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11月06日讯】(新唐人记者李静报导)习近平对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进行的解读说明里,提到了中国五年内的经济增速至少要达到6.5%。这个数据瞬即跃登中外媒体头条。成为衡量和判断中国经济走向的新依据。有美国学者认为,当局设定的这个目标值还是过高,他猜测习近平依然有政治压力。他指出,中国经济有长痛或短痛两条路走。何谓长痛?何谓短痛?我们来看看。
11月3日,中共党媒发布了习近平关于对“十三五规划”起草过程的说明。说明中,习近平提到了外界一直在关注的一个数据,即中国经济未来5年增速至少为6.5%。
前几天,总理李克强也两次提到6.5%这个数字。现在再从习近平口中说出来,该数据瞬即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虽然,这个数据需要明年中共两会上,在人大审议“十三五”后才会正式宣布。
习近平表示,“新常态”下,6.5%是中高增速。中国第三季度增速跌破7%,即使符合预期,但舆论还是照例热评了一番。应该说,外界质疑的并非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的下行态势,而是,认为官方的数据有水分,增速不是破7,甚至有可能是破6。
华尔街日报引述凯投宏观的分析说,在很多国家,统计误差通常会有高有低,总体而言能相互抵消。但在中国统计误差通常都偏向于同一个方向,导致的结果是经济增速被夸大。因此,有经济学家称,从中国的数据处理方式,可以看出中共一贯的中央计划思维以及树立信心的意愿。
美国保守智库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威廉•威尔逊博士(Dr. William T. Wilson)批评说,中国经济的根基是一个“悖论”。
他举例解释,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长期占GDP总量近一半,导致钢铁和水泥等工业产能严重过剩。但一旦将50%下降到30%,经济则就会萎缩。
威尔逊博士说,当局基本上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继续保持增速来刺激经济,这样将导致产能过剩更加严重。他警告。这个后果可能是致命性的。如果达到一定程度,要经过很多年才能脱身。
另一条路,是去杠杆化。威尔逊博士说,当信贷增长低于名义GDP增长时,则意味着出现金融危机。但他认为,后果是短痛。他估计,只要经历两三年危机,就可以走上可持续的增长模式。走第一条路,是长痛,把清算之日往后推延。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经济运行中存在杠杆率高企等风险的状况,当局很清楚并了解。但为何仍然定下一个可能付出更多代价,但又很难完成的目标呢?美国之音分析,“十三五”规划并不是“大跃进”式的盲目冒进,但当局仍然要走这一步,则是政治压力之下的使然。
中国经济分析师朱利安•埃文斯-普理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五中全会召开前夕,就已经预测中国未来5年的经济增速将设定在6.5%到7%之间。他告诫说,当局如果真的要实现上述目标,或会以牺牲再平衡进程为代价。
在习近平公开6.5%这个数据后,他认为完成这个目标相当困难,“我觉得设定这么个艰巨的目标实在没必要。他们最好把GDP增长目标定在百分之6以下,同时专注于所谓的增长质量。”
西太平洋银行的麦凯说,股灾之后发布的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长7%,这一数字可能帮助鼓舞了人气,推动消费者继续消费,企业持续投资。但分析师说,统计数据不精确可以给决策层提供有误的信息,而且目标过高会促使政府推行促增长的政策,从而影响经济减轻债务和降低过剩产能的能力。
要改变中国经济的畸形局面,海外学者魏京生认为,是中国的政治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妨碍了人民的生活。不铲除这个最主要的毒瘤;不治理这个最大的病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只能是缘木求鱼,水中捞月。
确实如此。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汇丰(HSBC)经济学家范力民说,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是否可以达到7%,他毫不怀疑中共有能力实现他们认为适当的经济增速。
11月3日,中共党媒发布了习近平关于对“十三五规划”起草过程的说明。说明中,习近平提到了外界一直在关注的一个数据,即中国经济未来5年增速至少为6.5%。
前几天,总理李克强也两次提到6.5%这个数字。现在再从习近平口中说出来,该数据瞬即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虽然,这个数据需要明年中共两会上,在人大审议“十三五”后才会正式宣布。
习近平表示,“新常态”下,6.5%是中高增速。中国第三季度增速跌破7%,即使符合预期,但舆论还是照例热评了一番。应该说,外界质疑的并非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的下行态势,而是,认为官方的数据有水分,增速不是破7,甚至有可能是破6。
华尔街日报引述凯投宏观的分析说,在很多国家,统计误差通常会有高有低,总体而言能相互抵消。但在中国统计误差通常都偏向于同一个方向,导致的结果是经济增速被夸大。因此,有经济学家称,从中国的数据处理方式,可以看出中共一贯的中央计划思维以及树立信心的意愿。
美国保守智库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威廉•威尔逊博士(Dr. William T. Wilson)批评说,中国经济的根基是一个“悖论”。
他举例解释,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长期占GDP总量近一半,导致钢铁和水泥等工业产能严重过剩。但一旦将50%下降到30%,经济则就会萎缩。
威尔逊博士说,当局基本上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继续保持增速来刺激经济,这样将导致产能过剩更加严重。他警告。这个后果可能是致命性的。如果达到一定程度,要经过很多年才能脱身。
另一条路,是去杠杆化。威尔逊博士说,当信贷增长低于名义GDP增长时,则意味着出现金融危机。但他认为,后果是短痛。他估计,只要经历两三年危机,就可以走上可持续的增长模式。走第一条路,是长痛,把清算之日往后推延。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经济运行中存在杠杆率高企等风险的状况,当局很清楚并了解。但为何仍然定下一个可能付出更多代价,但又很难完成的目标呢?美国之音分析,“十三五”规划并不是“大跃进”式的盲目冒进,但当局仍然要走这一步,则是政治压力之下的使然。
中国经济分析师朱利安•埃文斯-普理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五中全会召开前夕,就已经预测中国未来5年的经济增速将设定在6.5%到7%之间。他告诫说,当局如果真的要实现上述目标,或会以牺牲再平衡进程为代价。
在习近平公开6.5%这个数据后,他认为完成这个目标相当困难,“我觉得设定这么个艰巨的目标实在没必要。他们最好把GDP增长目标定在百分之6以下,同时专注于所谓的增长质量。”
西太平洋银行的麦凯说,股灾之后发布的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长7%,这一数字可能帮助鼓舞了人气,推动消费者继续消费,企业持续投资。但分析师说,统计数据不精确可以给决策层提供有误的信息,而且目标过高会促使政府推行促增长的政策,从而影响经济减轻债务和降低过剩产能的能力。
要改变中国经济的畸形局面,海外学者魏京生认为,是中国的政治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妨碍了人民的生活。不铲除这个最主要的毒瘤;不治理这个最大的病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只能是缘木求鱼,水中捞月。
确实如此。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汇丰(HSBC)经济学家范力民说,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是否可以达到7%,他毫不怀疑中共有能力实现他们认为适当的经济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