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我国人尽皆知的民族英雄。这位大半生驰骋疆场的南宋抗金名将,竟然和庐山结下过不解之缘。青山绿水之间,曾多次留下他的行踪,他在这里有过欢唱和快乐,有过沉吟和痛苦,而使庐山的草木都凋颜动容的是,岳飞惨遭迫害的人生悲剧,就是在这山巅之上揭开序幕的。
(一)
岳飞是今天的河南汤阴人。他于公元1131年至1134年,随军驻扎于庐山脚下的江州,作为一员能征善战的武将,他转战湘、赣之间,经历各种征战,曾得到过宋高宗(赵构)所奖的“精忠岳飞”的旗帜。然而,此时此刻的岳飞,既没有沉醉于戡乱之功,也没有贪恋江南美丽的景色,他的心已飞往自己的中原故里。当时他的家乡已被金兵所侵占,驱逐外寇、收复家园的信念,深深镌刻在岳飞的心中。
岳王庙中岳飞坐像(Peter Potrowl/维基百科)
这个时候,岳飞已数次游历庐山。后来他在一首题赠庐山东林寺住持慧海和尚的诗中,概括了他在这个时期的生活和思想。他写道:
湓浦庐山几度秋,
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
圣主专征灭土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
归休终作赤松游。
殷勤寄语东林老,
莲社从今着力修。
诗中“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就是指这段生活。湓浦即是九江。“男儿立志扶王室”“功业要刊燕石上”等诗句抒发了他的抱负和志向。“归休终作赤松游”则表明他功成之后,将像古代仙人赤松子一样退隐归休,四处游历。宋代,这首诗曾刻在庐山的白云亭(又名望江亭)上,据史书记载,此亭建于仙人洞右侧不远的地方,即妙观亭近处。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岳飞得到朝廷的命令,从江州出发,渡江北伐金朝傀儡政权伪齐,仅两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襄阳、信阳等六郡,取得了保障江淮、夺取中原的重要基地。
绍兴五年秋后,南宋击退了金伪齐的进犯。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初,岳飞改任湖北襄阳西路宣抚副使,进驻襄阳,准备直捣中原。岳飞受命后,来到鄂州(今武昌)措置进屯襄阳之事,不料他七十多岁的老母姚氏却于这年的三月底,逝于军中。
颐和园长廊彩绘中根据《说岳全传》岳母刺字情节的绘画(Rolf Müller/维基百科)
岳母的高尚品行历来为人们所传颂。岳飞年轻投军之时,岳母为了教导岳飞为国尽力、抗击金兵,曾亲手拿针在岳飞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字,并指着高悬天际的北斗星,要儿子永远朝着北斗星指引的方向走,竭尽全力收复国土。如今岳母没有见到山河统一,却长眠于异乡的土地之上。岳飞,这位事母至孝的儿子想到这些,不觉悲从中来。母亲的遗骸安葬于何处?岳飞很自然地想到了庐山,他要让母亲的忠魂与青山并存。他向朝廷奏明要将母亲安葬于庐山一事后,带着眷属扶护母亲的灵柩,从鄂州乘船,沿长江东下江州,往庐山而去。
岳飞把母亲安葬在庐山西北麓的株岭山中。此处为庐山外廓,其形状略如曲尺,由西南向西北延伸,约有四十里长。岳母墓座落在株岭山“卧虎舐尾”处。这是一座用石头砌成的圆形墓塚,背靠苍山,绿树掩映,显得僻静幽远。
按照当时的礼数,岳飞要在山上守丧三年。但由于当时朝廷已有进兵渡江的打算,岳飞更是朝廷最为倚重的人物,当他离军的消息传到临安以后,宋高宗亲笔写信给他,要他立即回营,再加上主战派大臣的一再敦请催促,他只得让已迁居山上的妻子代为守制,自己则回到军中,率领岳家军进驻襄阳。
(二)
宋绍兴六年(1136年)秋,岳飞在鄂州,他遣兵深入伪齐境内,岳家军长驱直入,收复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逼近黄河。蔡州城下,岳家军将要和伪齐的精锐部队交手。为了确保胜利,岳飞向朝廷呈报,要求增派军队,接济粮饷。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岳飞等到的不是援兵和粮饷,而是宋高宗要他班师回朝的诏令!
