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档案:装甲车疯狂冲撞 掀翻军车碾死军人

2017年05月19日共产党百年真相
【新唐人2017年05月19日讯】当年亲历六四屠城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前研究室主任吴仁华,在六四18周年纪念前夕,出版了《1989年天安门广场血腥清场内幕》(下称“清场内幕”),这是迄今为止最完整记录六四事件天安门广场武力清场过程的见证。

书中引用捷克流亡诗人米兰•昆德拉的名言:“人与强权的斗争,即记忆与遗忘的斗争。”作者吴仁华表示,希望世人不要忘记六四悲剧。

该书用30万字详细记录了1989年天安门广场武力清场屠杀的整个过程,时间从1989年6月3日中午开始,到6月4日上午10时结束。

吴仁华在“清场内幕”中指出,戒严部队开枪杀人事件,在6月3日晚上10时至6月4日凌晨1时30分这个时间段内,主要发生在西长安街的木樨地、复兴门立交桥、西单路口,以及天安门城楼附近和天安门广场北端,开枪的部队主要是陆军第38集团军。

其次发生在天安门广场南面的虎坊桥、天桥、珠市口、前门一带的开枪事件,主要是空军第15空降军所为。

“清场内幕”记载,6月4日凌晨零时15分许,38军一辆戒严部队的装甲车开足马力,由西往东沿着长安街从天安门城楼前急驶而过。“驾驶员真的很疯狂”。

许多愤怒的民众纷纷捡起石块投向装甲车,并有不少人挥舞着棍棒轮番冲向装甲车,“对于装甲车这类钢铁庞然大物来说,这些民众的举动近乎唐吉诃德斗风车,然而,这是一场灵肉与钢铁的撞击,这里并没有丝毫的喜剧色彩,只有撼动人心的悲壮。”

这两辆装甲车的编号分别为“337”和“339”,以天安门城楼为中心,在人潮汹涌的长安街上旁若无人不停地来回高速行驶,连拐弯时都似乎不减速。

当时在现场的吴仁华,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人与装甲车的大战”。

6月4日凌晨零时30分许,又有两辆装甲车一先一后、时间相隔不到5分钟,从天安门广场南面的前门方向分别进入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的大道,风驰电掣般地前进,一路上横冲直撞,撞开或辗过任何障碍物。

这两辆装甲车也是属于陆军第38集团军第112师的装甲车队。

“清场内幕”描述,“其中一辆装甲车高速驶达东长安街建国门立交桥附近,竟然将正在向天安门广场挺进的陆军第39集团军第115师的一辆军用卡车迎面撞翻在地,不少官兵被抛出车外,将一名士兵的头部辗爆,当场死亡,脑浆、鲜血溅了一地,另外有十多名士兵不同程度地受伤。这辆装甲车肇事后继续前进,并没有停下来。从军用卡车车厢被抛到地上的士兵们跳起身来纷纷破口大骂,大声叫嚷:‘老子不干了!他妈的,老子不干了!’一位基层军官怒不可遏,从腰间拔出手枪,带领着一群士兵奋力追赶肇事的装甲车,喝令装甲车停下来,但没有见效。”

面对军中同袍的伤亡,这一群官兵群情激愤,有的人把枪都摔了,有的人说要为战友复仇。……

6月4日凌晨1时许,在长安街上来回窜动多时的003号装甲车,在天安门城楼东侧靠近观礼台的地方,不知是被交通隔离墩上的钢筋卡住了履带,还是被民众用铁棍插进了履带,在原地不断地前后转动,依然无法脱困。

大批愤怒的民众乘机蜂拥而上,在几名复员军人的指导下,先是用棍棒撬砸,继而又用棉被铺盖上去烧烤,大火腾空而起。

约10分钟左右,首先是两名头戴钢盔的中年军人忍耐不住高温而钻出装甲车逃生,随后驾驶员也出来了。这三名军人立即遭到一群民众围殴,有人更吆喝着要把其中一名军人抛到天安门城楼前的护城河里。

一位中年人挤不进去,在人群背后用已经沙哑了的声音着急地呼喊劝止:“不要动武!不要给人制造镇压藉口!”

