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6月14日讯】儒家仁义修养历经克己复礼、宽以待人、为仁由己、仁者爱人、当仁不让五阶段的退化:做人由恪守礼仪、文明温良,向严以律己与尽职尽力、推己及人与超越私恩、从善如流与择善而从、生死由命与义不容辞,步步后退,退到中华民国1913年宋教仁以身殉国(宪),成为“汤武革命”的最后传人,孙中山学法国、亲苏联,终至中共暴乱窃国成功和祸乱大陆63年:小人革面在大陆被中共变成对全民的诛心夺魂,造人体录音带,传播马列斗争邪说。
今天,一个人还处在被中共再造为人体录音带或光碟的情况下,就可以毛泽东似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随便谈中华文化对历史演变的影响及其出路,方法既不是中华古籍编年史、纪传史忠于事实的述评,也不是欧洲传出的逻辑演绎和实证归纳,而是凭感觉辩证:感觉儒家礼教吃人,就以太监、小脚等现象以偏概全;感觉科学和民主好,就拜为先生叩头爬行。
细细寻思,是不是这样的?这样做能得到什么?能得到的是:通过骂国民劣根性,为自己受中共奴役的窝囊生活找理由,获得心理平衡和安慰。这样做会失去什么?会失去家庭、宗族乃至民族的文化、政治、经济各方面的资源,尤其缺少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力量。
在《儒家仁义修养怎样被毁坏的?》中,我扼要地谈了中华仁义伦常的力量以及在理学形式下僵死所致的中共“毁人造碟”的劫难。现在再扼要谈一谈儒家五常之末“信”的力量。
好读史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成语“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的。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流亡在楚国的时候,被楚成王(庄王的父亲)以贵宾礼节对待。重耳非常感激,曾经在一次宴会上对楚成王许下承诺:我如果有一天能够回到晋国,我愿意跟贵国交好谋求太平,万一两国发生战争,在两军相遇的时侯,我一定退避三舍(九十里)作为报答。重耳后来果真回国,并成晋国君主被称为晋文公。五年后,因为宋国背离楚国与晋国联盟,楚国和晋国发生战争,为了信守承诺,晋文公真下令晋国军队给大夫统领的楚国军队退了九十里,退到城濮停下来,布好阵势后依然以礼相待,将以为晋军害怕而傲慢的楚军打得大败,之后代表周王称霸中原。
退避三舍,唯物史观信奉者完全可以否认,说没有这回事;也可以用现代心理学曲解,说成是楚军失败于傲慢。这样思考问题,完全背离春秋时代华夏族人已然成势的信义伦理。如果今天共军随便跟周边那个国家打仗,比如跟菲律宾,退避三舍试试,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形?必定是淝水之战的情形,共军中希望败阵的人一吆喝“败了,逃吧”,便一溃千里。
今日法制国家商贸上讲究以诚待人换取信誉以求长期的利益。这就是商战所讲的诚信,还是利益至上的物质决定论。退避三舍的故事,唯物论没法解释,呈现的是信义的精神力量。信义,从字面上即可解说为信守道义。中共制造的我们这些中宣部的录音带或光碟,认为道义一钱不值。但对于修道的人或者宗教中人而言,道义是很有力量的,形象说法是一诺千金。
为什么?我们再来看看城濮之战,晋军退兵时,晋大夫子犯向反对撤退的人解释,说:打仗要占理,才有气势。楚王曾经帮助过我们国君,国君答应过两国如果交战,晋国要退避三舍以求报答。现在后撤是兑现承诺。如果晋国对楚国失信,就理亏了。晋国守信退了兵,楚国还进逼就输了理,那时再交手。唯物论者对这段话可能感觉很虚。但依据现代物理学的暗物质原理,楚军输理也就先损失了暗物质,傲慢和溃败都是暗物质散了在物质空间的反映。
顺理反推:退避三舍这种礼让三先的做法看似不威武,却因为占理而聚住了精气神等暗物质。承诺即道义,即信义。晋军兑现退避三舍的承诺,没输理。以礼相待后,华夏族人当时已然成势的“仁义礼智信”伦理常识全到齐了,比当今商战中以诚取信的“智信”更威风。孔子曰“人而无信,其不可也”。我以为,仁义是对君子、君王的要求,信义则是每个人立身处世的道德本钱。根据《周易•革卦》“小人革面”之理,辛亥革命后小人在中国跟君子没区别,都成国民了。这国民的脸面是什么?就是有法有天,站着生活,堂堂正正的像个人。
中共创建的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中共无法无天而失信,让全民跟它不要脸了。中共好话说尽不兑现,坏事做绝穷的只剩权了。而相互为敌(一言不合,便口水开战)的“人民”也就只有利益诉求、只认钱了。这样中共就可以以土地财政和政绩经济维权,从牙缝里挤出来一点钱币给“人民”,就可以把红色江山撑到自毁毁人的最后一天。解决问题其实也简单,那就是我们别再为观点而打口水战,相信好坏有别、善恶有报,抛弃中共做要脸的人。
要脸面就好办了,评中共一个字可达成共识:坏。加入中共坏人团伙或被其控制,就成了最为羞耻的事。明辨羞耻就应当知道,人不能活在对中共暴力的恐惧中,不能活在谎言中。怎么办?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承诺过要做好人吧?那就兑现承诺,声明退党退团退队吧。