岳飞满怀愤懑重驻鄂州之后,有一天,大雨刚过,他凭栏远眺,放怀遐想,想到眼前的长江和自己故乡的黄河一样波澜壮阔、奔腾万里,想到将士的高昂士气和朝廷的无能、软弱,想到逝去的岁月和未竟的事业,心潮滚滚,激情难抑,不由得高歌一曲《满江红》:
怒发冲冠,
凭栏处,
潇潇雨歇。
……
次年春天,岳飞受诏入朝,他一腔爱国热忱溢于言表,在宋高宗和宰相张浚面前,极力主张北伐。宋高宗本已允诺岳飞率军讨金,事后却听信秦桧等人的谗言,收回成命。岳飞火热的心又一次如浇冰霜,他深深感到壮志难酬的痛苦,一气之下上书给宋高宗,请求交还兵权,不待批准,便径自奔赴庐山,到母亲的墓所守丧去了。庐山啊,你的幽幽古木,曾听到过岳飞沉雄的心声;庐山啊,你的千丈飞瀑,曾寄托过岳飞忧国忧民的深情!
宋高宗对岳飞擅自行动十分疑忌恼怒,但又惧怕岳家军会有人闹事,只得下令鄂州军中的属官将佐立即前去敦请岳飞复出治事,命令中还写明,他们若不能请岳飞出山,则要以军法问罪。接到宋高宗的命令后,军中推选湖北路的监司李若虚和军中的统制官王贵去庐山见岳飞。
李若虚、王贵上山后,在东林寺遇到岳飞,便将来意以及朝廷命令中的强硬措辞一一说来,岳飞起先执意不肯还军,李、王二人苦苦哀求六天,仍未见效,最后李若虚只好说:“相公若坚不肯出,自身固要受违反朝廷之命的恶名,若虚等人也要受刑而死,但是我等从未有负于公,你怎忍心看到我们也一起违令致死呢?”话既这般说出,平素为人耿直忠厚的岳飞,自然不愿连累他人,只好答应回军。
岳飞下山后,从江州乘船顺江而下,先到建康向宋高宗谢命,而后回到鄂州军中。
(三)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率军转战豫、皖、江、浙、鄂等地,打得女真贵族的军队四散奔逃。岳飞成为百姓心中抗击外来侵略的一面大旗,也必然成为乞和苟活的“主和派”的眼中钉。
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朝廷签订了向女真贵族称臣纳贡的“和约”以后,岳飞两次上疏,慷慨陈词,极力主战。正当岳飞为国家、为民族的前途而忧虑时,此时出任宰相的秦桧等一伙奸臣国贼,却躲在帐幕之后,打磨着残害忠良的屠刀!
绍兴十年(1140年),岳家军奋力抗击女真贵族的进犯,直逼金朝在中原的战略要地开封,如此大好的抗金形势,确实振奋军心,鼓舞民心。可是,谁能知杀机却一步步向岳飞逼来。
宋高宗、秦桧先是指令岳飞“不许深入”,又把与岳家军近邻的张俊部撤走,使岳飞一军失去外援,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紧接着,又在一天之内颁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岳飞怎么也想不到朝廷会把中原大地拱手相让,只偏安江南半壁河山就心满意足了!岳飞忍不住愤惋泣下,失声叫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社稷江山,再也难以中兴,难以恢复了!”
这时,秦桧又唆使同伙弹劾岳飞,岳飞知道后,立即上章自请罢免,这倒正中宋高宗的下怀,马上在奏章上批了“照准”。
岳飞又一次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庐山家中。这年岳飞只有三十九岁,正当年富力强之际,但严酷的现实却使他对戎马倥偬的生活感到厌倦,一颗赤胆忠心都要碎了。他只想从此远避世俗,在庐山东林寺中看经念佛,伴着母亲的坟茔了此一生。
然而事情远远没有平息。秦桧对岳飞去官隐居并不放心,居然生出斩草除根的毒计。他们一伙诬陷岳飞部将张宪、长子岳云谋反叛国,并拘捕入狱,还指使已被他们笼络收买的岳飞结拜兄弟杨沂中上山,将岳飞骗来京师。
杨沂中来到丞相府时,秦桧并不出面,而由值日官交给他一份“堂牒”(即一种公文凭证),并口授秦桧一句话:“要活的岳飞来!”
