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二十四节气:秋分(视频)

2013年09月23日民风民俗
【新唐人2013年9月23日讯】“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中国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即进入“秋分”节气。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古人认为,秋分之日,正是阴气与阳气旗鼓相当、均衡相伴之时,所以一天之内昼夜均分而气候不冷不热;而此日又处于秋季90天之正中,平分了秋季,故而称为秋分。

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而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渐渐就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天气干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也变少,一些河流与沼泽甚至逐渐干涸。


色彩斑斓的秋分时节。(网络图片)


在中国大陆,过了秋分之后,天气寒意渐重。萧萧而至的秋风,把原先浓绿苍翠的山野逐渐晕染得色彩斑斓。几经风霜的树叶渐渐变黄。金黄、浅黄、嫩黄,黄得晶莹透亮、典雅端庄。此时枫叶也由绿而黄、由黄而红,释放出生命的激情,把大自然的美演绎得热烈而又深厚。“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诗脍炙人口,传吟至今。


高大茂密的枫树释放出生命的激情,把大自然的美演绎得热烈而又深厚。(网络图片)



秋分民间习俗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秋分之日,正是古人传统的“祭月节”。在古代,秋分这一天的夜晚,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要祭祀月亮。但秋分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有所不同,有时秋分日不一定有圆月,而祭月时若无圆月未免有些“煞风景”。所以,后来古人就将“祭月节”定在离秋分日最近而月亮又最圆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于是有了阖家团聚的“中秋节”。 


秋分是传统的祭月节。(网络图片)


传统的秋分日,民间还有一种玩“竖蛋”的习俗。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童谣。

在岭南地区,还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家人都去到田野之中采摘秋菜。采回嫩绿的秋菜与鱼片一起“滚汤”,名曰“秋汤”。有民谣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秋分养生

经过一夏的生长,秋天果实成熟,步入收获的季节,世间万物都呈现出从容安定的状态。秋分时节的养生保健,也应与大自然保持一致。

首先,在精神情志方面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平和安宁的心境,避肃杀、敛精神,以适应秋天平和雍容之气。古代民间在秋分之后的“重阳节”有登高观景的习俗,就是借大自然的美景来疏解忧郁、惆怅,开阔心胸。此外,还可选择一些宁心安神的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学习器乐等,以达到怡情养性的目的。



《秋荷图》:宁小勇写意花卉。(网络图片)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意思是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而秋分节气正值阴阳均衡、昼夜平分的时机,保持身体“阴平阳秘”是此时的养生原则。因此,秋分时节的养生要以“收”为主,也就是要收敛内养,避免阳气耗损。此时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来做运动锻炼将大有裨益。

秋季尤其适宜早睡早起。而秋分过后,寒气渐重,此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寒凉之气伤身,要及时添衣保暖。

在调节饮食方面,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在饮食上特别要注意预防秋燥。需要说明的是,白露的“燥”是“温燥”,而秋分的“燥”是凉燥。因此,秋分时节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此时,应尽量少吃辛辣之品,遵守“少辛增酸”的原则,一般来说,葱、蒜、姜、茴香、辣椒等要少吃,而柑橘、山楂、蘋果、梨、葡萄等新鲜瓜果蔬菜可适当多吃,但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就不宜多吃水果。而藕根、荸荠、甘蔗、百合、银耳、柿子、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此外,在饮食调养上,还要把握“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体质偏热者,主食宜多吃白豆、绿豆、大米等;蔬菜宜多吃菜花、西葫芦、白菜、白萝卜、海带、冬瓜、白木耳、白蘑菇;同时适量食用蜂蜜及偏酸味的水果(如葡萄、蘋果等),有助于养阴及收敛阳气。而体质偏寒、气虚者,可适当吃温补之物,宜多吃猪肉、鸡肉、鱼肉、沙参、玉竹、百合、生地、胡萝卜、甘蔗、秋梨等具有养阴生津功效的食物。

老年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法,如选食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秋分简易养生食谱三则:

1.蜜饯双仁

原料:炒甜杏仁、炒核桃仁各250克,蜂蜜500克。

做法:将炒甜杏仁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煎熬1小时。将核桃仁切碎,倒入锅内,待锅中收汁将干时加入蜂蜜,搅匀至沸即可。将蜜饯双仁放入糖罐内备用。食用时,每次3g,每日2次。

功效:补肾益肺、止咳平喘润燥。



蜜饯双仁(网络图片)



2.当归炖子鸡

原料:当归30克,小母鸡1只。

做法:将当归填入已掏空洗净的鸡腹中,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先大火煮沸,打去浮沫,再小火煨至烂熟。

功效:补血益气、和胃止痛。

3.甘蔗粥

原料: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

做法:甘蔗洗净榨汁,高粱米淘洗干净,将甘蔗汁与高粱米共入锅中,再加入适量清水,煮成薄粥。

功效:补脾消食、清热生津、养阴润燥。适宜于热症恢复期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烦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等症。


http://www.youta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