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粗暴的对待孩子,孩子还你以暴虐,你细心的对待孩子,孩子还你以感恩,你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性格与习惯。对于偷钱的孩子,亦是如此。
这位妈妈有个12岁的儿子和8岁的女儿,他们为了买一只新手表,哥哥从妈妈的钱包里面,偷偷拿了两张100元,哥哥一张100元给了妹妹,一张自己留着买手表。妈妈发现钱少了,她猜测是孩子拿的,但是她不知道谁拿了。
一次晚饭的时候,妈妈对孩子们说:“我觉得钱包里的钱好像少200块,是不是有小偷进来呢? 妈妈很担心。”
哥哥低下了头,妹妹神情有点紧张,妈妈证实了钱是两个孩子偷的。妹妹胆小,偷偷将100元放回妈妈钱包。
看到回来的钱后,妈妈笑了,之后她对孩子们说:“妈妈好像弄错了,前几天说钱少了200元,其实是我算错了,是少了100元。”
妹妹表情变得坦然了,但是哥哥还没动静。妈妈补充了一句:“我不相信是自己家人偷的,可能有小偷进来,我们去叫警察,你们说好不好?”
妹妹瞟了瞟哥哥,哥哥神情也变得紧张了,趁妈妈做饭时,偷偷将100元放回妈妈钱包。
看着会孩子们归还的钱,妈妈心里欣慰,在一次跟孩子聊天的时候说:“妈妈大头虾,100元也根本没丢,是妈妈数错了,年纪大了这脑子坏了……。”
哥哥与妹妹对视着笑了,从此,家里再也没有丢过钱!
“你的儿子在学校偷了王老师1000块!他已经承认,警察已经到场……”当她在上班时接到老师的电话时不敢相信。
“无论孩子做错了什么,不要打骂我的孩子,等我到了再处理!”然后要求老师将电话给孩子听。孩子哭着唤了一声“妈妈!”,妈妈说:“孩子,不用怕,无论什么事情,妈妈始终是你的后盾,妈妈马上到!”
当她骑车赶到学校老师办公室时,门前停了一辆警车,里面两个警察神色凝重,两个老师一男一女还有年长的教导处主任。
一位女老师声色俱厉地跟孩子的妈妈说:“你的儿子今天早上在我抽屉拿了1000块,他已经承认,你看怎么处理吧!”
她没有理会老师,而是去找自己的孩子,孩子正坐在地上浑身颤抖,小衣服脏兮兮,泪痕沾满了脸颊,她走过去抱住了孩子。
“妈妈,如果不是你的那句话,我可能已经爬上楼顶了!他们要抓我坐牢,我好害怕……”
“儿子,跟妈妈说实话,妈妈相信你!”儿子摇头说“没有”。
安抚了孩子后,这个妈妈站起来说“我相信我的儿子,他说没偷就没偷!”孩子感激地看着妈妈。
女教师瞪眼睛,她大概在嘲讽“慈母多败儿”,冷笑着说:“他刚自己承认的!”
“那你说说孩子是怎么承认的?还有,偷了的钱在哪里?拿出孩子偷钱的证据呀?没找到证据却抓孩子,警察也不会这样办事!”
一旁的警察耸耸肩说:“的确是没找到证据,但孩子自己承认了。”
女教师不耐烦地将审问孩子的经过说了一遍,这个妈妈转过头问孩子:“老师说得对吗?”
孩子摇头,“老师从早上就没让我上课,他们还叫来了警察,我好害怕,老师跟我说承认了就可以回家……”
女老师的脸变绿了,没有吱声。“威胁利诱的审问,这叫审问吗?我还要告你诽谤呢!”
这个贫穷的骑电单车的瘦弱女人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她竟然无视所有人,大摇大摆地带着孩子回家了。或许在孩子面前,每个妈妈的举动都是不可理喻的!
回家的路上,孩子感激地紧搂了妈妈,“妈妈,谢谢你给了我力量!”
刚回到家没多久,教导主任打来电话说老师丢失的1000块找到了,是那个女老师自己无意中将钱放到了另外一个抽屉,自己却忘记了。
虽然这件事情仍然让孩子心有馀悸,但是妈妈的做法让他扬眉吐气,走在校园内要办也直了,因为母亲给了他无比的安全感和勇气。直至成年后还一直记得这瞬间的温暖。
千万不可采用“审问犯人”的方式来提问孩子,或者强逼孩子认错。
建议用比较和缓的方式去点他们,让他们知道父母清楚他们犯错误了。如果粗暴地抓犯人,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导致孩子不承认和敌对的行为。
一定要弄清楚孩子偷钱的原因,才能想出杜绝此项行为的方法。
如果孩子是为了买某种东西而偷钱,而且比较合理,妈妈尽可以满足。
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比如孩子已经有一个手表了孩子还要买手表,妈妈尽可以借钱给孩子,让孩子日后还,一来可以避免孩子偷钱,二来还可以养成慎重的购买习惯。
家长的教育方式决定孩子的性格和习惯。你粗暴地对待孩子,孩子还你以暴虐,你细心地对待孩子,孩子还你以感恩。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和依靠,用爱去体贴和呵护,在养成孩子性格和习惯的同时,不给孩子的心灵增添伤痕。
——转自《家长来了》
(责任编辑:任浩)
有一位妈妈曾经告诉过我这样一件事:
这位妈妈有个12岁的儿子和8岁的女儿,他们为了买一只新手表,哥哥从妈妈的钱包里面,偷偷拿了两张100元,哥哥一张100元给了妹妹,一张自己留着买手表。妈妈发现钱少了,她猜测是孩子拿的,但是她不知道谁拿了。
一次晚饭的时候,妈妈对孩子们说:“我觉得钱包里的钱好像少200块,是不是有小偷进来呢? 妈妈很担心。”
哥哥低下了头,妹妹神情有点紧张,妈妈证实了钱是两个孩子偷的。妹妹胆小,偷偷将100元放回妈妈钱包。
看到回来的钱后,妈妈笑了,之后她对孩子们说:“妈妈好像弄错了,前几天说钱少了200元,其实是我算错了,是少了100元。”
妹妹表情变得坦然了,但是哥哥还没动静。妈妈补充了一句:“我不相信是自己家人偷的,可能有小偷进来,我们去叫警察,你们说好不好?”
