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24时,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汽油每吨下调365元,柴油每吨下调355元。92号汽油价格重回五元时代,95号汽油价格依然为每升6.32元。而在同一天,台北92号纯汽油(不含乙醇)是新台币18.4元/升,折合人民币3.62元/升;美国中值油价折合人民币2.6元/升;如此鲜明的对比,可以想像中国垄断油企牟取了多少暴利。
从1998年开始,垄断油企就开始喊着油价要与国际接轨,当时,国际原油价格节节攀升,国内油价跟着大涨,面对油价涨得太快的质疑,垄断油企纷纷表示:中国成品油价格应该与国际市场接轨,在此后的17年中,每当国际原油上涨,垄断油企都会喊出“与国际接轨”的口号。
没有想到,国际原油价格从去年至今年的一波下跌中,竟然跌到了二十几美元,这个时候,再也听不到垄断油企再喊“与国际接轨”!为了力挺油价,中国去年匆匆出台了一个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设置调控上下限,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也就是说,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中国成品油不再与国际接轨。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能源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北京能源协会理事长,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高级顾问周大地曾经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国内成品油价格并非越低越好》,认为发改委设置的油价上下限是个好政策,可以避免油企出现大幅亏损。
周大地认为国内石油平均生产成本明显高于40美元/桶,如果下调油价,几大能源巨头都将出现巨额亏损,相当一部分油田不得不退出生产。不再“与国际接轨”,跟随国际原油价格下跌调整成品油价格,有利于长期能源安全,避免国内石油企业进一步出现大幅度亏损。
石油专家这样的说辞听起来就很无耻,中国的石油开采、冶炼、进口和销售等都不对民间资本开放,垄断油企获得了免于市场竞争的特权。由于没有任何竞争压力,垄断油企自然也没有降低成本的压力,甚至可以堂而皇之地把高福利、高工资和巨额腐败成本最终都转嫁给消费者。
国内石油开采成本究竟有多高?这笔账谁来算?兴业证券研究人员曾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从2004年至2007年的开采成本调查清楚:中石油每桶14美元、16美元、21美元、26美元,中石化每桶24美元、26美元、27美元、34美元,中海油每桶13美元、14美元、15美元、18美元。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数年前撰文指出,中国原油开采成本最多最多不超过20美元/桶,这中间还包括很高的转移利润。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八年前的开采成本为11美元/桶,资料显示,中石油的效率仅为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的1/23,人力成本是美国公司的4倍。
在香港上市的MIE能源公司采油区块位于中石油松辽油田,据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位于松辽油田的大安区块从2007年到2010年上半年的采油成本分别标明为每桶5.44美元、4.23美元、6.21美元、5.01美元,同位于这一区域的其他两区块2010年上半年的平均采油成本则为11美元每桶。
需要注意的是,MIE能源公司拥有的上述三个区块正是中石油在上世纪90年代对外出售的“鸡肋”区块,号称开采成本高且品位底,所谓开采成本高且品位底是指每桶开采成本高于6美元。把开采成本6美元/桶成本的油田转手,自己保留的都是40美元/桶的油田,鬼才相信这样的说辞!