九月的庐山云雾弥漫。这一天,岳飞正由几个部曲(家仆)陪同,信步山崖,观赏云海,忽然听到云雾中熟悉的呼唤声。
岳飞立即分辨出这是杨沂中的声音,他立即上前握住杨沂中的手,按照结拜兄弟中的排行顺序,称呼杨沂中:“十哥,怎么会到这里来了?”杨沂中将秦桧的“堂牒”递给了岳飞。“堂牒”上写着张宪、岳云谋反一事,岳飞当然不信。杨沂中却说:“他们虽已关到牢里,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只要哥哥去对质一下,也就行了。”
听到这里,岳飞定睛盯住杨沂中,说道:“我看你今日来意并不很好。”杨沂中自知露出马脚,羞愧地低下头去。等他抬起头来时,岳飞已经走入院中。岳飞在院中踱来踱去,反覆思忖,轻轻地叹息道:“只有前去!”随后,便坐上轿子出发了,有几个部曲(家仆)一同随行。
掌灯时分,岳飞一行在江边一个巡检官的宅院中借宿。吃罢夜饭,安顿下来,夜已经很深了。岳飞和随行部曲秉烛深谈,部曲都深为岳飞此行担忧,但岳飞却心地坦然地说:“我没有做一点对不起国家的事情,谅朝廷也不会为难我,只有前去!”
岳飞晓行夜宿,当他赶到京师时,哪里知道却被秦桧一伙直接送入大理寺审讯,等待着他的原来是“莫须有”的罪名、难以忍受的严刑拷打,还有了结他生命的一杯御赐的毒酒!
庐山笼罩在痛苦的云雾之中,万花纷谢,山泉失声。岳飞,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豪杰,锦绣河山的忠臣赤子,从此和他无限眷恋的庐山永别了。但是他一生为国征战的高大形象,却像五老峰一样,直插云天!他力御强敌保家卫国的精神和民族气节,像飞瀑高山一样,万古流芳!@#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王馨宇
(一)
岳飞是今天的河南汤阴人。他于公元1131年至1134年,随军驻扎于庐山脚下的江州,作为一员能征善战的武将,他转战湘、赣之间,经历各种征战,曾得到过宋高宗(赵构)所奖的“精忠岳飞”的旗帜。然而,此时此刻的岳飞,既没有沉醉于戡乱之功,也没有贪恋江南美丽的景色,他的心已飞往自己的中原故里。当时他的家乡已被金兵所侵占,驱逐外寇、收复家园的信念,深深镌刻在岳飞的心中。
岳王庙中岳飞坐像(Peter Potrowl/维基百科)
这个时候,岳飞已数次游历庐山。后来他在一首题赠庐山东林寺住持慧海和尚的诗中,概括了他在这个时期的生活和思想。他写道:
湓浦庐山几度秋,
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
圣主专征灭土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
归休终作赤松游。
殷勤寄语东林老,
莲社从今着力修。
诗中“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就是指这段生活。湓浦即是九江。“男儿立志扶王室”“功业要刊燕石上”等诗句抒发了他的抱负和志向。“归休终作赤松游”则表明他功成之后,将像古代仙人赤松子一样退隐归休,四处游历。宋代,这首诗曾刻在庐山的白云亭(又名望江亭)上,据史书记载,此亭建于仙人洞右侧不远的地方,即妙观亭近处。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岳飞得到朝廷的命令,从江州出发,渡江北伐金朝傀儡政权伪齐,仅两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襄阳、信阳等六郡,取得了保障江淮、夺取中原的重要基地。
绍兴五年秋后,南宋击退了金伪齐的进犯。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初,岳飞改任湖北襄阳西路宣抚副使,进驻襄阳,准备直捣中原。岳飞受命后,来到鄂州(今武昌)措置进屯襄阳之事,不料他七十多岁的老母姚氏却于这年的三月底,逝于军中。
