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05月29日讯】陈寅恪是中国近现代着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他中年双目失明,老年又摔断了腿。遭遇这样的变故本是令人悲哀的事,但是,他也因此而逃过了中共建政后一次又一次政治运动。然而,这位年老多病的史学者最终没能躲过文革的劫难,遭受造反派身心摧残后凄惨离世。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宁人(今修水县)。他是清朝着名诗人陈三立的第三个儿子。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典籍。年轻时曾经游历世界各国,并就读于多所大学。
不幸的是,自小体弱多病的陈寅恪中年时患上了严重的眼疾。时逢乱世,四处奔波的陈寅恪无暇根治眼疾,贻误了治疗时机。
1937年,他的右眼视网膜脱落,因北平沦陷,急于离京而放弃手术治疗,致右眼失明。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军席卷东南亚,香港也随之沦陷,日军包围了陈寅恪的住宅。
当一个日本军官走进陈寅恪居住的宅院时,发现一位学者一身素衣端坐厅上,双目近乎失明,他静静的等待着来人。日本军官用日语问:“你是什么人?为何一人在此?”突然,这个瘦小的男子爆发了,用一口标准的日本东京大学的纯正日语,把日本军官一顿痛骂。恰好这个日本军官也是日本东京大学毕业的,立刻鞠躬退出,并对自己的下属下令,谁也不准打扰这个院子。陈寅恪因此免于受难。
1944年,陈寅恪左眼视网膜严重剥离,手术未获成功,第二年不幸失明。此后他一度十分消沉,在妻子唐筼和亲友的劝导下,又重新振作起来,尝试用耳代目、以口代手的方式备课、写作,艰难地继续工作。
据钱之俊撰写的《陈寅恪最后20年的写作心路》一文的介绍,1949年初,陈寅恪到岭南大学工作,在助手的协助下,他的写作和授课都可以如常进行。
中共建政后,陈寅恪坚辞一切社会事务,以集中时间与精力着书立说为由“深居简出,极少待客”,不谈政治,不评时事政策。
1952年院校调整后,岭南大学被合并到中山大学。此后陈寅恪的着述“坚忍矣、凄苦矣、无尽矣。”(《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直到1958年7月,他实在不能忍受大字报的谩骂与攻击,愤怒之下上书中山大学校长,表示坚决不再进教室授课。
1962年7月,已年过七旬的陈寅恪在洗漱时突然滑倒在家中的浴盆里,右腿股骨颈折断。暮年膑足,长卧病榻,已成残酷事实。
1963年时,陈寅恪悲观地估计自己最多只有三年寿命,多次向自己的家人交代遗嘱。
那时,中共已发起过多次腥风血雨的政治运动。陈寅恪因双目失明、腿残多病而侥幸地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险。他足不出户,不参加任何运动,不作任何表态讲话,但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也都有人指责“陈寅恪以年老多病为借口,逃避政治运动”。
在吴宓1961年8月31日的日记中,记有陈寅恪“尤以病盲,得免与一切周旋”等语。祸福相依,大抵如此。
从1965年开始,陈寅恪开始在黄萱的帮助下撰写他馀生最后的“自撰年谱”。
1966年 文革开始。同年7月,黄萱被历史系召回参加运动。9月,陈寅恪也被卷入那场政治灾难之中。校方过去给他提供的各项福利待遇渐次被撤销,批判、抄家、写检查的厄运降临到他的头上,此时谁也保不了他。
文革中,陈寅恪多次被迫写书面检查交待,他不断地声明:“我生平没有办过不利于人民的事情。我教书四十年,只是专心教书和着作,从未实际办过事。”他珍藏多年的大量书籍、诗文稿,多数被洗劫,他的学生刘节曾代替他接受批斗。
尽管陈寅恪眼瞎脚瘫病卧在床,造反派依然发明了对付盲人学者的独特批斗法,将喇叭安装在他的床前,要“让反动学术权威听听革命群众的愤怒控诉”。
年老的陈寅恪经历了这样的身心折磨后,身体机能迅速衰退。
1969年新年后,陈寅恪被勒令搬出居住了16年的家,这无形中更加速了他的死亡。同年10月7日,他因心力衰竭,伴以肠梗阻、肠麻痹悲愤而逝。
