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8月21日讯】济公,据说他本姓李,名修元,是宋朝时的天台人,于杭州西湖灵隐寺剃度出家,法号“道济”,由于他经常装疯卖傻,并以癫狂渡化世人,因此有“济癫”这样的称呼。不过,他疯归疯,传说中他可是佛法无边,并且济困扶危,所以外号“济公活佛”。
相传,济公初到西湖时,在灵隐寺当一名烧火和尚,后来被长老点醒灵性,一时悟彻,又恐被人看破,所以假作癫狂,以混世人耳目。自从转到净慈寺当上抄写经籍的“书记”后,便做出桩桩奇事来。
济公初到西湖时,在灵隐寺当一名烧火和尚。(网络图片)
那是少林寺高僧妙崧禅师受朝延委派担任净慈寺第二十九代住持后,为了重建寺院,急需向各方募化筹资。长老深知济书记文思敏捷,便请他起草一道募资的榜文。济公道:“长老有命,岂敢推辞。只是酒不醉,文思不佳,求长老赏酒一壶,以助文笔。”长老即叫人买酒,济公喝得快活,兴致一上来,提笔一挥而就,榜文中有这样的妙句:“下求众姓,盖思感动人心;上叩九天,直欲叫通天耳。”
这道榜文张帖出去以后,轰动了全杭州城,传抄传阅,连南宋皇帝也读到了。皇上又见文中有“上叩九天”,“叫通天耳”等妙语,便派人押送三万贯钱布施给净慈寺重建成寺院。
妙崧长老谢过皇恩,又找济书记商量如何去四川措办建寺急用的大木材料。济公说:“我为净慈寺做事,‘天耳’都叫得通,只是四川路远,须得让我吃个大醉,三日后保证你有木头好用。”于是,又喝得烂醉如泥,足足睡了三天,等到醒来时,突然大叫大喊:“木头到了!木头到了!”长老听见,问:“木头在哪里?”济公说:“木头已从钱塘江上运到寺里的醒心井,叫人到井品口搭起木架,装上辘轳,一根一根拉上来就是了。”一会儿,果然井中有一根大木头露出水面。众僧人用辘轳将木头拉了上来,拉了一根,井中又冒出一根,一直拉到第七十根,在旁边估算木料的木匠师傅随口说了声:“够了!”话音刚落,井里还有一根木头再也不上来了。从此后,醒心井被称为“神运井”,又叫“运木古井”,井上还建起亭子,那最后一根木头就留在井底,让人点了蜡烛系在长绳上缒入井中观照,成为净慈寺最吸引人的“古迹”之一。
相传,济公初到西湖时,在灵隐寺当一名烧火和尚,后来被长老点醒灵性,一时悟彻,又恐被人看破,所以假作癫狂,以混世人耳目。自从转到净慈寺当上抄写经籍的“书记”后,便做出桩桩奇事来。
济公初到西湖时,在灵隐寺当一名烧火和尚。(网络图片)
那是少林寺高僧妙崧禅师受朝延委派担任净慈寺第二十九代住持后,为了重建寺院,急需向各方募化筹资。长老深知济书记文思敏捷,便请他起草一道募资的榜文。济公道:“长老有命,岂敢推辞。只是酒不醉,文思不佳,求长老赏酒一壶,以助文笔。”长老即叫人买酒,济公喝得快活,兴致一上来,提笔一挥而就,榜文中有这样的妙句:“下求众姓,盖思感动人心;上叩九天,直欲叫通天耳。”
这道榜文张帖出去以后,轰动了全杭州城,传抄传阅,连南宋皇帝也读到了。皇上又见文中有“上叩九天”,“叫通天耳”等妙语,便派人押送三万贯钱布施给净慈寺重建成寺院。
妙崧长老谢过皇恩,又找济书记商量如何去四川措办建寺急用的大木材料。济公说:“我为净慈寺做事,‘天耳’都叫得通,只是四川路远,须得让我吃个大醉,三日后保证你有木头好用。”于是,又喝得烂醉如泥,足足睡了三天,等到醒来时,突然大叫大喊:“木头到了!木头到了!”长老听见,问:“木头在哪里?”济公说:“木头已从钱塘江上运到寺里的醒心井,叫人到井品口搭起木架,装上辘轳,一根一根拉上来就是了。”一会儿,果然井中有一根大木头露出水面。众僧人用辘轳将木头拉了上来,拉了一根,井中又冒出一根,一直拉到第七十根,在旁边估算木料的木匠师傅随口说了声:“够了!”话音刚落,井里还有一根木头再也不上来了。从此后,醒心井被称为“神运井”,又叫“运木古井”,井上还建起亭子,那最后一根木头就留在井底,让人点了蜡烛系在长绳上缒入井中观照,成为净慈寺最吸引人的“古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