颐和园长廊彩绘中根据《说岳全传》岳母刺字情节的绘画(Rolf Müller/维基百科)
岳母的高尚品行历来为人们所传颂。岳飞年轻投军之时,岳母为了教导岳飞为国尽力、抗击金兵,曾亲手拿针在岳飞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字,并指着高悬天际的北斗星,要儿子永远朝着北斗星指引的方向走,竭尽全力收复国土。如今岳母没有见到山河统一,却长眠于异乡的土地之上。岳飞,这位事母至孝的儿子想到这些,不觉悲从中来。母亲的遗骸安葬于何处?岳飞很自然地想到了庐山,他要让母亲的忠魂与青山并存。他向朝廷奏明要将母亲安葬于庐山一事后,带着眷属扶护母亲的灵柩,从鄂州乘船,沿长江东下江州,往庐山而去。
岳飞把母亲安葬在庐山西北麓的株岭山中。此处为庐山外廓,其形状略如曲尺,由西南向西北延伸,约有四十里长。岳母墓座落在株岭山“卧虎舐尾”处。这是一座用石头砌成的圆形墓塚,背靠苍山,绿树掩映,显得僻静幽远。
按照当时的礼数,岳飞要在山上守丧三年。但由于当时朝廷已有进兵渡江的打算,岳飞更是朝廷最为倚重的人物,当他离军的消息传到临安以后,宋高宗亲笔写信给他,要他立即回营,再加上主战派大臣的一再敦请催促,他只得让已迁居山上的妻子代为守制,自己则回到军中,率领岳家军进驻襄阳。
(二)
宋绍兴六年(1136年)秋,岳飞在鄂州,他遣兵深入伪齐境内,岳家军长驱直入,收复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逼近黄河。蔡州城下,岳家军将要和伪齐的精锐部队交手。为了确保胜利,岳飞向朝廷呈报,要求增派军队,接济粮饷。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岳飞等到的不是援兵和粮饷,而是宋高宗要他班师回朝的诏令!
岳飞满怀愤懑重驻鄂州之后,有一天,大雨刚过,他凭栏远眺,放怀遐想,想到眼前的长江和自己故乡的黄河一样波澜壮阔、奔腾万里,想到将士的高昂士气和朝廷的无能、软弱,想到逝去的岁月和未竟的事业,心潮滚滚,激情难抑,不由得高歌一曲《满江红》:
怒发冲冠,
凭栏处,
潇潇雨歇。
……
次年春天,岳飞受诏入朝,他一腔爱国热忱溢于言表,在宋高宗和宰相张浚面前,极力主张北伐。宋高宗本已允诺岳飞率军讨金,事后却听信秦桧等人的谗言,收回成命。岳飞火热的心又一次如浇冰霜,他深深感到壮志难酬的痛苦,一气之下上书给宋高宗,请求交还兵权,不待批准,便径自奔赴庐山,到母亲的墓所守丧去了。庐山啊,你的幽幽古木,曾听到过岳飞沉雄的心声;庐山啊,你的千丈飞瀑,曾寄托过岳飞忧国忧民的深情!
宋高宗对岳飞擅自行动十分疑忌恼怒,但又惧怕岳家军会有人闹事,只得下令鄂州军中的属官将佐立即前去敦请岳飞复出治事,命令中还写明,他们若不能请岳飞出山,则要以军法问罪。接到宋高宗的命令后,军中推选湖北路的监司李若虚和军中的统制官王贵去庐山见岳飞。
李若虚、王贵上山后,在东林寺遇到岳飞,便将来意以及朝廷命令中的强硬措辞一一说来,岳飞起先执意不肯还军,李、王二人苦苦哀求六天,仍未见效,最后李若虚只好说:“相公若坚不肯出,自身固要受违反朝廷之命的恶名,若虚等人也要受刑而死,但是我等从未有负于公,你怎忍心看到我们也一起违令致死呢?”话既这般说出,平素为人耿直忠厚的岳飞,自然不愿连累他人,只好答应回军。
岳飞下山后,从江州乘船顺江而下,先到建康向宋高宗谢命,而后回到鄂州军中。
(三)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率军转战豫、皖、江、浙、鄂等地,打得女真贵族的军队四散奔逃。岳飞成为百姓心中抗击外来侵略的一面大旗,也必然成为乞和苟活的“主和派”的眼中钉。
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朝廷签订了向女真贵族称臣纳贡的“和约”以后,岳飞两次上疏,慷慨陈词,极力主战。正当岳飞为国家、为民族的前途而忧虑时,此时出任宰相的秦桧等一伙奸臣国贼,却躲在帐幕之后,打磨着残害忠良的屠刀!
