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慢性病激增的中国

2015年01月27日时政评论
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2012年,全球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多达3800万——其中,中国占860万。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中国因慢病死亡的男性中约四成属于“过早死”,在女性中这一比例也高达三成。

中国卫生部早在2011年制定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便指出,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在每年约1030万各种因素导致的死亡中,慢病所占比例达85%。也就是说,每10个死者中,有8个因慢病而死。2008年,全国慢性病总病例数达到2.6亿,且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激增。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个人、家庭、卫生系统、甚至是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在疾病负担更为严重的中低收入国家尤其如此。中国卫生部与世界银行合作推出的《遏制中国慢病流行报告》认为,激增的慢病给国家和个人所造成了惊人的经济负担,全国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庞大的慢病人群已成为拖累中国经济发展,吞噬中国“医改”成果的主因之一。2005年,中国由慢性病所致的经济负担为15345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8.4%。与1993年相比,各病种的医疗费用中:脑猝中增加19倍,糖尿病增加24倍,癌症增加15倍,心脏病增加11倍。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10月在《健康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公布了资料显示:在中国,因慢性疾病住院一次的花销占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一半以上。

据世界银行估算:2010年至2040年,如果中国政府和社会每年(在现有基础上)能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其产生的经济价值相当于2010年国内经济生产总值的68%,也就是高达“10.7万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约等于70万亿人民币。如果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没降低还提高了,情况又会怎样呢?世界银行没估算,但结果不难想知,那肯定是一笔庞大的支出。

“像中国这样冉冉上升的经济体,面临着一种现实存在的风险:如果不马上采取行动来减少非传染性疾病负担,那么,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生产力低下和劳动力不足,将会抵消经济发展和高速增长带来的经济利好。”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在去年访问北京期间表示。

这厢经济高速增长,那厢慢性病激增,且不说还伴随着环境的污染,资源的透支等等,这样的高增长实在是奇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