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亚太台2014年8月25日讯】全台最大的系统频道商─中嘉,拥有百万订户,但三年来一嫁再嫁,曾经还准备出售给旺中蔡衍明集团,引发了全台反媒体垄断抗争,接下来的新闻专题,我们为您访问到熟悉有线电视系统的学者,除了认识这个产业的变迁,还要分析媒体言论价格化之后,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拿起遥控器打开有线电视,从戏剧、新闻、综艺节目到购物台,林林总总,超过一百台,看起来频道多元,但最让观众诟病的就是重播率太高,选择太少还有收费太贵。
民众:“很乱啦,就节目那些有的没有的太多了。”
民众:“购物台也很多,可是比较少看。”
民众:“价格我觉得太贵了,一个月五六百块。”
民众:“现在电视打开,就是每一台新闻都差不多。”
民众:“我觉得他们都收费都很贵啊。”
依据内政部统计,台湾总户数8百10多万户,有线电视订户就有4百99万户,超过六成是有线收视户。有线电视原本属于非法行业,因为戒严时期政府对言论的严厉管控,民众只能看到所谓的老三台,台视、中视、华视。
中研院人社中心教授 施俊吉:“当台湾人民已经对电视有很强烈的需求,但是他们所能看到的还只是老三台,所以就有许多电器行跟许多地方的一些人,他们就架设了许多线路,利用录影机播放一些盗版的频道节目,那这个现象非常普遍,台湾是到1993年才立有线广播电视法,让有线电视合法化。”
随着时代变迁有线电视非法变合法,当时台湾将近四、五百台有线系统业者,有势力的业者收购规模小的业者,甚至借助黑道势力,进入高度竞争的情况,最后每个区域只剩下一到两家业者,民众根本没有其它选择。
中研院人社中心教授 施俊吉:“台湾有线电视产业结构非常有趣,从早年1993年之前是没有法可管,任何人爱拉线就拉线,1993年之后是发太多执照让它合法化,经过十年并购之后,已经变成独、寡占,这里处处都可以看出来政府对这个产业管制不当。”
有线电视收入主要来自收视费与频道上架费,用户每个月缴五百多到六百元不等的收视费,根据学者统计有线电视毛利率达42%,是稳赚不赔的金鸡母。随着东森、和信多系统经营业者的崛起,掌握台湾多个区域系统台股权,挟其百万收视户规模强势主导有线电视产业,第二波大型并购就此展开。
中研院人社中心教授 施俊吉:“他们就想到另外一种金钱游戏,就是把所有他们所有的系统打包一起卖掉,这个打包一起卖掉就以私募基金的方式进入台湾。”
所谓私募基金形式并购,就是以财务杠杆方式,例如拿10亿资本买价值100亿的有线电视,其它90亿则是利用所买下的有线电视股权,向银行抵押贷款,并以收视费还清贷款与利息。
中研院人社中心教授 施俊吉:“因此2006年的买卖,就变成2001年,五年、六年过后这一回的买卖,这回买卖我们是先看到,蔡明忠买下原来的东森,原来的凯雷跟后来叫做凯擘的,这个东西的交易,已经从每户两万三万块钱,上升到每户将近六万块钱,那第二波很大的一个买卖,就是原来已经卖给私募基金的中嘉,他卖给了旺中的蔡衍明,他卖的价格听说(每户)从六万五千到七万块。”
每五、六年重来一次的私募基金并购,每次的并购金额就是翻倍涨,从2001年的到最近一次旺中并购案,每户买卖价格已经从三万涨到七万。这类型的财务操作手法,也只有大财团才玩的起,乖乖缴费的收视户,都变成待宰羔羊。
中研院人社中心教授 施俊吉:“因此私募基金的方式进军台湾买这些有线电视,或者以财务杠杆并购的方法购买这些有线电视,对台湾有线电视消费者的权利是很大的损害,因为大家所交的收视费,到最后通通变成它拿去还银行的本金跟利息,它既没有能力去升级它的有线电视系统,没有办法让它数位化,所以台湾有线电视系统数位化还不到20%只有18%,这是天大的笑话。”
