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8月27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采访报导)据统计,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周光礼的《中国博士质量调查》一书表明,中国有的博士生导师同时指导的博士生人数高达47名。一些教育界人士表示,中国应当培养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博士生;博士生人数太多,就难以保证质量。
中国2009年在读博士生人数为24万6千多人;周光礼教授所作调查表明,其中将近13%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一次,有3%的博士生反映从未与导师交流过。博士生不与导师交流,那怎么接受指导呢?难道他们都是无师自通吗?
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教育心理与管理系教授、系主任蓝云表示,与美国大学相比,中国所招收的博士生人数多得不可想像:
“从一些国内来的学生、学者那里听到,我觉得有点不正常。比方讲有一个(学生)是从国内重点大学来的,他说他们学校每年要招的博士生是1,500名。如果一个博士学位读4到5年的话,那这个学校就会有6,000到7,500名博士生同时在学校学习。然后每年要毕业1,500名左右,如果真的是淘汰率不高的话。这对美国大学来说是不可想像的事。我们的学校规模在美国不算是最大的了,3万多学生左右,我们一年毕业的研究生是200名左右。”
蓝教授表示,博士生人数持续攀升,是这些年高校扩招的结果:
“国家没有办法安排那么多年轻人就业,就造成了大学扩招,大学扩招以后很多的大学生等于是找工作就往后延了4年,然后等他们从大学毕业的时候,市场仍然不好,仍然不能找到工作,那扩招就延到硕士一级,硕士级以后又往后退了两到三年,等他们毕业的时候,如果还找不到工作,那就是博士生扩招。就造成现在博士生群体这么庞大的一个原因。这样的话就业问题又往后拖了二到三年,三到四年。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博士后的扩招,因为如果还是不能找到工作的话,那么博士后很可能就是一个比较廉价的安排学生就业的一个方法。”
中国现有的博导资源不足以保证扩招后博士生的学术质量:
“中国的大学所谓的博导制度,就是不是所有的教授都能指导博士。美国只要你自己有博士学位,那你如果是研究生院的教授的话,你就可以指导博士。所以从博士指导老师这个资源来看, 美国的大学应该比中国的大学丰富的多。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博导的负荷重好像是不可避免的事。你招那么多学生,但是没有那么多老师资源指导,这就势必造成质量不能够得到保证。我不是说国内的不行,我完全没有这个意思,我就是说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博士学生从老师那儿得到的指导就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
美国侨界知名人士张闻选博士也表示,中国博士生人数太多了;在美国,只有有学术成就的教授才能收到很多学生:
“不要太多就不太差了嘛。那么多博士预备做什么用吗?太多了。太多将来发生许多不满的现象,就会发生别的困难。美国好像一个教师博士学位的学生不多的,大概不会有十个。好的教授可以拿到许多学生,不好的教授学生也找不到,找研究生找不到。跟中国又不一样。你很有名的教授,别人的学生都肯到你这儿来,因为到你这儿来做研究以后,他可以发达。假如你要是没有名的话,不好的话,你找人都不容易找到。你如果没有什么成绩的话,别人都不来。教授要是不好的话,scholarship (奖学金)请不到, 请不到的话,你没有钱招学生。”
周光礼教授认为要保证博士生的质量,就必须有博士生淘汰机制;国外一流大学博士生淘汰率可高达40%。他好像不赞成中国的“严进宽出”政策。张闻选博士表示,美国读博士学位一般不是考进去的,但美国的博士生资格考试的确起淘汰作用:
“在美国的博士生他也不是考上去的,它主要看你成绩、看你介绍信这样进来的。所以进来的博士生本身他没有什么屏障似的,好像我有多少分数,你不能拿我怎么样。像我的graduate school (研究生院) 它主要有一个叫qualify examination(资格考试),有一套考试,你考试及格的话,你就是做 candidate(博士候选人),将来肯定能拿到博士学位了,以后就看你做研究怎么做。”
蓝云教授表示,如果把博士教育变成大众教育,培养出来的博士在国际上就没有竞争力:
“要真的让我们的博士生在国际的学术领域有竞争能力的话,博士本来就是应该是一个精英教育,不能把博士教育也搞成大众教育。那样的话博士生的水平不可能有保证的。”
华中科技大学的周光礼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了中国博士生培养环节的几个问题:博导评聘门槛下降;博导牺牲学术,去拉各种所谓直接服务社会的课题,为的是解决学生的费用;读博士学位是为作官或镀金,等等。
中国2009年在读博士生人数为24万6千多人;周光礼教授所作调查表明,其中将近13%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一次,有3%的博士生反映从未与导师交流过。博士生不与导师交流,那怎么接受指导呢?难道他们都是无师自通吗?
