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辉:习近平考察安徽小岗村的解读

2016年04月27日评论
据大陆媒体报导,4月25日,习近平一行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考察。在其了解了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时,习近平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并表示,来到这里,就是要重温改革,要“续写新的篇章”。

与以往习近平调研、考察某些地方一样,此次选择小岗村,习近平也似为传递某种信息。不妨先来说说为何小岗村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1976年底,随着毛的死去,毛发动的给中华民族造成巨大灾难的文革以及毛时代也走入了终点,几番被打倒的邓小平重新执掌政权。邓意识到只有快速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准,摆脱毛时代遗留的混乱的中国经济状况,才能继续维持中共的政权统治,因此提出了经济改革的政策。

当时中共内部在经济改革上存在着巨大分歧,以陈云为首的“调整派”不主张改变现存的经济结构,但主张缩减国家对重工业的发展规划,刺激消费品工业的发展。而“改革派”,不仅主张调整现行政策和发展次序以获得更为平衡的经济增长,而且要求改革现存经济体制的基本结构,即把市场力量看作是解决“计划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的途径,提倡运用一些资本主义方式来加快经济发展。邓小平最终选择了支持“改革派”,但全面推动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城市、农村都是如此。

1978年,安徽省出现旱灾,当地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为了活命,冒着巨大的风险,按下红手印,决定实行包产到户,均分小队下辖的土地与劳动工具,展开自负盈亏的农业生产,而这在人民公社下是属于私分共有财产的重罪。小岗村农民的所为被邻村发现后,上报给县里、省里。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深谙邓小平改革之意,他采取的是支持的做法,并给出了试点5年的承诺。

小岗村的所为使其当年就得到了惊人的农业收入,各家各户都装满了粮食。万里将小岗村的“大包干”经验随即在安徽境内推广,当地有民谣云:“要吃米,找万里”。1980年,邓小平也公开认可这项举措,此后,中国所有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以往的人民公社,农民的积极性得以提高,收入也不断增加。小岗村由此成为农村改革的一个符号。

显然,小岗村改革的意义在于:它是农民在面临着生死问题时,抱着身家性命宁可不要的念头,自发的杀出一条血路,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进而引发全局变动,而这与习近平当下面临的境况有相似之处。

自习近平上台以来,迄今为止,一直在与包括江泽民集团在内的各种利益集团进行生死搏杀,同时一再释放历史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以及面对生死抉择时的态度等信号。

如2014年8月,《长白山日报》曾披露习近平的“与腐败作斗争,个人生死,个人毁誉,无所谓”的言论。随后的央视一套开始播出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中出现的“处于历史的紧要关头”、“你死我活的斗争”之语,无法不让人联想到中国当下。

再如2015年4月初,习近平率中共6常委参加北京义务植树活动时称,再提“这是个历史性的时刻”。6月16日,习近平突然到访遵义,暗示“中共再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历史性关键时刻”。10月21日,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演讲时,则引用了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戏剧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他并称自己在年轻时就开始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

而日前港媒披露的一旦习近平、李克强、王岐山等出事后的特别领导小组名单,以及包括巴拿马文件曝光在内的江泽民集团的一系列搅局,也间接证明了习阵营与利益集团的博弈是何等的激烈。从某种意义上说,拿下江派众多高官、触动各种利益集团利益的习阵营的所为,也是在“贴着身家性命干”,而这也意味着,习阵营只能前行,没有任何退路,一如当年的小岗村。这大概也就是习近平考察小岗村的用意所在,其所言的要“续写新的篇章”,应是在暗示未来还有将引发巨大影响、乃至全局变动的动作。

这个动作无疑是关系到“生存还是毁灭”,但无论是什么动作,正如早前大纪元发表的特稿中清楚的指出,只有将江泽民绳之以法,习近平以及其家人和朋友才能摆脱险境,中国社会才会很快会平静,中国才可能书写新的篇章。

──转自《大纪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