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为何“高智商犯罪”的目标仅一辆单车

2017年02月22日评论
如今,社会的价值取向如何,从舆论对偷盗行为的反应上就可窥见一斑。几日前,某个月入过万的研究生将现下投放在街头的一辆“共用单车”占为己有,“不仅重新喷漆,还装上了儿童座椅”。不知是大家见怪不怪了,还是羞于启齿,整个大陆众多媒体对此事的评议采取的竟是对重大事件的报导模式,都只纷纷照搬照抄了一篇题为“为何月入过万都没妨碍他偷共用单车”的文章。可以说,此番态度与保持沉默无异。

细看之下不难发现,那篇被竞相转载的文章也是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似乎并不想对此事多加评述。然而,与各家媒体不以为然的态度相对的,却是事实本身所存在的诸多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的细节。

仅就偷盗者而言,“研究生”的高学历、“月入过万”的高收入都很难让人想像,他居然会对一辆公用的自行车实施偷盗行为。此外,这位研究生在接受聆讯时承认,自己在网上了解到,另一种“共用单车”有GPS定位系统,被偷之后很容易查到;因此他这才选择去偷那种使用密码锁的、不会被定位的单车。可见,他在作案之前是进行了了解、分析的,是一种有预谋的高智商犯罪。

这样的结论或许会令人哑然失笑,人们不禁会问,如此颇费心机的高智商犯罪,针对的却只是一辆公用单车,至于吗?而通过他后来大大方方的对自行车喷漆、改装的行为,我们也可发现,这位研究生或许压根儿就没想过,自己的行为已属“偷盗罪”,且一旦被发现,自己的人品与信誉都将尽毁。在他看来,只要每次都支付了相应的费用,他把“共用”拿来仅供自己使用,也只不过是延长了租用时间而已。至于公共设施与私人财物的明显差别,这哥们儿根本就毫无概念。

显然,这种让人惊愕到无语的奇葩行为并不是上述文章的一句“只是个案,代表不了‘研究生学历、月入过万’群体的平均素质”能一笔带过的,更不是什么“收入水准与涉案金额是否匹配”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本该在于,为什么中国的这种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人物非但不具备高素质,甚至连基本的公共道德与法律意识都没有?而他的标准似乎只建立在“不被发现就万事大吉”的这种幼稚而肤浅的判断力上。

话说,中国的孩子可是从小学开始就必须要上品德课的。人教版的《思想品德》一直贯穿着整个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也紧接着开设了人教版的《思想政治课》。到了大学,则更是以“马哲、思修、毛思想、邓理论、江代表”等被官方、校方认定的“先进思想”来武装学生们的头脑。在这一整套“先进思想”的灌输下,最终能考上研究生的,想必那觉悟与意识得有多崇高啊!而如今,当一位偷盗公用自行车的研究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我们不禁会错愕,这长达十几年的思想教育,居然没法儿武装这位“高知”的头脑?

我们且不说,在研究生中,违法犯罪的决不仅限于这一例,即便是小偷小摸,也决不可能仅此一人;现下最值得我们探讨与反思的是,这样一位明明白白的将他人的自行车占为己有、却始终不认为自己是在偷的研究生,到底是如何在校领导以及老师的眼皮底下,过五关、斩六将,一路从中学、大学本科,最终晋级为研究型人才的?如此典型的反面教材根本不需要找到多例,仅此一例就足以说明,如今中国,在学校受过教育跟没受过教育的,似乎是相差无几。若非如此,受过教育的人又怎会犯那些无知孩童才会犯的错误呢?

未经过他人同意的拿,就叫偷,这或许是连刚懂事的孩子都能明白的浅显道理。因此,社会中小偷的出现大多是由于此人对钱财的需求或者贪恋,才升起了偷盗之心。而这位研究生已是月入过万,到底又会因为怎样的动力、促使他去偷一辆自行车?或许,有便宜就占、以耍小聪明为荣的心理正是其动力的来源。而这些显然就已涉及到作为人所应具备的道德问题。

仅从这一个奇葩的案例中,我们足以意识到,如今的中国社会早已蜕变成了由无数个这样的类似案例构建而成的“文明倒退、道德沦落”之地。值得反思的是,从文明到不文明,从有德到无德,这幕后的推手又指向了何人、何处?为何曾经的“仁、义、礼、智、信”能孕育出文明的个体与社会,而如今被官方奉为圭臬的“先进思想”却只能造就出越来越多的拥有着变异行为的个人与价值取向也随之变异的社会?或许,只有那些深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感召力,并且经历过以摧毁传统文化为目地的暴力运动、亲见过“拜金主义”对人性的蚕食、一路走来的人们,才能从鲜明的对比中找出答案吧!

──转自《大纪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