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6月28日讯】军事上有一句古老的座右铭,叫做“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是一千五百多年前南方吴国的大军事家孙武的格言。
孙武也就是孙子,出生于约公元前535年,字长卿,后人又尊称孙武子,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曾祖、祖父都是齐国名将。受家庭的影响孙武从小就喜欢兵法,盼望能有用武之地。但齐国的纷争和内乱使孙武18岁时便离开齐国,到了南方新兴的吴国。
孙武来到吴国后,便在吴都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附近住下。一方面潜心研究兵法,着成兵书十三篇;一方面结交从楚国而来的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的名臣,公元前522年因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被楚平王杀害而潜逃到吴国。他立志兴兵伐楚,为父兄报仇。孙武结识伍子胥后,十分投机,结为密友。
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即位后遍求人才,想成就霸业。大臣伍子胥便将孙武推荐给了吴王,孙武将写成的兵法13篇献给吴王。吴王看后赞叹不已,他要孙武实际演练一下看看效果。为了考验孙武的才干,吴王没有给孙武士兵,而是交给他180名宫女让他操练。
孙武毫不在意,他将宫女分为两队,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位美姬做队长,带领宫女听令操练。孙武向宫女们讲完操练口令之后,便命人擂鼓操练。但宫女们根本不听他的口令,只觉得好玩儿,大笑不止,队形也变得大乱。孙武立刻下令将两名美姬队长斩首,以肃军纪。吴王吓得赶忙派人传令给孙武:“寡人巳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姬,寡人吃饭都不香了,请赦免了她们吧。”
孙武却以”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斩杀了吴王的两名美姬,然后又任命两人做队长,继续操练。这次很快将宫女们训练得进退有序,阵形严整。
吴王虽然失去了两名爱姬,但最后还是拜孙武为将军,因为他知道孙武是帮助自己成就霸业的难得的将才。在这方面,吴王还是有一些气度的。
公元前512年,孙武随吴王和伍子胥征讨楚的属国钟吾(今江苏宿迁东北)、舒(今安徽庐江县西),连战连胜。阖闾就想乘胜直捣楚国都城,孙武却劝阻道:“楚军现在还不能轻视,况且我们现在灭掉两国之后已经很疲惫,应该收兵休整,待机再战。”阖闾于是班师回国。
伍子胥和孙武确定了扰楚疲楚寻机破楚的战略,然后组建了三支精锐军队,轮流袭扰楚国边境。在第一支军队袭击时,楚国便调集主力迎战。但楚军一出,孙武却率吴军撤退了。当楚军刚返回时,吴国派出的第二支袭扰军队又开始了行动。这种车轮式的袭击战搞得楚国被动应付,军队疲惫不堪,国力也消耗严重,致使一些小属国纷纷叛离,吴国却在袭扰中大有收获。
公元前506年,孙武又运用长途奔袭灵活机动的战法打败了楚军。当时,楚国围攻吴的属国,即一个小国蔡国。孙武率领3万精兵,乘船逆淮河而上救援。楚军见势不妙,赶忙退兵,在汉水设防。没想到孙武却突然弃船登岸,从陆路奔袭楚国腹地,给楚军来了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孙武并没有用全部兵力奔袭,而是精选了3500人做先锋,披坚执锐,轻装疾进。等到了汉水东岸,楚军迎击时孙武又领兵后撤,引诱楚军追击,三战三胜。此后两军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决战,孙武用先发制人的战术冲乱了楚军的阵脚,然后吴王率领主力攻击围歼,又大获全胜。以后孙武用半渡而击、乘楚军用餐时攻击等灵活战术打得楚军毫无还手之力。
因为孙武的神勇指挥,从柏举之战到占领楚国国都郢,吴军只用了十天的时间,楚王仓皇而逃。孙武以3万破楚军20万,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新王勾践继位,国内还未完全稳定,阖闾觉得有机可乘,他不听孙武劝阻,在准备不足时就匆忙出兵。结果大败,阖闾也因伤重而丧命。
太子夫差继任吴王后,孙武和伍子胥一起整军备战,在公元前494年终于击败越国。
当时,勾践领兵从水路进攻,夫差则以十万精兵迎战,孙武和伍子胥夜里派出疑兵,在两翼举着火把助势攻击,夜幕中火光照亮了天空,向越军包围过来,加上喊杀声,致使军心动摇,在吴军的猛攻下越军全线溃败,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夫差最后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告,而是和勾践议和,养虎为患,后来又放勾践回国,纵虎归山。在夫差到北方会盟称霸主后没几年,吴国便被卧薪尝胆恢复元气的勾践灭掉了,夫差也落得个自刎而死的悲惨结局。
孙武虽然帮助吴国建立了霸业,但夫差日渐骄横,不听忠言信谗言,逼死功臣、忠臣伍子胥,孙武见状寒心而退,知道自己想辅佐吴王统一南北的大志已无法实现,为免遭杀身之祸,便隐居深山,修订他的兵书去了。
孙武之所以被后人所称道,最主要的还是他留下的那部兵家圣典——《孙子兵法》,虽然只有五千字,但却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思想,这使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伟大的军事家。《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着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孙武的军事理论不仅对现在的军事方面有重要影响,日本还将他的兵法用到了商业方面,1990年还被用来指挥高科技的现代化战争——海湾战争。所以,孙武被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一致尊崇为“兵家之祖”是当之无愧的。
