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陕西“焰火之乡”蒲城

2013年11月24日民风民俗
【新唐人2013年11月24日讯】陕西省最北端的蒲城有“焰火之乡”的美誉,“火树银花幻是真,元霄月朗艳阳辰,飞红无限休和象,散作人间满地春。”清朝诗人张崇健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蒲城焰火燃放的壮美景观。蒲城也被称为“酥梨之乡”。同时蒲城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曾是为唐十八陵之冠。

蒲城县历史悠久。夏商属雍州,周封贾国,春秋属晋,秦置重泉,北魏名南白水,西魏始称蒲城,唐名奉先,宋后名蒲城至今。境内文物荟萃,城外桥、景、光、惠、泰五座唐代帝王陵依山为墓,彼此烘托,尤以桥陵石刻最为精美,气势雄伟,为唐十八陵之冠。

蒲城“敬火神”

蒲城县是闻名全国的“焰火之乡”,蒲城宫廷焰火分20大类,500多个品种,由低空、中空到高空,形成美伦美奂的立体焰火艺术,堪称“中华一绝”,号称“世界宫廷焰火之源”。据史考证,源于西周,起于隋唐,盛于明清。蒲城焰火,特别是杆火,以其独特魅力,名誉大西北,名扬海内外。

从南宋时期开始,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三日为“敬火神”日,杆火艺人都会按长幼排列,聚集在村外的火神庙,焚香虔诚地跪拜祭祀火神,并燃放烟花、杆火,以求在一年的生活、劳动和烟花、杆火生产制作中能够平安免灾。后因火神庙被毁,艺人们则以每年四家联合轮流主持在原庙遗址上进行“敬火神”活动,近千年来,这一传统的祭祀活动都完整地保存下来,也使杆火这一古老的焰火艺术流传至今。

蒲城杆火自南宋生产以来,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杆火属宫廷低空焰火,据说,杆火古时只为皇家燃放。由于其规格高、花费大、工艺复杂,因此燃放的次数极少。

2、杆火是以杆固定和连接,用架子或火斗造型的一种焰火艺术。

3、杆火可以用焰火的形式将神话故事、建筑造型、人物活动等表现出来,把人带入梦幻般的仙境……

4、杆火场面宏大,气势恢宏,造型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可不断创新。

5、杆火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的思想,使杆火更有几分神秘感,又带有几分传奇。

蒲城“酥梨之乡”



蒲城“酥梨之乡”。(网络图片)


蒲城物产丰富,各类瓜果及传统小吃远近闻名,号称“酥梨之乡”。蒲城是世界最大果的园连片区,水果面积达80万亩。其中“贡梨”产量400000吨,距今已有2500的的栽培历史。“果大核小、皮溥多汁、酥脆甘甜、黄亮美丽而闻名遐迩,更兼消渴生律、化痰润肺、止咳平端、清热解毒之功效而享誉中外。

走在蒲城的大街小巷,香味从当地一个个特色餐馆扑鼻而来,什么荞面heluo、面鱼儿、刺荆绿面......

此外,蒲城椽头蒸馍以其形似椽头而得名,至今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它以渭北优质白小麦和洛滨之独特水质为原料,馍白皮展、数日不裂、营养丰富、甜香可口,一直是清代宫中贡品。

畅销省内外的棒棒馍,是蒲城人继承了石器时代古人用烧热的石头烤燔黍发展而来。让人垂涎欲滴的蒲城羊肉泡馍,传承发展了秦朝的“羊羹”特点,料重味醇,汤清肉美,馍筋耐嚼,油饼酥脆,香气四溢,清爽可口,回味无穷,曾受到清慈禧太后夸奖。

蒲城民间美食“八宝辣子”由秦椒和胡萝卜、蒜苗、土豆丁、油炸花生米、玫瑰咸菜、炸豆腐等烹制而成,色泽红中带黑,辣香纯正,成为三秦绝活。

在民间还有非常多的技艺,如有剪纸、石刻、木雕、砖雕、刺绣、面花、麦秸画、木板年画、血故事、社火、杆火等工艺制作技能;有石羊道情、皮影戏、麻鞭、尧山大鼓、五子梅花鼓等音乐舞蹈;有尧山圣母清明庙会、火神节、婚丧礼仪等民俗文化;有歌谣、谚语、故事等口述民间文学;有赛狗、斗狗、细狗撵兔、神龙花秋千等传统体育竞技项目。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