多数民众早已经被西长安街上的屠杀激怒了,根本不听劝告。有民众说,这辆装甲车在东长安街建国门外撞死撞伤了不少人,不能轻易饶恕这些杀人犯,应该血债血还。

十多个学生挺身而出,迅速挤上前去,形成一个保护圈,将三名军人团团围在当中,并紧紧抱住已经头破血流的军人,以自己的身体护住他们,同时苦苦劝说在场的民众冷静,不要伤害军人,因为他们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一时间,许多拳头和杂物误落到了这些学生的身上。如果不是这十几位学生的竭力保护,并将这三名军人一路护送到北京市红十字会设在天安门广场的临时急救站,这三名军人必定丧生于愤怒的民众之手。为了保护这三名军人,一位学生还被民众误伤,头破血流。

“清场内幕”写道:“戒严部队的军人都已经大开杀戒了,这些学生还对三名军人竭力予以保护,实在是够理性、够善良的!”

1989年6月28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这三名军人之一、某师副师长佟喜刚大校的一篇文章,文中对当时003号装甲车的情况有所着墨,但只谈到佟喜刚等三位军人的所谓英勇举动和“暴徒”们的行为,刻意回避了十几名学生对佟喜刚等人奋不顾身的救护。

佟喜刚事后还写了一篇题为《浴血金水桥》的文章记录此事(见解放军总政治部编辑的《戒严一日》),文中引用装甲车专业军士驾驶员赵斌的一段回忆:

“突然正前方二百米处从路旁窜出两个人,拖起一个隔离墩直朝我车跑来,我先是一怔,怎么办?躲,对方也会左右移动,随车而变化。倒不如……我加大油门,方向丝毫不改,迳向前冲。每隔十馀米路上就有一处路障。我开动脑筋,正确分析,果断处置,能撞则撞,能轧则轧。说心里话还是躲得多。因为每撞一个障碍物,像岗亭、油桶什么的心里就一阵难受,为国家的财产而可惜。”

吴仁华指出,从赵斌的回忆中,既可见中共军人的素质之低,也可见中共当局平常都向军人灌输了些什么可怕的思想观念,“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但在他们的眼里,价值竟然不如岗亭、油桶之类的‘国家财产’。活生生的人可以不用躲避,‘方向丝毫不改,迳向前冲’,照撞照辗不误,而每撞一个障碍物,像岗亭、油桶什么的心里就一阵难受,为‘国家的财产’而可惜。”

相比之下,在戒严部队开枪杀人之后,许多北京市民和学生虽然极度愤怒和悲伤,但仍然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千方百计地保护迷路和掉队的数以百计的戒严部队军人,并将一些受伤的军人及时护送到医院救治。

吴仁华表示,“如果不是这样,面对北京城内数十万计的被屠杀事件激怒了的‘暴徒’,整个六四事件中,死亡的戒严部队军人和武装警察部队军人,将绝对不止15人。”

六四事件后,北京当局颁布37名“共和国卫士”名单,包括15名死者和22名伤者。

死者中有六名军人隶属陆军第38集团军,不过,他们不是被愤怒的“暴徒”打死,而是在西长安街翠微路口因为转弯时车速过快,翻车后油箱爆炸起火,被困在满车的防暴器材中活活烧死。

吴仁华指出,第38集团军是六四事件中杀人最多最凶狠的一支部队,将西长安街杀成了一条血路,他们历经四个小时,突破数以十万计学生和市民的重重堵截,挺进到天安门广场,除上述六名翻车死亡的“共和国卫士”外,没有任何一人被愤怒的“暴徒”打死。

从上述15名军人的死亡时间来看,他们都是在6月3日晚上10时许戒严部队开枪镇压之后死亡的,“这也充分证明军队开枪镇压在先、群众暴力反抗于后的事实”。

(责任编辑: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