传“天灭中共,三退保命”,你不信其实就信了中共教的那些。你信,退就是义不容辞的事。这时别走神扯利益上去了,切记:信义以道理凝聚你的精气神,给你弃共新生的力量。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今天,一个人还处在被中共再造为人体录音带或光碟的情况下,就可以毛泽东似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随便谈中华文化对历史演变的影响及其出路,方法既不是中华古籍编年史、纪传史忠于事实的述评,也不是欧洲传出的逻辑演绎和实证归纳,而是凭感觉辩证:感觉儒家礼教吃人,就以太监、小脚等现象以偏概全;感觉科学和民主好,就拜为先生叩头爬行。
细细寻思,是不是这样的?这样做能得到什么?能得到的是:通过骂国民劣根性,为自己受中共奴役的窝囊生活找理由,获得心理平衡和安慰。这样做会失去什么?会失去家庭、宗族乃至民族的文化、政治、经济各方面的资源,尤其缺少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力量。
在《儒家仁义修养怎样被毁坏的?》中,我扼要地谈了中华仁义伦常的力量以及在理学形式下僵死所致的中共“毁人造碟”的劫难。现在再扼要谈一谈儒家五常之末“信”的力量。
好读史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成语“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的。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流亡在楚国的时候,被楚成王(庄王的父亲)以贵宾礼节对待。重耳非常感激,曾经在一次宴会上对楚成王许下承诺:我如果有一天能够回到晋国,我愿意跟贵国交好谋求太平,万一两国发生战争,在两军相遇的时侯,我一定退避三舍(九十里)作为报答。重耳后来果真回国,并成晋国君主被称为晋文公。五年后,因为宋国背离楚国与晋国联盟,楚国和晋国发生战争,为了信守承诺,晋文公真下令晋国军队给大夫统领的楚国军队退了九十里,退到城濮停下来,布好阵势后依然以礼相待,将以为晋军害怕而傲慢的楚军打得大败,之后代表周王称霸中原。
退避三舍,唯物史观信奉者完全可以否认,说没有这回事;也可以用现代心理学曲解,说成是楚军失败于傲慢。这样思考问题,完全背离春秋时代华夏族人已然成势的信义伦理。如果今天共军随便跟周边那个国家打仗,比如跟菲律宾,退避三舍试试,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形?必定是淝水之战的情形,共军中希望败阵的人一吆喝“败了,逃吧”,便一溃千里。
今日法制国家商贸上讲究以诚待人换取信誉以求长期的利益。这就是商战所讲的诚信,还是利益至上的物质决定论。退避三舍的故事,唯物论没法解释,呈现的是信义的精神力量。信义,从字面上即可解说为信守道义。中共制造的我们这些中宣部的录音带或光碟,认为道义一钱不值。但对于修道的人或者宗教中人而言,道义是很有力量的,形象说法是一诺千金。
为什么?我们再来看看城濮之战,晋军退兵时,晋大夫子犯向反对撤退的人解释,说:打仗要占理,才有气势。楚王曾经帮助过我们国君,国君答应过两国如果交战,晋国要退避三舍以求报答。现在后撤是兑现承诺。如果晋国对楚国失信,就理亏了。晋国守信退了兵,楚国还进逼就输了理,那时再交手。唯物论者对这段话可能感觉很虚。但依据现代物理学的暗物质原理,楚军输理也就先损失了暗物质,傲慢和溃败都是暗物质散了在物质空间的反映。
顺理反推:退避三舍这种礼让三先的做法看似不威武,却因为占理而聚住了精气神等暗物质。承诺即道义,即信义。晋军兑现退避三舍的承诺,没输理。以礼相待后,华夏族人当时已然成势的“仁义礼智信”伦理常识全到齐了,比当今商战中以诚取信的“智信”更威风。孔子曰“人而无信,其不可也”。我以为,仁义是对君子、君王的要求,信义则是每个人立身处世的道德本钱。根据《周易•革卦》“小人革面”之理,辛亥革命后小人在中国跟君子没区别,都成国民了。这国民的脸面是什么?就是有法有天,站着生活,堂堂正正的像个人。
中共创建的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中共无法无天而失信,让全民跟它不要脸了。中共好话说尽不兑现,坏事做绝穷的只剩权了。而相互为敌(一言不合,便口水开战)的“人民”也就只有利益诉求、只认钱了。这样中共就可以以土地财政和政绩经济维权,从牙缝里挤出来一点钱币给“人民”,就可以把红色江山撑到自毁毁人的最后一天。解决问题其实也简单,那就是我们别再为观点而打口水战,相信好坏有别、善恶有报,抛弃中共做要脸的人。
要脸面就好办了,评中共一个字可达成共识:坏。加入中共坏人团伙或被其控制,就成了最为羞耻的事。明辨羞耻就应当知道,人不能活在对中共暴力的恐惧中,不能活在谎言中。怎么办?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承诺过要做好人吧?那就兑现承诺,声明退党退团退队吧。
传“天灭中共,三退保命”,你不信其实就信了中共教的那些。你信,退就是义不容辞的事。这时别走神扯利益上去了,切记:信义以道理凝聚你的精气神,给你弃共新生的力量。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