台湾有线电视背后的私募基金背景,应该可以解释,为何民众总是抱怨第四台节目重播率太高、品质不佳。而由于政府在这方面的管控不当,也只能让有线电视沦为财团金钱游戏筹码,牺牲的是产业发展与观众权益。也许有一天,有线电视因为并购价格太高,一夕崩盘,到最后,赔上的,还是全民的收视利益。
文字:刘姿吟
后制:曾奕豪
拿起遥控器打开有线电视,从戏剧、新闻、综艺节目到购物台,林林总总,超过一百台,看起来频道多元,但最让观众诟病的就是重播率太高,选择太少还有收费太贵。
民众:“很乱啦,就节目那些有的没有的太多了。”
民众:“购物台也很多,可是比较少看。”
民众:“价格我觉得太贵了,一个月五六百块。”
民众:“现在电视打开,就是每一台新闻都差不多。”
民众:“我觉得他们都收费都很贵啊。”
依据内政部统计,台湾总户数8百10多万户,有线电视订户就有4百99万户,超过六成是有线收视户。有线电视原本属于非法行业,因为戒严时期政府对言论的严厉管控,民众只能看到所谓的老三台,台视、中视、华视。
中研院人社中心教授 施俊吉:“当台湾人民已经对电视有很强烈的需求,但是他们所能看到的还只是老三台,所以就有许多电器行跟许多地方的一些人,他们就架设了许多线路,利用录影机播放一些盗版的频道节目,那这个现象非常普遍,台湾是到1993年才立有线广播电视法,让有线电视合法化。”
随着时代变迁有线电视非法变合法,当时台湾将近四、五百台有线系统业者,有势力的业者收购规模小的业者,甚至借助黑道势力,进入高度竞争的情况,最后每个区域只剩下一到两家业者,民众根本没有其它选择。
中研院人社中心教授 施俊吉:“台湾有线电视产业结构非常有趣,从早年1993年之前是没有法可管,任何人爱拉线就拉线,1993年之后是发太多执照让它合法化,经过十年并购之后,已经变成独、寡占,这里处处都可以看出来政府对这个产业管制不当。”
有线电视收入主要来自收视费与频道上架费,用户每个月缴五百多到六百元不等的收视费,根据学者统计有线电视毛利率达42%,是稳赚不赔的金鸡母。随着东森、和信多系统经营业者的崛起,掌握台湾多个区域系统台股权,挟其百万收视户规模强势主导有线电视产业,第二波大型并购就此展开。
中研院人社中心教授 施俊吉:“他们就想到另外一种金钱游戏,就是把所有他们所有的系统打包一起卖掉,这个打包一起卖掉就以私募基金的方式进入台湾。”
所谓私募基金形式并购,就是以财务杠杆方式,例如拿10亿资本买价值100亿的有线电视,其它90亿则是利用所买下的有线电视股权,向银行抵押贷款,并以收视费还清贷款与利息。
中研院人社中心教授 施俊吉:“因此2006年的买卖,就变成2001年,五年、六年过后这一回的买卖,这回买卖我们是先看到,蔡明忠买下原来的东森,原来的凯雷跟后来叫做凯擘的,这个东西的交易,已经从每户两万三万块钱,上升到每户将近六万块钱,那第二波很大的一个买卖,就是原来已经卖给私募基金的中嘉,他卖给了旺中的蔡衍明,他卖的价格听说(每户)从六万五千到七万块。”
每五、六年重来一次的私募基金并购,每次的并购金额就是翻倍涨,从2001年的到最近一次旺中并购案,每户买卖价格已经从三万涨到七万。这类型的财务操作手法,也只有大财团才玩的起,乖乖缴费的收视户,都变成待宰羔羊。
中研院人社中心教授 施俊吉:“因此私募基金的方式进军台湾买这些有线电视,或者以财务杠杆并购的方法购买这些有线电视,对台湾有线电视消费者的权利是很大的损害,因为大家所交的收视费,到最后通通变成它拿去还银行的本金跟利息,它既没有能力去升级它的有线电视系统,没有办法让它数位化,所以台湾有线电视系统数位化还不到20%只有18%,这是天大的笑话。”
台湾有线电视背后的私募基金背景,应该可以解释,为何民众总是抱怨第四台节目重播率太高、品质不佳。而由于政府在这方面的管控不当,也只能让有线电视沦为财团金钱游戏筹码,牺牲的是产业发展与观众权益。也许有一天,有线电视因为并购价格太高,一夕崩盘,到最后,赔上的,还是全民的收视利益。
文字:刘姿吟
后制:曾奕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