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2月22日讯】在2011年,几乎每一种价值观都在微博上引起了公众的注意,成了公众讨论的话题。几乎每一个公众事件都有微博在推波助澜,一个事件的信息在微博上挂出,几乎迅速地在几小时之内有上万人甚至是十几万人的围观。通过微博,公民运用自己的价值观剖析政治、运用自己的权利“逼迫”和“拷问”政府逐渐成为常态。
微博使媒体进入了自媒体时代
在微博上,每一个网民都是信息和事件的自由收集者、采编者、编辑者、发布者。个人在微博上想说什么,想表达什么都是个人自己的事情,是每一个网民的兴趣和爱好。微博世界,是言论自由表达的世界。
没有微博自由,道德就变成了权力最愿意舞弄的刀枪棍棒,理想就成为权力乌托邦的一部分。正是有了微博自由,才使多元价值观有了展示机会,才使各种主义大放异彩。通过微博,人们看到社会存在的主义不是一种,而是多种,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粹主义、自由主义等主义各领风骚。政治价值不是一种,而是多种,以辩论求得共识,以探讨求得真理。政治观念的多元化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张力、动力和方向,并使政治体制在平衡中发展,在发展中进步。
思想权是每一个思想者的专利,不是思想家的特权。微博体现了思想权,部分地实现了思想权,它让每一个网民成为一个平等的自由的思想者,让每一个网民获得了平等的思想尊严,即便言说的内容充满着无意义的沟通,充满着怪诞的荒唐,充满着理想的乌托邦……政治是一个特殊场域,任何人都会对政治指手划脚,越是复杂的政治,越是难以理解的政治,越容易成为人们在微博上议论的热门话题。网民在微博议政、评政、监政乃至骂政,成就他们的政治生活,成就了他们称之为人的本质。
微博改变了政治生态
有人对此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微博里拥有10万粉丝,相当于一个新闻网站;拥有100万粉丝,相当于一份全国性的报纸;拥有1亿粉丝,相当于一个国家级的电视台,这就是自媒体的力量。
微博不但使政治体制改革重启,而且还使政治体制改革提速。信息不是不流通吗?通过微博流通。官员腐败不是捂着掖着吗?微博给曝光。政治体制改革不是很宏大吗?那就一点一点来。政治体制改革时机不是不成熟吗?那就由网民通过微博告知真相,告诉大家什么叫成熟,什么叫早熟,什么叫半生不熟。
政治体制改革的成熟与否,不是既得利益集团来决定,而是由公民来决定,公民手中只要有选票,政治体制改革就成熟,选票会让所有人从不成熟变得成熟。
微博甚至影响政治决策。比如“6•20”郭美美事件迫使公共慈善透明、“7•23”动车事故迫使中国铁路进行改革、“11•16”血色校车事件使校车安全管理提上议事日程等。2011年几乎所有政府的重大政策文件,在微博上都有评论,都有回应,都有批评,重大政策也因此都有改革。
微博促使官员改变行为。网民在微博上天天骂腐败,天天骂贪官,天天监督权力滥用,让领导穿鞋小心点,不要穿那么贵,让领导抽烟小心点,不要抽九九至尊,让领导干部尽快公布“三公”消费,让领导干部早一点财产申报,让那些反贪机构省点事,让那些公民尽点心,让每一个人都出点力,做了不花钱就能办到的实事。网民的议政、骂政也起到了实际效果,有些官员因微博引发的不良事件而被处分、调任、停职甚至下台,有些领导干部的不良行为、腐败行为、权力滥用行为因微博而得到有效的遏制。
在微博上,谣言进入是低门槛的,谣言的粉碎也是低门槛的,造谣的成本低,粉碎谣言的成本更低。如果因为有谣言就需要权力代理人去判断谣言,这自然省了网民的判断负担,可是网民都判断不出的谣言,权力代理人就一定能判断出谣言吗?除非他们是上帝、是超人,超越了正常人的判断,而事实并非如此,权力代理人也是人,他们也有判断的侷限性,他们的判断力也会如网民一样出现失误,他们的理性也有限,而且,他们又不是谣言的直接接触者,他们的判断甚至不如网民的直觉,权力代理人对谣言的判断和追查比网民自我辨别成本更大。而网民自己通过与别人的沟通与交流,更有网民高手的参与,谣言往往在传播的过程中就被粉碎,真相自然就会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必须指出的是,权力代理人由于和相关权力部门密切相关联,利益相一致,官官相护不可避免。在利益的驱使下,权力代理人经常会做出背离常识的判断,甚至成为造谣和传谣的推手。比如媒体报导:“江苏丰县人民政府12月14日下午晚些时候召开校车侧翻事故以来的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丰县公安部门表示,根据当事司机洪旭最新的交代,事故发生时车上学生有47人,而公安部门能够确认的人数为41人,此前公布的这一数字为29人。”如果没有微博对死亡29人的质问,死亡的具体人数可能还会停留在29人而不是47人。死亡29人就是谣言,死亡47人就是逼近事实真相。
微博使民主进入了“微民主”时代。在这个时代,一个人,一台电脑,一个手机,一个140个字的微博,成为了撬动政治的“大力士”。微博民意作为一种力量,可以使得傲慢的权力最终不得不低下头,进而倒逼政治体制改革。
