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发现疑似北魏石刻祝文

2013年07月10日社会
【新唐人2013年07月10日讯】1980年位于大陆大兴安岭的嘎仙洞 ,考古学家首度在嘎仙洞内发现鲜卑人凿刻的祭祖祝文,结合当时在洞内发现的陶器碎片等,认为此处即为史书中记载的北魏祖庭。近日,考古学家在洞内再度发现一批清晰刻文,包括“四”、“开疆”、“马”、“张”等字,疑似北魏早期所留。

据中央社报导,嘎仙洞位于西南方10公里处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为北魏官方认定的鲜卑拓跋部族起源地。此洞位于花岗岩峭壁上,洞口向西南,离地25公尺,南北长92公尺,东西宽27公尺。

洞内西壁有隶书铭文201字,为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四年(西元443年)遣大臣李敞所刻,内容与魏书等古代史书相符。

但新发现的疑似北魏早期刻文,则位在刻文对面山壁。

1980年代即被发现刻有北魏鲜卑人的祭祖祝文;但嘎仙洞是否就是鲜卑拓跋氏发源地,史学界尚有争论。

2007年,研究人员再度于嘎仙洞顶发现规模巨大但未完工的石窟寺庙遗址。人工开凿的空间长40公尺、宽8至13公尺,高8至12公尺。

这次新发现的刻文位于一处人工打凿的半圆形平面附近,包括“四”、“开疆”、“是”、“马”、“张”等字,字体与西侧石壁祝文一致,且大小相同,未来将进一步鉴定。


考古学家首度在嘎仙洞内发现鲜卑人凿刻的祭祖祝文。(网路图片)



考古学家首度在嘎仙洞内发现鲜卑人凿刻的祭祖祝文。(网路图片)



考古学家首度在嘎仙洞内发现鲜卑人凿刻的祭祖祝文。(网路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