如果说国内石油平均生产的成本明显高于40美元/桶,主要原因就是不计代价的扩张和腐败成本太高所致。每年能源巨头的采购、勘探、服务及其他开支都是相当惊人的天文数字,而这些天文数字背后,都隐藏着不可思议的腐败交易,权贵及其代理人通过错综复杂的境内外投资掠夺敛财,其疯狂程度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几年前中石油腐败窝案爆发的起因就是几笔设备采购生意,受益者是周永康儿媳父母,在错综复杂的交易背后,中石油每年都会付出大笔资金。仅某个油田项目,中石油就给周永康儿媳父母支付了超出成本价8亿美元的好处费。而周永康儿媳父母获得的利益远不止这些,他们利用境外机构为其家族敛财高达数十亿美金。
能源巨头大如漏斗的财务与监管漏洞以及突飞猛进的石油生产,动辄千万亿的设备采购以及油气田投资等,为拥有支配权的高官以及幕后隐形人肆无忌惮的寻租提供了最好的温床,而现在为腐败成本付出巨大代价的却是每一个消费者。
作为石油消费需求大国,油价暴跌对中国来说本是利好,可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刺激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然而,与国际油价暴跌所不同的是,国内油价依然稳居高位,各行各业乃至消费者依然要付出比国际市场更大的代价和成本。这种代价和成本不仅恶化了通胀压力,抑制了个人消费增长,受影响的远不止有车一族,包括实体经济物流业都是受害者。
──转自《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
从1998年开始,垄断油企就开始喊着油价要与国际接轨,当时,国际原油价格节节攀升,国内油价跟着大涨,面对油价涨得太快的质疑,垄断油企纷纷表示:中国成品油价格应该与国际市场接轨,在此后的17年中,每当国际原油上涨,垄断油企都会喊出“与国际接轨”的口号。
没有想到,国际原油价格从去年至今年的一波下跌中,竟然跌到了二十几美元,这个时候,再也听不到垄断油企再喊“与国际接轨”!为了力挺油价,中国去年匆匆出台了一个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设置调控上下限,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也就是说,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中国成品油不再与国际接轨。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能源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北京能源协会理事长,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高级顾问周大地曾经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国内成品油价格并非越低越好》,认为发改委设置的油价上下限是个好政策,可以避免油企出现大幅亏损。
周大地认为国内石油平均生产成本明显高于40美元/桶,如果下调油价,几大能源巨头都将出现巨额亏损,相当一部分油田不得不退出生产。不再“与国际接轨”,跟随国际原油价格下跌调整成品油价格,有利于长期能源安全,避免国内石油企业进一步出现大幅度亏损。
石油专家这样的说辞听起来就很无耻,中国的石油开采、冶炼、进口和销售等都不对民间资本开放,垄断油企获得了免于市场竞争的特权。由于没有任何竞争压力,垄断油企自然也没有降低成本的压力,甚至可以堂而皇之地把高福利、高工资和巨额腐败成本最终都转嫁给消费者。
国内石油开采成本究竟有多高?这笔账谁来算?兴业证券研究人员曾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从2004年至2007年的开采成本调查清楚:中石油每桶14美元、16美元、21美元、26美元,中石化每桶24美元、26美元、27美元、34美元,中海油每桶13美元、14美元、15美元、18美元。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数年前撰文指出,中国原油开采成本最多最多不超过20美元/桶,这中间还包括很高的转移利润。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八年前的开采成本为11美元/桶,资料显示,中石油的效率仅为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的1/23,人力成本是美国公司的4倍。
在香港上市的MIE能源公司采油区块位于中石油松辽油田,据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位于松辽油田的大安区块从2007年到2010年上半年的采油成本分别标明为每桶5.44美元、4.23美元、6.21美元、5.01美元,同位于这一区域的其他两区块2010年上半年的平均采油成本则为11美元每桶。
需要注意的是,MIE能源公司拥有的上述三个区块正是中石油在上世纪90年代对外出售的“鸡肋”区块,号称开采成本高且品位底,所谓开采成本高且品位底是指每桶开采成本高于6美元。把开采成本6美元/桶成本的油田转手,自己保留的都是40美元/桶的油田,鬼才相信这样的说辞!
如果说国内石油平均生产的成本明显高于40美元/桶,主要原因就是不计代价的扩张和腐败成本太高所致。每年能源巨头的采购、勘探、服务及其他开支都是相当惊人的天文数字,而这些天文数字背后,都隐藏着不可思议的腐败交易,权贵及其代理人通过错综复杂的境内外投资掠夺敛财,其疯狂程度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几年前中石油腐败窝案爆发的起因就是几笔设备采购生意,受益者是周永康儿媳父母,在错综复杂的交易背后,中石油每年都会付出大笔资金。仅某个油田项目,中石油就给周永康儿媳父母支付了超出成本价8亿美元的好处费。而周永康儿媳父母获得的利益远不止这些,他们利用境外机构为其家族敛财高达数十亿美金。
能源巨头大如漏斗的财务与监管漏洞以及突飞猛进的石油生产,动辄千万亿的设备采购以及油气田投资等,为拥有支配权的高官以及幕后隐形人肆无忌惮的寻租提供了最好的温床,而现在为腐败成本付出巨大代价的却是每一个消费者。
作为石油消费需求大国,油价暴跌对中国来说本是利好,可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刺激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然而,与国际油价暴跌所不同的是,国内油价依然稳居高位,各行各业乃至消费者依然要付出比国际市场更大的代价和成本。这种代价和成本不仅恶化了通胀压力,抑制了个人消费增长,受影响的远不止有车一族,包括实体经济物流业都是受害者。
──转自《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