(此稿于《阳光》杂志2011年第1期首发)
文章来源:《共识网》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微博使媒体进入了自媒体时代
在微博上,每一个网民都是信息和事件的自由收集者、采编者、编辑者、发布者。个人在微博上想说什么,想表达什么都是个人自己的事情,是每一个网民的兴趣和爱好。微博世界,是言论自由表达的世界。
没有微博自由,道德就变成了权力最愿意舞弄的刀枪棍棒,理想就成为权力乌托邦的一部分。正是有了微博自由,才使多元价值观有了展示机会,才使各种主义大放异彩。通过微博,人们看到社会存在的主义不是一种,而是多种,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粹主义、自由主义等主义各领风骚。政治价值不是一种,而是多种,以辩论求得共识,以探讨求得真理。政治观念的多元化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张力、动力和方向,并使政治体制在平衡中发展,在发展中进步。
思想权是每一个思想者的专利,不是思想家的特权。微博体现了思想权,部分地实现了思想权,它让每一个网民成为一个平等的自由的思想者,让每一个网民获得了平等的思想尊严,即便言说的内容充满着无意义的沟通,充满着怪诞的荒唐,充满着理想的乌托邦……政治是一个特殊场域,任何人都会对政治指手划脚,越是复杂的政治,越是难以理解的政治,越容易成为人们在微博上议论的热门话题。网民在微博议政、评政、监政乃至骂政,成就他们的政治生活,成就了他们称之为人的本质。
微博改变了政治生态
有人对此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微博里拥有10万粉丝,相当于一个新闻网站;拥有100万粉丝,相当于一份全国性的报纸;拥有1亿粉丝,相当于一个国家级的电视台,这就是自媒体的力量。
微博不但使政治体制改革重启,而且还使政治体制改革提速。信息不是不流通吗?通过微博流通。官员腐败不是捂着掖着吗?微博给曝光。政治体制改革不是很宏大吗?那就一点一点来。政治体制改革时机不是不成熟吗?那就由网民通过微博告知真相,告诉大家什么叫成熟,什么叫早熟,什么叫半生不熟。
政治体制改革的成熟与否,不是既得利益集团来决定,而是由公民来决定,公民手中只要有选票,政治体制改革就成熟,选票会让所有人从不成熟变得成熟。
微博甚至影响政治决策。比如“6•20”郭美美事件迫使公共慈善透明、“7•23”动车事故迫使中国铁路进行改革、“11•16”血色校车事件使校车安全管理提上议事日程等。2011年几乎所有政府的重大政策文件,在微博上都有评论,都有回应,都有批评,重大政策也因此都有改革。
微博促使官员改变行为。网民在微博上天天骂腐败,天天骂贪官,天天监督权力滥用,让领导穿鞋小心点,不要穿那么贵,让领导抽烟小心点,不要抽九九至尊,让领导干部尽快公布“三公”消费,让领导干部早一点财产申报,让那些反贪机构省点事,让那些公民尽点心,让每一个人都出点力,做了不花钱就能办到的实事。网民的议政、骂政也起到了实际效果,有些官员因微博引发的不良事件而被处分、调任、停职甚至下台,有些领导干部的不良行为、腐败行为、权力滥用行为因微博而得到有效的遏制。
在微博上,谣言进入是低门槛的,谣言的粉碎也是低门槛的,造谣的成本低,粉碎谣言的成本更低。如果因为有谣言就需要权力代理人去判断谣言,这自然省了网民的判断负担,可是网民都判断不出的谣言,权力代理人就一定能判断出谣言吗?除非他们是上帝、是超人,超越了正常人的判断,而事实并非如此,权力代理人也是人,他们也有判断的侷限性,他们的判断力也会如网民一样出现失误,他们的理性也有限,而且,他们又不是谣言的直接接触者,他们的判断甚至不如网民的直觉,权力代理人对谣言的判断和追查比网民自我辨别成本更大。而网民自己通过与别人的沟通与交流,更有网民高手的参与,谣言往往在传播的过程中就被粉碎,真相自然就会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必须指出的是,权力代理人由于和相关权力部门密切相关联,利益相一致,官官相护不可避免。在利益的驱使下,权力代理人经常会做出背离常识的判断,甚至成为造谣和传谣的推手。比如媒体报导:“江苏丰县人民政府12月14日下午晚些时候召开校车侧翻事故以来的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丰县公安部门表示,根据当事司机洪旭最新的交代,事故发生时车上学生有47人,而公安部门能够确认的人数为41人,此前公布的这一数字为29人。”如果没有微博对死亡29人的质问,死亡的具体人数可能还会停留在29人而不是47人。死亡29人就是谣言,死亡47人就是逼近事实真相。
微博使民主进入了“微民主”时代。在这个时代,一个人,一台电脑,一个手机,一个140个字的微博,成为了撬动政治的“大力士”。微博民意作为一种力量,可以使得傲慢的权力最终不得不低下头,进而倒逼政治体制改革。
(此稿于《阳光》杂志2011年第1期首发)
文章来源:《共识网》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