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9月12日讯】(中央社记者曾依璇台北12日电)2010年1月12日下午的35秒,将改变海地什么?
海地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发生芮氏规模7强震的7个多月后,中央社记者藉着随总统马英九夫人周美青访问海地的机会,近距离观察灾民的生活现况。
震灾已过,但灾民仍在帐篷中熬过一个又一个酷热的日子,忍耐一场又一场雷雨过后的泥泞,别说迁移新居,连现有的帐篷都已残破。
强震发生后,太子港最宏伟的天主教堂,被自然力毁得几乎等同废墟,下午的阳光照射破碎的玫瑰彩窗,不再映出缤纷。教堂前广场,倒有许多儿童及少年如常聚集踢球,彷彿一切从未发生。
破碎的教堂,成了震后人们无语问苍天最强烈的象征,也因此变成媒体及为了各种目的涌入海地的外国人必游景点。
35秒的天摇地动,造成将近30万人死亡,数不清的尸体用卡车从路边载运到郊区一片看得见地平线的广大空地,挖个大坑埋进去。空地上只见隆起的土堆,“没有十字架、没有纪念、没有碑”。
死者已矣,生者何堪。台湾海外工程公司(OECC)所兴建的运动公园,震后成了难民暂居的地方,上千帐篷栉比鳞次,名副其实的帐篷城市(tent city)。
这里的孩子们看到外国人,会好奇地将他们团团围住,拉拉他们的裤子、摸摸他们脖子上挂着的相机或手上拿的收音麦克风,大一点的孩子说着“monnaie,monnaie”(零钱、零钱),连话都还没学会说的,就用手在嘴上点两下,再弯成碗状,任谁都懂,他饿了。
但在教堂广场前,有1个孩子不是这样。
他缓慢而优雅地走来,对着拿相机猛拍断垣残壁的外国人说,“我今年14岁,我会说6种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克里奥语•••”
他的法语的确好听,文法几无错误,与一般海地人含糊不清的法语不同,他说这是自学来的结果。
要是纠正他一个字,他会自信地说,“我知道,我会说法语”。多么像圣艾修伯里(Antoine deSaint-Exupery)的小王子,如此骄傲,如此单纯。
孩子的母亲死于震灾,与父亲不和,极想自立。“我去过很多国家在海地的大使馆,想在那里工作,因为我会说6种语言。但他们都说我太小了•••”
他鼓起勇气说,“你能不能回到你的国家,告诉你身边的人,我叫提欧,今年14岁,我会说6种语言,可不可以让我去工作?”
这孩子没有要钱,也不要食物,只要一丝希望,一个凭自己能力取得的生活保障。世界送进海地无数的物资,承诺数以亿计的捐款,但相信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安心感,谁给得起?
重建海地、海地重建,国际上对海地的关心,似乎大多只是重新盖起震不倒的新屋。
但在几乎毁坏的大教堂前,与那孩子的相遇彷彿天启似的,让人看见什么才是海地人最需要的建设:“对未来抱持的希望和信心”。
若海地人无法相信,这个国家要站起来,除了外援,还必得靠自己对更美好未来的渴望及实践,即使新屋建好,海地人依旧贫穷,过一天是一天。
无数的国际组织、志工或海地政府,有没有能力告诉这孩子,不要放弃,多祷告,等你成年,你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外国人来了又走,做完访问,也充饱了相机记忆卡。这孩子在中型巴士掉头驶离后,朝车里的人挥挥手,目送了车尾好久好久。
海地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发生芮氏规模7强震的7个多月后,中央社记者藉着随总统马英九夫人周美青访问海地的机会,近距离观察灾民的生活现况。
震灾已过,但灾民仍在帐篷中熬过一个又一个酷热的日子,忍耐一场又一场雷雨过后的泥泞,别说迁移新居,连现有的帐篷都已残破。
强震发生后,太子港最宏伟的天主教堂,被自然力毁得几乎等同废墟,下午的阳光照射破碎的玫瑰彩窗,不再映出缤纷。教堂前广场,倒有许多儿童及少年如常聚集踢球,彷彿一切从未发生。
破碎的教堂,成了震后人们无语问苍天最强烈的象征,也因此变成媒体及为了各种目的涌入海地的外国人必游景点。
35秒的天摇地动,造成将近30万人死亡,数不清的尸体用卡车从路边载运到郊区一片看得见地平线的广大空地,挖个大坑埋进去。空地上只见隆起的土堆,“没有十字架、没有纪念、没有碑”。
死者已矣,生者何堪。台湾海外工程公司(OECC)所兴建的运动公园,震后成了难民暂居的地方,上千帐篷栉比鳞次,名副其实的帐篷城市(tent city)。
这里的孩子们看到外国人,会好奇地将他们团团围住,拉拉他们的裤子、摸摸他们脖子上挂着的相机或手上拿的收音麦克风,大一点的孩子说着“monnaie,monnaie”(零钱、零钱),连话都还没学会说的,就用手在嘴上点两下,再弯成碗状,任谁都懂,他饿了。
但在教堂广场前,有1个孩子不是这样。
他缓慢而优雅地走来,对着拿相机猛拍断垣残壁的外国人说,“我今年14岁,我会说6种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克里奥语•••”
他的法语的确好听,文法几无错误,与一般海地人含糊不清的法语不同,他说这是自学来的结果。
要是纠正他一个字,他会自信地说,“我知道,我会说法语”。多么像圣艾修伯里(Antoine deSaint-Exupery)的小王子,如此骄傲,如此单纯。
孩子的母亲死于震灾,与父亲不和,极想自立。“我去过很多国家在海地的大使馆,想在那里工作,因为我会说6种语言。但他们都说我太小了•••”
他鼓起勇气说,“你能不能回到你的国家,告诉你身边的人,我叫提欧,今年14岁,我会说6种语言,可不可以让我去工作?”
这孩子没有要钱,也不要食物,只要一丝希望,一个凭自己能力取得的生活保障。世界送进海地无数的物资,承诺数以亿计的捐款,但相信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安心感,谁给得起?
重建海地、海地重建,国际上对海地的关心,似乎大多只是重新盖起震不倒的新屋。
但在几乎毁坏的大教堂前,与那孩子的相遇彷彿天启似的,让人看见什么才是海地人最需要的建设:“对未来抱持的希望和信心”。
若海地人无法相信,这个国家要站起来,除了外援,还必得靠自己对更美好未来的渴望及实践,即使新屋建好,海地人依旧贫穷,过一天是一天。
无数的国际组织、志工或海地政府,有没有能力告诉这孩子,不要放弃,多祷告,等你成年,你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外国人来了又走,做完访问,也充饱了相机记忆卡。这孩子在中型巴士掉头驶离后,朝车里的人挥挥手,目送了车尾好久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