绍兴十年(1140年),岳家军奋力抗击女真贵族的进犯,直逼金朝在中原的战略要地开封,如此大好的抗金形势,确实振奋军心,鼓舞民心。可是,谁能知杀机却一步步向岳飞逼来。
宋高宗、秦桧先是指令岳飞“不许深入”,又把与岳家军近邻的张俊部撤走,使岳飞一军失去外援,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紧接着,又在一天之内颁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岳飞怎么也想不到朝廷会把中原大地拱手相让,只偏安江南半壁河山就心满意足了!岳飞忍不住愤惋泣下,失声叫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社稷江山,再也难以中兴,难以恢复了!”
这时,秦桧又唆使同伙弹劾岳飞,岳飞知道后,立即上章自请罢免,这倒正中宋高宗的下怀,马上在奏章上批了“照准”。
岳飞又一次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庐山家中。这年岳飞只有三十九岁,正当年富力强之际,但严酷的现实却使他对戎马倥偬的生活感到厌倦,一颗赤胆忠心都要碎了。他只想从此远避世俗,在庐山东林寺中看经念佛,伴着母亲的坟茔了此一生。
然而事情远远没有平息。秦桧对岳飞去官隐居并不放心,居然生出斩草除根的毒计。他们一伙诬陷岳飞部将张宪、长子岳云谋反叛国,并拘捕入狱,还指使已被他们笼络收买的岳飞结拜兄弟杨沂中上山,将岳飞骗来京师。
杨沂中来到丞相府时,秦桧并不出面,而由值日官交给他一份“堂牒”(即一种公文凭证),并口授秦桧一句话:“要活的岳飞来!”
九月的庐山云雾弥漫。这一天,岳飞正由几个部曲(家仆)陪同,信步山崖,观赏云海,忽然听到云雾中熟悉的呼唤声。
岳飞立即分辨出这是杨沂中的声音,他立即上前握住杨沂中的手,按照结拜兄弟中的排行顺序,称呼杨沂中:“十哥,怎么会到这里来了?”杨沂中将秦桧的“堂牒”递给了岳飞。“堂牒”上写着张宪、岳云谋反一事,岳飞当然不信。杨沂中却说:“他们虽已关到牢里,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只要哥哥去对质一下,也就行了。”
听到这里,岳飞定睛盯住杨沂中,说道:“我看你今日来意并不很好。”杨沂中自知露出马脚,羞愧地低下头去。等他抬起头来时,岳飞已经走入院中。岳飞在院中踱来踱去,反覆思忖,轻轻地叹息道:“只有前去!”随后,便坐上轿子出发了,有几个部曲(家仆)一同随行。
掌灯时分,岳飞一行在江边一个巡检官的宅院中借宿。吃罢夜饭,安顿下来,夜已经很深了。岳飞和随行部曲秉烛深谈,部曲都深为岳飞此行担忧,但岳飞却心地坦然地说:“我没有做一点对不起国家的事情,谅朝廷也不会为难我,只有前去!”
岳飞晓行夜宿,当他赶到京师时,哪里知道却被秦桧一伙直接送入大理寺审讯,等待着他的原来是“莫须有”的罪名、难以忍受的严刑拷打,还有了结他生命的一杯御赐的毒酒!
庐山笼罩在痛苦的云雾之中,万花纷谢,山泉失声。岳飞,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豪杰,锦绣河山的忠臣赤子,从此和他无限眷恋的庐山永别了。但是他一生为国征战的高大形象,却像五老峰一样,直插云天!他力御强敌保家卫国的精神和民族气节,像飞瀑高山一样,万古流芳!@#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