孙武也就是孙子,出生于约公元前535年,字长卿,后人又尊称孙武子,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曾祖、祖父都是齐国名将。受家庭的影响孙武从小就喜欢兵法,盼望能有用武之地。但齐国的纷争和内乱使孙武18岁时便离开齐国,到了南方新兴的吴国。
孙武来到吴国后,便在吴都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附近住下。一方面潜心研究兵法,着成兵书十三篇;一方面结交从楚国而来的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的名臣,公元前522年因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被楚平王杀害而潜逃到吴国。他立志兴兵伐楚,为父兄报仇。孙武结识伍子胥后,十分投机,结为密友。
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即位后遍求人才,想成就霸业。大臣伍子胥便将孙武推荐给了吴王,孙武将写成的兵法13篇献给吴王。吴王看后赞叹不已,他要孙武实际演练一下看看效果。为了考验孙武的才干,吴王没有给孙武士兵,而是交给他180名宫女让他操练。
孙武毫不在意,他将宫女分为两队,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位美姬做队长,带领宫女听令操练。孙武向宫女们讲完操练口令之后,便命人擂鼓操练。但宫女们根本不听他的口令,只觉得好玩儿,大笑不止,队形也变得大乱。孙武立刻下令将两名美姬队长斩首,以肃军纪。吴王吓得赶忙派人传令给孙武:“寡人巳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姬,寡人吃饭都不香了,请赦免了她们吧。”
孙武却以”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斩杀了吴王的两名美姬,然后又任命两人做队长,继续操练。这次很快将宫女们训练得进退有序,阵形严整。
吴王虽然失去了两名爱姬,但最后还是拜孙武为将军,因为他知道孙武是帮助自己成就霸业的难得的将才。在这方面,吴王还是有一些气度的。
公元前512年,孙武随吴王和伍子胥征讨楚的属国钟吾(今江苏宿迁东北)、舒(今安徽庐江县西),连战连胜。阖闾就想乘胜直捣楚国都城,孙武却劝阻道:“楚军现在还不能轻视,况且我们现在灭掉两国之后已经很疲惫,应该收兵休整,待机再战。”阖闾于是班师回国。
伍子胥和孙武确定了扰楚疲楚寻机破楚的战略,然后组建了三支精锐军队,轮流袭扰楚国边境。在第一支军队袭击时,楚国便调集主力迎战。但楚军一出,孙武却率吴军撤退了。当楚军刚返回时,吴国派出的第二支袭扰军队又开始了行动。这种车轮式的袭击战搞得楚国被动应付,军队疲惫不堪,国力也消耗严重,致使一些小属国纷纷叛离,吴国却在袭扰中大有收获。
公元前506年,孙武又运用长途奔袭灵活机动的战法打败了楚军。当时,楚国围攻吴的属国,即一个小国蔡国。孙武率领3万精兵,乘船逆淮河而上救援。楚军见势不妙,赶忙退兵,在汉水设防。没想到孙武却突然弃船登岸,从陆路奔袭楚国腹地,给楚军来了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孙武并没有用全部兵力奔袭,而是精选了3500人做先锋,披坚执锐,轻装疾进。等到了汉水东岸,楚军迎击时孙武又领兵后撤,引诱楚军追击,三战三胜。此后两军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决战,孙武用先发制人的战术冲乱了楚军的阵脚,然后吴王率领主力攻击围歼,又大获全胜。以后孙武用半渡而击、乘楚军用餐时攻击等灵活战术打得楚军毫无还手之力。
因为孙武的神勇指挥,从柏举之战到占领楚国国都郢,吴军只用了十天的时间,楚王仓皇而逃。孙武以3万破楚军20万,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新王勾践继位,国内还未完全稳定,阖闾觉得有机可乘,他不听孙武劝阻,在准备不足时就匆忙出兵。结果大败,阖闾也因伤重而丧命。
太子夫差继任吴王后,孙武和伍子胥一起整军备战,在公元前494年终于击败越国。
当时,勾践领兵从水路进攻,夫差则以十万精兵迎战,孙武和伍子胥夜里派出疑兵,在两翼举着火把助势攻击,夜幕中火光照亮了天空,向越军包围过来,加上喊杀声,致使军心动摇,在吴军的猛攻下越军全线溃败,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夫差最后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告,而是和勾践议和,养虎为患,后来又放勾践回国,纵虎归山。在夫差到北方会盟称霸主后没几年,吴国便被卧薪尝胆恢复元气的勾践灭掉了,夫差也落得个自刎而死的悲惨结局。
孙武虽然帮助吴国建立了霸业,但夫差日渐骄横,不听忠言信谗言,逼死功臣、忠臣伍子胥,孙武见状寒心而退,知道自己想辅佐吴王统一南北的大志已无法实现,为免遭杀身之祸,便隐居深山,修订他的兵书去了。
孙武之所以被后人所称道,最主要的还是他留下的那部兵家圣典——《孙子兵法》,虽然只有五千字,但却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思想,这使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伟大的军事家。《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着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孙武的军事理论不仅对现在的军事方面有重要影响,日本还将他的兵法用到了商业方面,1990年还被用来指挥高科技的现代化战争——海湾战争。所以,孙武被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一致尊崇为“兵家之祖”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