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河:大连对PX工厂的抗议及其后效应

2011年08月19日横河
【新唐人2011年8月19日讯】今天和大家讨论一下昨天发生在大连对PX工厂的抗议活动。这是一个在大陆各地到处都出现的故事,最近在大连引起了高度的关注。这实际上是由一个偶发事件,就是由台风“梅花”引起的。几年前在厦门人集体散步取消的一个PX项目,不声不响的在大连落户了,这次的台风冲垮了在建的防波堤,造成了厂内剧毒化工产品随海水泄漏的危险,引起了大连人的高度关注。14日大连从早上开始,大批的民众到广场和街上抗议。几小时之内,现场的照片已经通过微博和推特传到世界各处。

这又是一个事先就通过网络传开的散步抗议的活动。在前一天就传说,说发起人组织者已经被“喝茶”了,但是在社交网络的时代,消息一旦传开以后,发起人他本人参加不参加就无所谓了。这次抗议根据香港媒体和网络的照片看,说是在人民广场有人发放矿泉水,说民众群情冷静,秩序井然,有人说有的时候几千人一起高喊,说显示出大连人的“足球文化”。根据现场发出的推特,最后到达市政府前面的广场可能有10万人之多,而当时的秩序确实是非常好。

大连抗议的特点

先看一下这次大连抗议的一些特点。首先这次抗议也是通过社交网络,比如说微博等发起的,市民高度关注这件事情,而主动参与。这种活动它不大可能像政府发起的游行抗议,是有组织的,它完全是主动参与的。这次能够发起相对来说是比较成功的这么一次活动,一个主要因素可能就是因为它的目标单一而明确, 就是不要这个PX项目。

PX项目实际上它就是一个化工产品对二甲苯(paraxylene),它是很多化纤产品的主要原料,被认为是有毒的。因为(抗议)它这个目标很单一而且非常明确,因此非常容易调动民众参与的热情。

从开始大家认为的,这又是一次类似于厦门的散步活动,很快的就变成了一个聚集在市政府前面的广场上的真正的抗议活动。从它的口号、标语和聚集的类型来看的话,应该是属于抗议示威,这一点就超过了其它很多地方一直保持叫作“散步”的这种特点。从这一点上看,大连这一次它是超过了厦门的对PX项目抗议的集体散步,也超过了从中东的“茉莉花革命”演化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并没有真正行动起来的所谓“茉莉花的散步”。大连这次它都超出了以上的这两个活动。

当然它有它的特点,就是它不像“茉莉花散步”那样具有比较强烈的政治诉求,因为对PX项目抗议,它是保护一个生存环境而发起的、没有政治诉求的活动,它只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关,而对中共的统治,至少从表面上看没有直接的威胁。当然从长远和深层看的话,追根究底的话,还是跟中共统治有关的。至少从民众这方面来看,比几年前的厦门,他更敢于直接和明确的提出诉求,当然这和几年来外部的环境有变化是有直接关系的。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本地籍的警察相对比较友好,因为当地的警察,大连的警察,如果我们不考虑从外面调特警,或者是武警进入的话,那么当地的警察和民众有相同的利益,在这个PX项目的问题上,因为PX项目一旦出事的话,照样影响到当地警察和他们家庭的安全。

需要特别注意到的一点,就是这一次当局的反应比较快,大连市委书记唐军当天就到现场对民众讲话,他承诺这个PX项目要搬迁,而《新华社》也很快的就出了通稿,而同样在微博上封杀的速度也非常快,有人甚至说在微博上连“大连”两个字都上不去了。可以认为这是在“温州动车事件”以后,中共地方当局和中央喉舌媒体,对民众不满的事件,对策进行调整和转变的一个迹象。

在“温州动车事件”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铁道部及其中央最早派出处理问题的大员张德江,他们处理的方式基本上是过去的传统方式,就是没有把网络、微博、社交网站的反应考虑在内的那种处理方式。就是迅速处理现场,尽快通车。我倒不认为他们砸车辆本身是为了想谋杀可能的幸存者,而是他们从来就没有把人的生命当回事,这次只是常规处理而已。以前没有微博,没有推特,没有每个人都有手机、相机,没有每个人都有摄像机的情况下,有多少类似于温州动车事故那样的事故,被同样的方式处理掉了,只是外人不知道而已。