妹妹瞟了瞟哥哥,哥哥神情也变得紧张了,趁妈妈做饭时,偷偷将100元放回妈妈钱包。
看着会孩子们归还的钱,妈妈心里欣慰,在一次跟孩子聊天的时候说:“妈妈大头虾,100元也根本没丢,是妈妈数错了,年纪大了这脑子坏了……。”
哥哥与妹妹对视着笑了,从此,家里再也没有丢过钱!
还有一则妈妈面对被指控偷钱孩子的事情,她的处理方式让外界吃惊,结果却超赞
“你的儿子在学校偷了王老师1000块!他已经承认,警察已经到场……”当她在上班时接到老师的电话时不敢相信。
“无论孩子做错了什么,不要打骂我的孩子,等我到了再处理!”然后要求老师将电话给孩子听。孩子哭着唤了一声“妈妈!”,妈妈说:“孩子,不用怕,无论什么事情,妈妈始终是你的后盾,妈妈马上到!”
当她骑车赶到学校老师办公室时,门前停了一辆警车,里面两个警察神色凝重,两个老师一男一女还有年长的教导处主任。
一位女老师声色俱厉地跟孩子的妈妈说:“你的儿子今天早上在我抽屉拿了1000块,他已经承认,你看怎么处理吧!”
她没有理会老师,而是去找自己的孩子,孩子正坐在地上浑身颤抖,小衣服脏兮兮,泪痕沾满了脸颊,她走过去抱住了孩子。
“妈妈,如果不是你的那句话,我可能已经爬上楼顶了!他们要抓我坐牢,我好害怕……”
“儿子,跟妈妈说实话,妈妈相信你!”儿子摇头说“没有”。
安抚了孩子后,这个妈妈站起来说“我相信我的儿子,他说没偷就没偷!”孩子感激地看着妈妈。
女教师瞪眼睛,她大概在嘲讽“慈母多败儿”,冷笑着说:“他刚自己承认的!”
“那你说说孩子是怎么承认的?还有,偷了的钱在哪里?拿出孩子偷钱的证据呀?没找到证据却抓孩子,警察也不会这样办事!”
一旁的警察耸耸肩说:“的确是没找到证据,但孩子自己承认了。”
女教师不耐烦地将审问孩子的经过说了一遍,这个妈妈转过头问孩子:“老师说得对吗?”
孩子摇头,“老师从早上就没让我上课,他们还叫来了警察,我好害怕,老师跟我说承认了就可以回家……”
女老师的脸变绿了,没有吱声。“威胁利诱的审问,这叫审问吗?我还要告你诽谤呢!”
这个贫穷的骑电单车的瘦弱女人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她竟然无视所有人,大摇大摆地带着孩子回家了。或许在孩子面前,每个妈妈的举动都是不可理喻的!
回家的路上,孩子感激地紧搂了妈妈,“妈妈,谢谢你给了我力量!”
刚回到家没多久,教导主任打来电话说老师丢失的1000块找到了,是那个女老师自己无意中将钱放到了另外一个抽屉,自己却忘记了。
虽然这件事情仍然让孩子心有馀悸,但是妈妈的做法让他扬眉吐气,走在校园内要办也直了,因为母亲给了他无比的安全感和勇气。直至成年后还一直记得这瞬间的温暖。
面对孩子的偷钱行为,父母应该怎么做?
千万不可采用“审问犯人”的方式来提问孩子,或者强逼孩子认错。
建议用比较和缓的方式去点他们,让他们知道父母清楚他们犯错误了。如果粗暴地抓犯人,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导致孩子不承认和敌对的行为。
一定要弄清楚孩子偷钱的原因,才能想出杜绝此项行为的方法。
如果孩子是为了买某种东西而偷钱,而且比较合理,妈妈尽可以满足。
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比如孩子已经有一个手表了孩子还要买手表,妈妈尽可以借钱给孩子,让孩子日后还,一来可以避免孩子偷钱,二来还可以养成慎重的购买习惯。
家长的教育方式决定孩子的性格和习惯。你粗暴地对待孩子,孩子还你以暴虐,你细心地对待孩子,孩子还你以感恩。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和依靠,用爱去体贴和呵护,在养成孩子性格和习惯的同时,不给孩子的心灵增添伤痕。
——转自《家长来了》
(责任编辑:任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