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9月6日讯】(中央社记者许秩维台北6日电)出身佃农家庭的刘明堂,2岁罹患小儿麻痹,从此无法走路。靠刻印维生的他收入不多,却认养贫童超过30年。
家扶基金会今天举行“12个惊叹号─爱心小巨人的奇幻之旅”新书发表会,书中集结12篇捐款人、认养人或志工的行善故事,并邀请7名故事主人翁到场分享。
刘明堂出生在佃农家庭,一家9口住在云林乡下,家境非常艰苦。他说,小时候家里屋顶有很多破洞,每逢下雨天就得用水桶接水,家里没有厕所,连卫生纸也买不起,只能用甘蔗皮代替。
2岁时,刘明堂因高烧罹患小儿麻痹症,从此无法走路。为了上学,只能把书包挂在脖子上,爬行到校。国中毕业后,刘明堂到台北半工半读,并学习刻印技术。
19岁那年,在报纸上看到家扶征求认养人的宣传,让他想起自己的贫苦遭遇,因此开始认养贫童。刘明堂说,当时一个月的收入约新台币3000多元,认养贫童的费用得花1/4收入,但他宁愿自己洗冷水,饮食也很简朴,把这些钱省下来帮助贫童。
今年51岁的刘明堂认养贫童已经超过30年。即使近年因为刻印电脑化,他关掉刻印店改在家里工作,生意也大不如前,但他从不曾间断认养贫童。
“帮助别人不要等到行有馀力时才做”,他认为,及时伸出援手对小朋友的帮助最大,每次看到认养小朋友寄来的感谢卡,那股内心的喜悦就成为支撑他的动力,即使生活再怎么辛苦,他也会继续坚持。
家扶基金会今天举行“12个惊叹号─爱心小巨人的奇幻之旅”新书发表会,书中集结12篇捐款人、认养人或志工的行善故事,并邀请7名故事主人翁到场分享。
刘明堂出生在佃农家庭,一家9口住在云林乡下,家境非常艰苦。他说,小时候家里屋顶有很多破洞,每逢下雨天就得用水桶接水,家里没有厕所,连卫生纸也买不起,只能用甘蔗皮代替。
2岁时,刘明堂因高烧罹患小儿麻痹症,从此无法走路。为了上学,只能把书包挂在脖子上,爬行到校。国中毕业后,刘明堂到台北半工半读,并学习刻印技术。
19岁那年,在报纸上看到家扶征求认养人的宣传,让他想起自己的贫苦遭遇,因此开始认养贫童。刘明堂说,当时一个月的收入约新台币3000多元,认养贫童的费用得花1/4收入,但他宁愿自己洗冷水,饮食也很简朴,把这些钱省下来帮助贫童。
今年51岁的刘明堂认养贫童已经超过30年。即使近年因为刻印电脑化,他关掉刻印店改在家里工作,生意也大不如前,但他从不曾间断认养贫童。
“帮助别人不要等到行有馀力时才做”,他认为,及时伸出援手对小朋友的帮助最大,每次看到认养小朋友寄来的感谢卡,那股内心的喜悦就成为支撑他的动力,即使生活再怎么辛苦,他也会继续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