即使说幸存者有一车,有几百个、上千个目击者,按照传统的方式,这种消息能够传出去多少?很少的。就是真正能够传出去让很多人知道的话,这个事件已经过去了,就不再引起人们的轰动了。可以说是动车事件让中共的最高层真正认识到社交网站的作用。其实他们是知道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要在国内禁止推特,而建立一个他们认为可以任意控制的,可以被他们控制的新浪微博,也就是为什么他们要防范由中东社交网站引起的“茉莉花革命”传到中国,实际上他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真正让他们有切身体会的,可能还真的是动车事件。

尽管他们有了事先防范措施,但是社交网站有自己的特点,它不是说想控制就能够控制的。因为一个突发事件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能预知控制的,一旦发生以后,社交网站的特征就是一个网络型的,它没有一个主要信息发布的中心,因此几分钟之内就可传遍全国,这时负责社交网站监控的那些人还没反应过来呢!所以用传统的,甚至是网络时代的,但是社交网站以前的那种躲避,或者是抵赖,或者是地方当局就是赖着不出头,然后用网络封杀的方式,主要媒体封杀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都不太灵了。

所以为了避免被动,直接负责的官员可能会将来更快的面对民众,而《新华社》的通稿,也会在事件发生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就对之进行报导,但同时尽量封杀社交网站,像微博、推特这样的网站,争取能够做到让民众知道事件在发生,但是得到的却是官方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的消息。像大连这种反应会不会形成一个模式,是不是会对其它地区有影响,其它地区会不会参照来做,这个还有待观察。

高效立项和低调推进

下面我们就看一下大连这个项目本身的特点,不是这个抗议的特点。PX项目可以说是一个高效立项和低调推进的模式。有一种说法,就是说当 PX项目被赶出厦门以后,就立即转移到了大连。从国家发改委批准项目的时间看,这两个地方的PX项目应该不是一回事,因为大连这个项目的批准时间比厦门其实还早了几个月。大连的PX项目是由两家公司共同组建的,一个是由当地国资委监管的民营企业“福佳”;另外一个是有几百亿资产的石化国营企业。

大连化工PX项目从立项、审批、环境评估,到最后建厂投入营运,可以说是效率极高的。然而它的公众的知情度却非常低,因此在另外一方面和这个效率极高的立项建立的过程相比,被认为是一个叫“低调推进”。它是通过正式投产以后,媒体报导,才被民众广泛知道的。化工厂建立投产,这时候大部分的大连人都还蒙在鼓里,要不是这次台风“梅花”把这个事情大曝光了,闹大了,就是当时大连人知道的时候,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就是它和厦门不一样,厦门是在立项论证阶段,人们就抗议了,所以就没有做成;而大连很可能是吸取了教训,在整个立项和建设的过程当中,没有让大家知道,当时有一部分人知道也无可奈何。

就在大连市民抗议的当天,就是8月14日,大连市政府和市委就在下午做出了决定,说大连的PX项目从现在开始立即停产,并将尽快搬迁。现在值得讨论的,就是大连市委和市政府的这个决定。当时在大连的PX项目的建设过程当中,已经发生了厦门人的抗议,因此,对大连居民可能造成的危害,就应该是论证的主要内容。结果在建设的过程当中,还是建设了离居民区和商业区不远的地方。按照环保组织的说法,PX工厂应该建在距离主要城市100公里以外。有人从google的地图上测量一下,距大连重要的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直线距离,都没有超过20公里。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它的立项的论证是不是科学,第二个是否参考了民意。当然从官方的说法这是没有问题的,比如说媒体去查到的,在2005年9月份所做的环境评估的报告,在“公众参与”这一栏里面就说到了,说66.7%的被调查者支持项目建设,17.9%的不支持,15.4%的无所谓。但事实上,就是在 2005年所做的环评报告当中,大连媒体对这个报导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几乎没有什么报导。这些被调查者,这个66.7%的取样是多少?就是一共有多少人接受了调查,这个被调查者是怎么样选择的?有没有进行过公开的听证?这个调查是由谁组织的?这个至少大连市政府现在在6年以后,能不能把这个消息公布一下,就是有没有真正进行过这样的民意调查,如果真的进行了,是怎么进行的?我想大连市民或者是全国的民众,都有权利知道。这是讲在立项的论证方面。

