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笔天下】臧山:通胀扩大贫富悬殊

2010年11月26日评论
【新唐人2010年11月26日讯】中国大陆主管经贸的最高机构发改委终于发话了,承认中国的通胀“可能会超出百分之三的计画目标”。中国通胀的实际数据是多少,恐怕没有人知道。很多人,包括专家和民众批评中国有关当局隐瞒数据,或者通过调整权重的方式压低通胀统计数据。其实这是不言而喻的。在一个行政绝对主导的社会,五年计画和每年计画详细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任何一级官员如果无法完成任务就要承担责任,流行的说法是“被问责”,因此想各种办法和计画相应,就成了官员最重要的任务。

这让人想起了“削足适履”的成语。

据官方的资料说,中国最近两年多发印了四十三万亿人民币的货币,因此,如果不出现通胀,那才是见鬼的事情呢。然而正如很多人提出的疑问:那些钱到哪里去了呢?

通货膨胀,无论英文和中文,意义都是社会上流行的钱币太多,而物价上涨只是钱太多的一种反应而已。中国货币发行量过大,一是因为当局担忧国际经济危机波及国内,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在每年有数千亿美元外贸顺差和资本净流入的条件下,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而被迫发行的人民币;第三,则是各地方银行,为了支撑当地经济繁荣,尤其是当地房地产开发的繁荣,而超额信贷。

不管如何,四十多万亿的资金,确实流入了社会。货币增量和市场价格上升的关系,很像石头丢到水中的反应。水波从中间逐渐向外扩散,最后扩散到边缘。对应于市场来说,中央银行是石头丢进去之后的第一个波动中心,然后是各级银行和金融机构,随后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再后来是那些获得资金比较容易的大型国有企业,然后是需要资金量大的原材料商家,最后通过原材料、能源、交通费用等扩散到整个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靠近货币中心的人和机构最先获利,距离越远损失越大。最近两年在中国发生的情况,是以房地产市场作为中介传导资金的这个波浪。因此,本质上说,通胀也是一种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过程。在中国,这个重新分配过程通过官僚货币体系、官僚金融体系、半官僚资金密集型产业企业来扩散。这样大概容易理解各类官员有很多房产的原因了。

因为中国的政府已经蜕变成为“自利型政治集团”,因此在政策选择上会自动选择对“强势团体”,也就是他们自己有利的措施。通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财富重新分配,通过自利的选择,贫富悬殊只能日趋增加。

这种过程在美国也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美国货币增量出现之后,直接削减了联邦政府债务,由于联邦债是全体美国人的负债,因此获益者是全体美国人,受损失的是持有美国债的债权人,比如中国和日本。

中国也有债务,但非通过外国债权来表现。中国债务通过养老金缺口、社保金缺口、环境污染、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过度浪费来表现。比如中国中原地带降雨量和欧洲差不多,但却“严重缺水”,要通过三、五千亿人民币的南水北调来解决,“债权人”是全体中国人。这三、五千亿的投资,可以看成是对内的债务。所以中国增发货币,受损害最大的是全体中国人。只不过作为强势集团的官员们会通过瓜分弱势群体的财富而更加富裕。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 转自《大纪元》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