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5月30日讯】 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公正节俭的官员,康熙皇帝称赞他“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者。”此人就是张鹏翮(读何)。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四川遂宁人,自幼聪颖过人,志向高远。一次他读《陆宣公奏议》,慨叹道:“伊尹一介不取,孔明淡泊明志,先圣后圣,其揆一也(他们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他决心学习廉臣,为国家建功。
康熙九年(1670),张鹏翮中进士。步入仕途后,在康熙、雍正两朝,历任刑部主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江南江西总督、吏部尚书、河道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职。他做到了为官清廉,从不受属官一钱,从不取民间一物。
张鹏翮曾在三个重要的肥缺上任职。清朝初年,科场沿袭明代恶习,营私舞弊现象严重。康熙皇帝决定刹此歪风。考虑到江南问题最为严重,于是将时任兵部尚书的张鹏翮派往江南任学政。在学政任上他铁面无私。有纨绔子弟拿着京师权贵们写的推荐函,想拜见张鹏翮,但慑于他的正气,最终都“不投而去”。呈学政报册时的“部科费”张鹏翮一文不取。他离任后,江南士子怀念他的亢直、廉洁,每次谈到他,都感动得泣不成声。
河道官,也历来也视为捞钱的肥缺。清代每年用于河工的款项极大,但往往收效甚微。原因在于河道官克扣公款中饱私囊。张鹏翮自康熙三十九年至四十七年任河道总督。他治理黄、淮运河取得成就,受到了康熙帝赞扬。他精打细算治河经费。他组织的工程耗资数百万,却从不以一钱利己,属员也都能廉洁奉公,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当时有人称赞说:“昔之帑,肥于人;今之帑,肥于地。”
康熙五十二年,张鹏翮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在清代,吏部居六部之首。全国官吏的任免、科考、升降、调动等事务,均归吏部负责。吏部尚书一职可谓大肥缺,然而张鹏翮却不以此为谋求私利的资本。他为了对付有人来说情、请托,特意在府邸的厅堂树了一尊关帝塑像。有人来请托时,他就指指关帝塑像,使来人望而生畏。
张鹏翮的所为,告诉后世为官者,什么叫“身处膏腴不自肥”。张鹏翮的廉洁品格,让康熙皇帝把他放到最重要的“肥缺”上。张鹏翮也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志向,成为一代着名的廉臣。
责任编辑:又容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四川遂宁人,自幼聪颖过人,志向高远。一次他读《陆宣公奏议》,慨叹道:“伊尹一介不取,孔明淡泊明志,先圣后圣,其揆一也(他们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他决心学习廉臣,为国家建功。
康熙九年(1670),张鹏翮中进士。步入仕途后,在康熙、雍正两朝,历任刑部主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江南江西总督、吏部尚书、河道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职。他做到了为官清廉,从不受属官一钱,从不取民间一物。
张鹏翮曾在三个重要的肥缺上任职。清朝初年,科场沿袭明代恶习,营私舞弊现象严重。康熙皇帝决定刹此歪风。考虑到江南问题最为严重,于是将时任兵部尚书的张鹏翮派往江南任学政。在学政任上他铁面无私。有纨绔子弟拿着京师权贵们写的推荐函,想拜见张鹏翮,但慑于他的正气,最终都“不投而去”。呈学政报册时的“部科费”张鹏翮一文不取。他离任后,江南士子怀念他的亢直、廉洁,每次谈到他,都感动得泣不成声。
河道官,也历来也视为捞钱的肥缺。清代每年用于河工的款项极大,但往往收效甚微。原因在于河道官克扣公款中饱私囊。张鹏翮自康熙三十九年至四十七年任河道总督。他治理黄、淮运河取得成就,受到了康熙帝赞扬。他精打细算治河经费。他组织的工程耗资数百万,却从不以一钱利己,属员也都能廉洁奉公,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当时有人称赞说:“昔之帑,肥于人;今之帑,肥于地。”
康熙五十二年,张鹏翮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在清代,吏部居六部之首。全国官吏的任免、科考、升降、调动等事务,均归吏部负责。吏部尚书一职可谓大肥缺,然而张鹏翮却不以此为谋求私利的资本。他为了对付有人来说情、请托,特意在府邸的厅堂树了一尊关帝塑像。有人来请托时,他就指指关帝塑像,使来人望而生畏。
张鹏翮的所为,告诉后世为官者,什么叫“身处膏腴不自肥”。张鹏翮的廉洁品格,让康熙皇帝把他放到最重要的“肥缺”上。张鹏翮也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志向,成为一代着名的廉臣。
责任编辑: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