现在大连市委、市政府已经做出了停产决定,这个决定肯定的说,它并不是来自专家的论证,也不是来自民意的调查,因为那一天发生的事情只有一个和它有关,就是当天10万人在市政府门口的抗议,也就是说,这个决定是10万人抗议的直接结果。这里就说明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当时可能根本就没有进行过科学论证,就上马了,因此现在下马也不需要进行科学论证。或者说当时经过科学论证,只是说不符合当局的要求,而被置于不理,强行上的项目,所以停产的决定可能是基于当局早就知道的事实,就是这个项目是不能上马的。因为任何科学决定,不可能在10万人抗议以后几个小时之内就做出,只能认为科学的论证和科学的决定早就有了,只是当局当时没有采纳,而现在采纳了。

如果说当时论证上马的科学依据是充分的、是正确的,那么就不应该也不可能在几小时由市政府和市委做出对民众的压力进行让步的决定。停产的决定说明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这是对民意做出的妥协。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至少可以说明的一点,就是在当时整个过程当中,根本就没有征求过民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大连市…当然全国各地的情况都是这样,只是大连市是表现出来了,就是大连市在进行重大项目上马的决定的时候,当然它不仅仅是大连市,还包括了批准这个项目的国家发改委,包括环保部,在当时做决定的时候,是十分草率的,是不负责任的。既没有科学论证,也没有征求民意。

而且在政府的运行当中,他没有验证和纠错的机制。就是其他地方的纠错,比如说厦门对PX项目的纠错,也不能防止其他地方不犯同样的错。厦门纠错了以后,他不能够保证大连自动的也纠错。也就是说每个地方类似的错误,都必须发生一个重大的事故,或者说暴露出重大事故的隐患,或者是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以后,才会勉强的改正。绝大多数地方还不改,就像这个温州动车事故一样,就是在之前很多人都提出来了,事故的隐患,但是并没有导致铁道部或者是中央拿出决心来去改正它。一直到动车事件发生以后,才开始动车回收。这么快直接就回收其实他们知道这是有故障的,有问题的,只是说没有人会去改。也就是说他这个重大事故发生去改正,只是就事论事而已,不会引申到其他行业,也不会引申到类似行业的其他项目。所以一定要每个事件,每个项目,每一个具体的工厂发生重大事件以后,才有可能去进行纠错。而且这只是一个可能性。所以这就不是一个地方的决策问题,而是整个机制出了大问题。

城市中的高危企业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城市当中出现的高危企业,这次又放在大家面前了。网上他有专家举例子说,举日本等等类似的化工企业和城市的距离也很近,来说明大连的PX靠近城市是安全的,而且是有别的国家的例子说明的。那这里至少说明有几个问题:一个是如果知道PX化工企业有危险的话,为什么要拿日本做比较,而不和那些标准更严格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至少南韩和台湾PX工厂都建在主要城市的70公里之外。

第二即使是日本这样发达和注重安全的国家,它的重大灾难也是难以避免的。如地震海啸以后的核电站泄漏。所以这种拿日本比较的,对PX安全的这个说法,它完全是一种侥幸心理。好像日本有核电站的泄漏,中国就可以去泄漏。日本化工厂可能出问题,就是中国化工厂会出问题的一个藉口一样。这个是没有道理的,为什么中国人就一定要跟世界上所有的国家的最不安全的地方去比较?

