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6月28日讯】今年4月以来,先是江西新余的女职工刘萍通过微博,在把自己当作公民参选地方人大代表、以及如何受到当地政府打压迫害的过程,一一揭示出来;几个星期之后,成都作家李承鹏、北京评论家五岳散人、上海作家夏商、北京公民熊伟等等,都通过微博的方式宣布自己将参与新一轮的地方人大代表竞选。这样一个公民独立参选的浪潮,通过网路的传播力量,迅速扩展。在几个星期之内已经有100多位全国各地的公民,通过微博宣布要做独立的公民候选人。其中还有一位河南作家兼商人曹天,说要出资一亿元人民币,独立参选郑州市市长。
地方人大代表也好、郑州市长也好,还是权力微不足道的官位。这些公民就是能够当选,对于现实体制的政策和权力分布,似乎都不会立刻产生结构性的影响。但是这样一个运动所指向的却是一个谁来代表、怎样产生代表,这样对于中国现实政治体制是石破天惊的问题。用我在推特上看到一位线民、叫做“JianZhang1984”的推友的话来说,那就是“在民主制度下,参加选举是制度化的参与,不是抗争。”“而在威权制下,由于选举本是政权之装饰物或遮羞布,自主的参选本身是逆威权政权之真意而动,因此也就带有了对既存体制的‘破毁性’,因此也就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抗争行动,而不是参与。”
对于公民独立参选可能的命运和影响,这位叫“JianZhang1984”的推友继续分析说;“像这种‘参与式的抗争’,如果遭到政权的直接打压,政治地看,反倒不是问题;因为这种打压能直播式地展示政权的虚伪性,对于衰落中的、不自信的威权来说,这种暴露具有特别大的伤害。”
在这个期间,我也在网上也看到另外一则消息,说中国政府对于这个局面推出了“首先消除独立候选人”这个概念的方案。因为在当局的眼中,“独立候选人”已经成为一个号召公众的招牌,是最能凝聚民众共识、以及有可能让他们走到一起的旗帜。
也就是说,正如在国民党威权统治下的台湾曾经不准组党、但是反对运动在“党外”这个旗号下凝聚起来一样,中国的独立候选人也会成为一种政治身份认同的标志。这样,共产党几十年来严酷打压的民间反对力量,找到一个凝聚的旗帜。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局要一反常态地高调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在6月8号透过人大常委会法工会之口,表示“独立候选人”这个说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不过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显然都看到了这场透过微博展开的公民独立参选运动,对中国未来可能产生的重大深远的影响。在推特上我还看见了一位北京的独立评论人士莫之许关于这个运动的评论,他说:“三十年来政治权力毫无寸进,尤其是二十二年来的维稳,更以压制参与为首要目的,所谓‘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中国却没有出现参与的渐次扩大。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着爆炸式参与扩张的压力,2011年的公民独立参选,或许是一次改变的机会。”莫之许还在推特上说:“参选或许不能改变这个体制,但却可以改变我们自身,发展民间社会。”
在我看来,莫先生的这些话非常中肯,也有相当的前瞻性。如果要从更广阔的时空视野来看,我更加同意独立参选人李承鹏在他的新浪微博上最近说的这句话,他说:“参选,改变中国;即使改变不了现在的中国,也可以改变未来教科书里的中国。”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校)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地方人大代表也好、郑州市长也好,还是权力微不足道的官位。这些公民就是能够当选,对于现实体制的政策和权力分布,似乎都不会立刻产生结构性的影响。但是这样一个运动所指向的却是一个谁来代表、怎样产生代表,这样对于中国现实政治体制是石破天惊的问题。用我在推特上看到一位线民、叫做“JianZhang1984”的推友的话来说,那就是“在民主制度下,参加选举是制度化的参与,不是抗争。”“而在威权制下,由于选举本是政权之装饰物或遮羞布,自主的参选本身是逆威权政权之真意而动,因此也就带有了对既存体制的‘破毁性’,因此也就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抗争行动,而不是参与。”
对于公民独立参选可能的命运和影响,这位叫“JianZhang1984”的推友继续分析说;“像这种‘参与式的抗争’,如果遭到政权的直接打压,政治地看,反倒不是问题;因为这种打压能直播式地展示政权的虚伪性,对于衰落中的、不自信的威权来说,这种暴露具有特别大的伤害。”
在这个期间,我也在网上也看到另外一则消息,说中国政府对于这个局面推出了“首先消除独立候选人”这个概念的方案。因为在当局的眼中,“独立候选人”已经成为一个号召公众的招牌,是最能凝聚民众共识、以及有可能让他们走到一起的旗帜。
也就是说,正如在国民党威权统治下的台湾曾经不准组党、但是反对运动在“党外”这个旗号下凝聚起来一样,中国的独立候选人也会成为一种政治身份认同的标志。这样,共产党几十年来严酷打压的民间反对力量,找到一个凝聚的旗帜。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局要一反常态地高调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在6月8号透过人大常委会法工会之口,表示“独立候选人”这个说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不过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显然都看到了这场透过微博展开的公民独立参选运动,对中国未来可能产生的重大深远的影响。在推特上我还看见了一位北京的独立评论人士莫之许关于这个运动的评论,他说:“三十年来政治权力毫无寸进,尤其是二十二年来的维稳,更以压制参与为首要目的,所谓‘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中国却没有出现参与的渐次扩大。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着爆炸式参与扩张的压力,2011年的公民独立参选,或许是一次改变的机会。”莫之许还在推特上说:“参选或许不能改变这个体制,但却可以改变我们自身,发展民间社会。”
在我看来,莫先生的这些话非常中肯,也有相当的前瞻性。如果要从更广阔的时空视野来看,我更加同意独立参选人李承鹏在他的新浪微博上最近说的这句话,他说:“参选,改变中国;即使改变不了现在的中国,也可以改变未来教科书里的中国。”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校)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