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仁尼琴和纪德,提到这两个名字,面对的总是茫然的眼睛。学生对他们是陌生的。
纪德(1869-1951),法国作家。索尔仁尼琴(1918--2008)俄国作家。一个法国人,一个俄国人,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纪德和索尔仁尼琴分别于1947和197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0年代,纪德应邀到苏联访问,归国后写了《从苏联归来》一书,之后掀起了轩然大波。纪德不仅被苏联人诅咒为“恶毒的老人”、“黑良心的叛徒”,还被同时代罗曼•罗兰指责为“丧尽了良心”。纪德回应说,罗曼•罗兰的辱骂令他难过。他的难过在于:那些曾经表示其极端伟大的人很少有几个能保持晚节。纪德指出,苏联的状况在一月一月地变坏。他提出怀疑:“今日在其他的国家,即算在希特勒的德国吧,精神能比这里更少自由,更低头,更恐怖的?”今天,重读纪德犀利的文字,发现作者在书中没有捏造的成分,他的所见所闻,现在已被批露的事实和大量文献所证实。作家敏锐的洞察力不是主要的,因为罗曼•罗兰访苏后也有类似的观感并写过一本书,不过是尘封了半个多世纪以后才出版的,这本姗姗来迟的书便是《罗曼•罗兰日记》。这里,秉笔直书的勇气和良知才是关键所在。如果,那时的苏联能认真对待纪德的警告,而不是忙着痛骂回击纪德,苏联这只好看的蘋果,也许不会就这样轻易地烂掉。
1970年,索尔仁尼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演说中,他说:“一句真话要比整个世界的份量还重。”1973年,索尔仁尼琴用行动见证了自己对真话的阐述,《古拉格群岛》第一卷在巴黎出版。为此,苏联当局剥夺索尔仁尼琴的国籍,并将其驱逐出境。《古拉格群岛》究竟写了什么?《古拉格群岛》是一部长达140万字的巨着,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原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书中资料来源,除索尔仁尼琴自己的劳改经历外,还包括了二百二十七人的口述、记忆和书信在内。索尔仁尼琴开篇题词为:“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全书分监狱工业、永恒的运动、劳动消灭营、灵魂与铁丝网、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七个部分。索尔仁尼琴集中揭露的是苏联社会中的暴力与谎言,反人权、反自由、反人类的现象比比皆是,而这些都与现代极权制度的核心部分密切相关。在和纪德相似的叙述中,索尔仁尼琴试图告诉我们,说谎、背叛、告密的根源来自恐惧。索尔仁尼琴因此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
和纪德不同的是,索尔仁尼琴书中有更为直观翔实的材料。如果说纪德是走马观花看到了苏联社会隐藏的问题,那么索尔仁尼琴无疑探索到了苏联社会最隐秘的内核。《古拉格群岛》写到了高尔基的索洛维茨岛之行。索洛维茨岛是苏联着名的劳改营地,有逃亡人员在国外着书揭露岛上种种劣迹。岛上所有犯人期望高尔基可以主持正义,收敛暴行。一个14岁的孩子花了一个半钟头,把岛上的一切告诉了高尔基。高尔基听了,老泪纵横,可是等他登船离岸,孩子就被枪毙了。而后,这位文坛领袖发表文章说,岛上的犯人生活得很好,改造得也很好。两个很好,将当局所有的罪行统统抹去。
一个优秀的作家,怎么会违背良知为当权者唱肉麻的赞歌呢?索尔仁尼琴解释说,高尔基为了获得更大的声誉和金钱,就必须和当权者合谋,自愿充当吹鼓手的角色。从一个优秀的作家到当权者的帮闲帮凶,原来只是一步之遥。而今,从一系列含泪的颂歌中,我们看到了惊人相似的一幕。中国的“索尔仁尼琴”,至今没有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离我们还太过遥远。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纪德(1869-1951),法国作家。索尔仁尼琴(1918--2008)俄国作家。一个法国人,一个俄国人,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纪德和索尔仁尼琴分别于1947和197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0年代,纪德应邀到苏联访问,归国后写了《从苏联归来》一书,之后掀起了轩然大波。纪德不仅被苏联人诅咒为“恶毒的老人”、“黑良心的叛徒”,还被同时代罗曼•罗兰指责为“丧尽了良心”。纪德回应说,罗曼•罗兰的辱骂令他难过。他的难过在于:那些曾经表示其极端伟大的人很少有几个能保持晚节。纪德指出,苏联的状况在一月一月地变坏。他提出怀疑:“今日在其他的国家,即算在希特勒的德国吧,精神能比这里更少自由,更低头,更恐怖的?”今天,重读纪德犀利的文字,发现作者在书中没有捏造的成分,他的所见所闻,现在已被批露的事实和大量文献所证实。作家敏锐的洞察力不是主要的,因为罗曼•罗兰访苏后也有类似的观感并写过一本书,不过是尘封了半个多世纪以后才出版的,这本姗姗来迟的书便是《罗曼•罗兰日记》。这里,秉笔直书的勇气和良知才是关键所在。如果,那时的苏联能认真对待纪德的警告,而不是忙着痛骂回击纪德,苏联这只好看的蘋果,也许不会就这样轻易地烂掉。
1970年,索尔仁尼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演说中,他说:“一句真话要比整个世界的份量还重。”1973年,索尔仁尼琴用行动见证了自己对真话的阐述,《古拉格群岛》第一卷在巴黎出版。为此,苏联当局剥夺索尔仁尼琴的国籍,并将其驱逐出境。《古拉格群岛》究竟写了什么?《古拉格群岛》是一部长达140万字的巨着,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原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书中资料来源,除索尔仁尼琴自己的劳改经历外,还包括了二百二十七人的口述、记忆和书信在内。索尔仁尼琴开篇题词为:“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全书分监狱工业、永恒的运动、劳动消灭营、灵魂与铁丝网、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七个部分。索尔仁尼琴集中揭露的是苏联社会中的暴力与谎言,反人权、反自由、反人类的现象比比皆是,而这些都与现代极权制度的核心部分密切相关。在和纪德相似的叙述中,索尔仁尼琴试图告诉我们,说谎、背叛、告密的根源来自恐惧。索尔仁尼琴因此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
和纪德不同的是,索尔仁尼琴书中有更为直观翔实的材料。如果说纪德是走马观花看到了苏联社会隐藏的问题,那么索尔仁尼琴无疑探索到了苏联社会最隐秘的内核。《古拉格群岛》写到了高尔基的索洛维茨岛之行。索洛维茨岛是苏联着名的劳改营地,有逃亡人员在国外着书揭露岛上种种劣迹。岛上所有犯人期望高尔基可以主持正义,收敛暴行。一个14岁的孩子花了一个半钟头,把岛上的一切告诉了高尔基。高尔基听了,老泪纵横,可是等他登船离岸,孩子就被枪毙了。而后,这位文坛领袖发表文章说,岛上的犯人生活得很好,改造得也很好。两个很好,将当局所有的罪行统统抹去。
一个优秀的作家,怎么会违背良知为当权者唱肉麻的赞歌呢?索尔仁尼琴解释说,高尔基为了获得更大的声誉和金钱,就必须和当权者合谋,自愿充当吹鼓手的角色。从一个优秀的作家到当权者的帮闲帮凶,原来只是一步之遥。而今,从一系列含泪的颂歌中,我们看到了惊人相似的一幕。中国的“索尔仁尼琴”,至今没有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离我们还太过遥远。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