第三是同样的设备同样的技术,也不一定或者是根本不会出一样的结果。比如说建在日本和建在中国的高铁进行比较的话,就不是一样的结果。日本的新干线安全运行了47年,而福州动车出事的机车,所采用的就是日本的新干线技术。所以同样的技术,在不同的国家运行,结果也不一样。实际上中国城市当中的高危企业确实是不安全的。你比如说大连去年就发生了轰动全国的716输油管道爆炸的火灾事故,就是离今年这个PX可能出事,只有一年的时间。而爆炸着火的油罐,当时距离PX项目只有200米。在附近的PX的罐子里面有12万立方米的二甲苯等16种剧毒的危险化学品。而PX项目所在的大孤山工业区,在5.8平方公里的区域之内,就分布了相当大规模的石油化工企业38家,这个密集度可想而知。

同样在去年11月25日,大连碳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装置出现异常,在停车的过程当中,废气异常排放半个多小时。今年4月17日,就在这次溃坝造成威胁的大化PX项目所在厂区,又发生了失火。当然当时很幸运,半小时以后就被扑灭。就是说他这个事故不是隐患,不是说可能发生,而是事故频繁发生,只是说没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后果而已。而同样的去年南京市区,也发生过石化企业相关的大爆炸。就是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附近或者是就在城市内的这种高危企业。现在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高税收高发展还是生命和安居

下面还谈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高税收高发展和人的生命、和人的安居,哪个更重要。这里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提出来就是PX企业可以为政府提供高的税收,这是支持者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根据,也是当局坚决要上马的主要因素,就是钱。据说大连的PX项目可以为大连市每年提供20亿元的税收。问题是这笔税收普通的民众有多少机会享受?即使有部分民众能够享受这笔税收,冒着化学毒害和生命危险,是不是值得?

网上有一个建议我觉得很有道理,就是检验是否有毒的最好方法,就是把政府部门建到和化工厂邻居的那个地方。其实说白了这还是一个利益冲突的问题。就是当官的,他要的是钱,要的是GDP,要的是税收;而民众要的是能喝的水、能呼吸的空气还有能够保证基本的生命安全。

本来这两者是可以达成折衷的,比如说在西方它就是规定高危企业和城市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那么在中国为什么做不到呢?就是说当官的他不屑于费心去把高危企业建在城市的一定距离之外。其实关键还是对谁负责的问题,如果官员是民选的,他就不敢忽视民意。在中国它就可以根本就不屑于去关心民意。这并不是说它为什么不建在这么远,而是说它根本就不在乎建多远多近。网上有一个自称是政府工作人员的,他声称说是在环境经济学领域有一个叫做倒U型的“库兹涅茨环境曲线”。就这个曲线认为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在一个地区人均GDP的增长过程当中环境会恶化,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环境状况会反而变好。这个理论认为,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人类有这个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组合生产要素,寻求解决环境的污染问题。就是降低环境污染,保持工业的发展。

这个“库兹涅茨曲线”本身是用来分析人均收入和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90年代被人改造了以后用于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不要说这个理论本身的争议就很大,这些在西方民主国家发展起来的理论,根本就不能用于中国。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本身就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一个违背经济规律,强制推行的过程。其中环境的恶化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必须保证中国高速而低成本的发展,低成本的发展就必须牺牲环境。

阻止环境恶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民众对自己生活环境恶化的抵制,进行抗议。这是保证环境不进一步恶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这个因素在中国受到的是统治集团的政治上的打压。因为非民选的政府不需要考虑选票的作用,这和西方国家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像厦门对PX抗议的散步以后,尽管当局妥协了,但是这个散步仍然是被定为非法游行。事后厦门市公安局发布了公告,要求游行的组织者去自首的,否则要从重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像这种在民主国家可以通过社会的草根组织,选民和政府的互动,政府对企业的监管、立法等等多种因素,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平衡或者妥协,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这些平衡的因素,没有一个存在,而且不可能发展起来。所以回到根本问题的话,这还是一个中国模式的问题。就是大连PX项目反映的是用经济发展做为中共统治合法性,本身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个反应。即使大连这个PX项目停止了,迁走了,也解决不了以经济发展做为中共统治合法性所带来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2011年8月14日

文章来源:《希望之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