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9月13日讯】(中央社台北13日电)2008年中国大陆博士学位授予人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但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周光礼最近调查发现,中国博士数量迅猛增加,但整体品质却在下降。
北京“光明日报”报导,8月底周光礼推出了新书“中国博士品质调查”,调查的结果令人震惊,46%的博士导师同时指导的博士学生超过7人,最多的高达47人;近13%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1次,甚至还有3%的博士生反映未与导师交流过。
不久,华中科技大学又传出消息,该校拟清退307名“超时”硕士生和博士生, 再次让舆论哗然。
骇人的数据和大规模的清退吸引了大量舆论聚焦,公众也纷纷开始质疑,中国博士生教育品质是否在迅速下降。
周光礼在书中称50%的用人单位认为中国博士培养品质10年来整体上没有进步,“甚至还有下降趋势”。在对新进博士创新能力的评价上,用人单位认为“一般”和“差”的占68%。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表示,且不对调查数据做出判断,他个人仍然较认同周光礼对博士生培养现状的一些分析,“最起码博士生的品质的确是在下降”。
中国博士生群体急剧膨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统计,中国在读博士生人数由1999年的5.4万人增加至2009 年的24.63万人,10年间增加了4.56倍。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考证,目前中国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有365所,而博士生教育大国美国,却只有253所。
扩大的博士生群体良莠不齐,而失序的管理正在使“莠”素质差的群体不断壮大。博士学位本是为了培养少而精的理论型和研究型的人才,但是当前中国不少博士生想要将博士学位作为进入官场、职场的跳板。
此外,大量政商界人士则逆流回大学读博“镀金”。这两类博士生,一类抱着取得“博士头衔”的功利目的,一类并不具备读博士的知识储备和学术能力,都在给中国博士生群体的品质水准扯后腿。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春青认为,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导师的不断增设是博士群体扩张的主要原因。当前,教育部门对博士点的控制不够严格,有些博士点的申请理由也很牵强,面的扩大影响了博士生生源的品质。博导自身水准不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也对当下的博士生品质负有责任。
目前中国大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博士生教育生态迥异,一边是重点大学和科研单位博士招生名额紧张,博士导师抱怨学生资源缺乏,而另一边是周光礼所言的“最牛”(最离谱)的博士导师手下有47个博士生。也因此,周光礼的“中国博士品质报告”一问世,就争议不断。
北京“光明日报”报导,8月底周光礼推出了新书“中国博士品质调查”,调查的结果令人震惊,46%的博士导师同时指导的博士学生超过7人,最多的高达47人;近13%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1次,甚至还有3%的博士生反映未与导师交流过。
不久,华中科技大学又传出消息,该校拟清退307名“超时”硕士生和博士生, 再次让舆论哗然。
骇人的数据和大规模的清退吸引了大量舆论聚焦,公众也纷纷开始质疑,中国博士生教育品质是否在迅速下降。
周光礼在书中称50%的用人单位认为中国博士培养品质10年来整体上没有进步,“甚至还有下降趋势”。在对新进博士创新能力的评价上,用人单位认为“一般”和“差”的占68%。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表示,且不对调查数据做出判断,他个人仍然较认同周光礼对博士生培养现状的一些分析,“最起码博士生的品质的确是在下降”。
中国博士生群体急剧膨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统计,中国在读博士生人数由1999年的5.4万人增加至2009 年的24.63万人,10年间增加了4.56倍。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考证,目前中国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有365所,而博士生教育大国美国,却只有253所。
扩大的博士生群体良莠不齐,而失序的管理正在使“莠”素质差的群体不断壮大。博士学位本是为了培养少而精的理论型和研究型的人才,但是当前中国不少博士生想要将博士学位作为进入官场、职场的跳板。
此外,大量政商界人士则逆流回大学读博“镀金”。这两类博士生,一类抱着取得“博士头衔”的功利目的,一类并不具备读博士的知识储备和学术能力,都在给中国博士生群体的品质水准扯后腿。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春青认为,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导师的不断增设是博士群体扩张的主要原因。当前,教育部门对博士点的控制不够严格,有些博士点的申请理由也很牵强,面的扩大影响了博士生生源的品质。博导自身水准不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也对当下的博士生品质负有责任。
目前中国大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博士生教育生态迥异,一边是重点大学和科研单位博士招生名额紧张,博士导师抱怨学生资源缺乏,而另一边是周光礼所言的“最牛”(最离谱)的博士导师手下有47个博士生。也因此,周光礼的“中国博士品质报告”一问世,就争议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