(记者唐迪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曲铭)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宁人(今修水县)。他是清朝着名诗人陈三立的第三个儿子。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典籍。年轻时曾经游历世界各国,并就读于多所大学。
不幸的是,自小体弱多病的陈寅恪中年时患上了严重的眼疾。时逢乱世,四处奔波的陈寅恪无暇根治眼疾,贻误了治疗时机。
1937年,他的右眼视网膜脱落,因北平沦陷,急于离京而放弃手术治疗,致右眼失明。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军席卷东南亚,香港也随之沦陷,日军包围了陈寅恪的住宅。
当一个日本军官走进陈寅恪居住的宅院时,发现一位学者一身素衣端坐厅上,双目近乎失明,他静静的等待着来人。日本军官用日语问:“你是什么人?为何一人在此?”突然,这个瘦小的男子爆发了,用一口标准的日本东京大学的纯正日语,把日本军官一顿痛骂。恰好这个日本军官也是日本东京大学毕业的,立刻鞠躬退出,并对自己的下属下令,谁也不准打扰这个院子。陈寅恪因此免于受难。
1944年,陈寅恪左眼视网膜严重剥离,手术未获成功,第二年不幸失明。此后他一度十分消沉,在妻子唐筼和亲友的劝导下,又重新振作起来,尝试用耳代目、以口代手的方式备课、写作,艰难地继续工作。
据钱之俊撰写的《陈寅恪最后20年的写作心路》一文的介绍,1949年初,陈寅恪到岭南大学工作,在助手的协助下,他的写作和授课都可以如常进行。
中共建政后,陈寅恪坚辞一切社会事务,以集中时间与精力着书立说为由“深居简出,极少待客”,不谈政治,不评时事政策。
1952年院校调整后,岭南大学被合并到中山大学。此后陈寅恪的着述“坚忍矣、凄苦矣、无尽矣。”(《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直到1958年7月,他实在不能忍受大字报的谩骂与攻击,愤怒之下上书中山大学校长,表示坚决不再进教室授课。
1962年7月,已年过七旬的陈寅恪在洗漱时突然滑倒在家中的浴盆里,右腿股骨颈折断。暮年膑足,长卧病榻,已成残酷事实。
1963年时,陈寅恪悲观地估计自己最多只有三年寿命,多次向自己的家人交代遗嘱。
那时,中共已发起过多次腥风血雨的政治运动。陈寅恪因双目失明、腿残多病而侥幸地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险。他足不出户,不参加任何运动,不作任何表态讲话,但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也都有人指责“陈寅恪以年老多病为借口,逃避政治运动”。
在吴宓1961年8月31日的日记中,记有陈寅恪“尤以病盲,得免与一切周旋”等语。祸福相依,大抵如此。
从1965年开始,陈寅恪开始在黄萱的帮助下撰写他馀生最后的“自撰年谱”。
1966年 文革开始。同年7月,黄萱被历史系召回参加运动。9月,陈寅恪也被卷入那场政治灾难之中。校方过去给他提供的各项福利待遇渐次被撤销,批判、抄家、写检查的厄运降临到他的头上,此时谁也保不了他。
文革中,陈寅恪多次被迫写书面检查交待,他不断地声明:“我生平没有办过不利于人民的事情。我教书四十年,只是专心教书和着作,从未实际办过事。”他珍藏多年的大量书籍、诗文稿,多数被洗劫,他的学生刘节曾代替他接受批斗。
尽管陈寅恪眼瞎脚瘫病卧在床,造反派依然发明了对付盲人学者的独特批斗法,将喇叭安装在他的床前,要“让反动学术权威听听革命群众的愤怒控诉”。
年老的陈寅恪经历了这样的身心折磨后,身体机能迅速衰退。
1969年新年后,陈寅恪被勒令搬出居住了16年的家,这无形中更加速了他的死亡。同年10月7日,他因心力衰竭,伴以肠梗阻、肠麻痹悲愤而逝。
(记者唐迪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曲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