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教育心理与管理系教授、系主任蓝云表示,与美国大学相比,中国所招收的博士生人数多得不可想像:
“从一些国内来的学生、学者那里听到,我觉得有点不正常。比方讲有一个(学生)是从国内重点大学来的,他说他们学校每年要招的博士生是1,500名。如果一个博士学位读4到5年的话,那这个学校就会有6,000到7,500名博士生同时在学校学习。然后每年要毕业1,500名左右,如果真的是淘汰率不高的话。这对美国大学来说是不可想像的事。我们的学校规模在美国不算是最大的了,3万多学生左右,我们一年毕业的研究生是200名左右。”
蓝教授表示,博士生人数持续攀升,是这些年高校扩招的结果:
“国家没有办法安排那么多年轻人就业,就造成了大学扩招,大学扩招以后很多的大学生等于是找工作就往后延了4年,然后等他们从大学毕业的时候,市场仍然不好,仍然不能找到工作,那扩招就延到硕士一级,硕士级以后又往后退了两到三年,等他们毕业的时候,如果还找不到工作,那就是博士生扩招。就造成现在博士生群体这么庞大的一个原因。这样的话就业问题又往后拖了二到三年,三到四年。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博士后的扩招,因为如果还是不能找到工作的话,那么博士后很可能就是一个比较廉价的安排学生就业的一个方法。”
中国现有的博导资源不足以保证扩招后博士生的学术质量:
“中国的大学所谓的博导制度,就是不是所有的教授都能指导博士。美国只要你自己有博士学位,那你如果是研究生院的教授的话,你就可以指导博士。所以从博士指导老师这个资源来看, 美国的大学应该比中国的大学丰富的多。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博导的负荷重好像是不可避免的事。你招那么多学生,但是没有那么多老师资源指导,这就势必造成质量不能够得到保证。我不是说国内的不行,我完全没有这个意思,我就是说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博士学生从老师那儿得到的指导就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
美国侨界知名人士张闻选博士也表示,中国博士生人数太多了;在美国,只有有学术成就的教授才能收到很多学生:
“不要太多就不太差了嘛。那么多博士预备做什么用吗?太多了。太多将来发生许多不满的现象,就会发生别的困难。美国好像一个教师博士学位的学生不多的,大概不会有十个。好的教授可以拿到许多学生,不好的教授学生也找不到,找研究生找不到。跟中国又不一样。你很有名的教授,别人的学生都肯到你这儿来,因为到你这儿来做研究以后,他可以发达。假如你要是没有名的话,不好的话,你找人都不容易找到。你如果没有什么成绩的话,别人都不来。教授要是不好的话,scholarship (奖学金)请不到, 请不到的话,你没有钱招学生。”
周光礼教授认为要保证博士生的质量,就必须有博士生淘汰机制;国外一流大学博士生淘汰率可高达40%。他好像不赞成中国的“严进宽出”政策。张闻选博士表示,美国读博士学位一般不是考进去的,但美国的博士生资格考试的确起淘汰作用:
“在美国的博士生他也不是考上去的,它主要看你成绩、看你介绍信这样进来的。所以进来的博士生本身他没有什么屏障似的,好像我有多少分数,你不能拿我怎么样。像我的graduate school (研究生院) 它主要有一个叫qualify examination(资格考试),有一套考试,你考试及格的话,你就是做 candidate(博士候选人),将来肯定能拿到博士学位了,以后就看你做研究怎么做。”
蓝云教授表示,如果把博士教育变成大众教育,培养出来的博士在国际上就没有竞争力:
“要真的让我们的博士生在国际的学术领域有竞争能力的话,博士本来就是应该是一个精英教育,不能把博士教育也搞成大众教育。那样的话博士生的水平不可能有保证的。”
华中科技大学的周光礼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了中国博士生培养环节的几个问题:博导评聘门槛下降;博导牺牲学术,去拉各种所谓直接服务社会的课题,为的是解决学生的费用;读博士学位是为作官或镀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