆,长豪气。虎胆与虎尾相关。胆如虎与胆如猫不同,但虎与猫尾皆敏感。虎尾长远超猫尾,几乎与虎身相当,尾毛色呈黑环纹缠绕其间,不应看皮毛,其骨节滚 圆,肌肉也结实。虽陷铁龙,不向人前摇尾。与猫尾一样,时不时地突然倒竖,顶天立地,但虎可镇山动地,其势当有横扫鬼怪妖魔功能。堪笑那:胆小鬼,谈虎色变;骗子手,狐假虎威。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诗,百世文坛和称“绣虎”,汉董宣执法严明,千秋卧虎永留芳。
虎啸,动人威。啸不是一般的声吼,比吼更凶。猛虎一声巨吼,恰如雷霆震怒八方。那韵味,那节奏,那声色,令人胆寒。虎啸长风吼万里,伟岸之尊顿然面生。虎之恋林,越密越有利可图,密林中有无数可食之物。踞居喜爱山高才是根本,其气节最为如登泰山,又浮沧海以游志。
“虎”号称百兽之王,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三地支配属“寅”,清晨三点至五点又称“虎时”。传说,在远古时候,属相中有狮子,没有老虎。由于狮子太凶残,名声不好,主管封属相的玉皇大帝想把狮子除名,但是又必须补进一位镇管山林的动物。这时,玉帝想到了虎卫士。
虎卫士从前也只是地上的一种不出名的动物。于是,它就拜猫为师,学习技艺。因此,也就有了民间广泛流传的《老虎学艺》的寓言故事。老虎学得十八般武艺后,打败许多对手,一跃成为山林中的勇士,雄霸山林。老虎也因此得以补狮子的空缺,坐上了十二生肖排行榜第三把交椅。
白虎神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守护神。《礼记•曲礼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陕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
这些风俗,也有很特别的寓意。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今天也还有虎符、虎环、虎雕等除灾免祸的镇邪物。在农村,不少人家也喜欢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就是图个趋吉避邪。
中国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别是在军事上,比如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有了它,就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它就是权利的象征。
在一些成语中,也有虎的身影。比如,形容人长得壮,可称“虎背熊腰”;小孩子长得可爱,叫“虎头虎脑”;“狼吞虎咽”形容一个人饿极了,吃相很难看。细细体 会这些成语,趣味无穷。与虎有关的成语有许多,如:虎踞龙盘、虎啸龙吟、虎略龙韬、虎胆龙威、虎虎生威、如虎添翼、虎啸风生、龙腾虎跃和猛虎下山等。
那么,虎之威何在?想来想去,不外乎虎身器官与功能,至少包括:虎头、虎皮、虎眼、虎牙、虎胆、虎啸。
虎头,最形象,两眼上方,左右各一白色,中间数条黑纹被一竖纹贯通,呈“王”字。于是,每提到虎,便第一想到虎头上的“王”字,大概因此才称老虎为兽中之王吧!虎头的威风往往体现在威风凛凛,有一对联最为形象:威风凛凛可翻山倒海,气势汹汹可贯冲牛斗。这威风够味吧!
虎皮,值万贯。虎皮有讲究。画家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画不好只画一张虎皮。虎皮色比较流行,其棕黄底色加上黑色斑纹,呈华美流畅线条,煞是好看。再观其细软的绒毛与直立的针毛,有如华文彪炳千年。至于与虎皮相联的
虎骨,更比虎皮坚固而顽强。此虎之威猛所在。
虎眼,更有神。虎视眈眈恰是虎眼神奇之所在。那两虎眼圆睁透着闪闪剑光,兽中之狼狐狍兔,遇虎无不骨碎肉瘫,呈哆嗦状。李白《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诗: “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王琦注:“谓水波旋转,有光相映,若虎眼之光。”刘禹锡《浪淘沙》诗之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徐 渭《食虎眼》诗:“虎眼白琉璃,谁能隶虎皮。”原注:“虎眼,荔枝之佳品。”可见,虎眼倍受文人所钦赖。
虎牙,纯福态。那颀长虎牙露出虎嘴,形如钢钩,极具尖锐凶狠之势。大凡逃不脱的猎物被其钳住,不仅皮肉破绽,骨头必咬断,血淋淋,想不说其凶猛恐都不成!虎牙之凶也有好处,遇险时,虎牙能力拔山而盖世,使恶人闻之而胆寒。传说中,西王母以豹尾虎齿为饰物,知其可生威风也。
虎胆,长豪气。虎胆与虎尾相关。胆如虎与胆如猫不同,但虎与猫尾皆敏感。虎尾长远超猫尾,几乎与虎身相当,尾毛色呈黑环纹缠绕其间,不应看皮毛,其骨节滚 圆,肌肉也结实。虽陷铁龙,不向人前摇尾。与猫尾一样,时不时地突然倒竖,顶天立地,但虎可镇山动地,其势当有横扫鬼怪妖魔功能。堪笑那:胆小鬼,谈虎色变;骗子手,狐假虎威。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诗,百世文坛和称“绣虎”,汉董宣执法严明,千秋卧虎永留芳。
虎啸,动人威。啸不是一般的声吼,比吼更凶。猛虎一声巨吼,恰如雷霆震怒八方。那韵味,那节奏,那声色,令人胆寒。虎啸长风吼万里,伟岸之尊顿然面生。虎之恋林,越密越有利可图,密林中有无数可食之物。踞居喜爱山高才是根本,其气节最为如登泰山,又浮沧海以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