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名着《红楼梦》有“民间百科全书”之称,曹雪芹在这部小说中对中国人的四大传统节日——新年、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都有十分生动的描写,其中对端午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吃粽子、斗百草等风俗人情的记述,或详或略,恰到好处,洋溢着丰美的艺术光彩。
《红楼梦》第二十四回中第一次写到了端午节。
贾宝玉的本家侄子贾芸为了能在贾府内谋一点差事做,就在端午节的时候给王熙凤送礼。贾芸借了银子,买了一些冰片、麝香等香料来孝敬王熙凤。
贾芸对王熙凤说道:“往年间我还见婶子大包的银子买这些东西呢,别说今年贵妃宫中,就是这个端阳节下,不用说这些香料自然是比往常加上十倍去的。”
接着,《红楼梦》中写道,“凤姐正是要办端阳的节礼,采买香料药饵的时节,忽见贾芸如此一来,听这一篇话,心下又是得意又是欢喜,便命丰儿:‘接过芸哥儿的来,送了家去,交给平儿。’”贾芸的这份端午节之“薄礼”,使他在贾府里谋得了监种花木的差事。
《红楼梦》中有多处对端午节的风俗人情进行了描写。图为《红楼梦》故事场景描摹图。(网络图片)
第二十八回里第二次写端午节,讲述了贾元春打发夏太监到贾府赏赐端午节的礼:
“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两端,芙蓉簟一领。宝玉见了,喜不自胜,问‘别人的也都是这个?’袭人道:‘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宝玉听了,笑道:‘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
寥寥几笔,将宝玉得到端午之“礼”的喜悦心情,以及他对林黛玉特殊的感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红楼梦》故事场景描摹图1。(网络图片)
据红学家研究,这次的端午节礼其实是暗藏玄机的。因为林黛玉获得的东西和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一样,品种和数量都比较少,规格也比较低,但是给贾宝玉的节礼和薛宝钗的节礼一模一样,品种多,数量多,规格高。其中还有一样特别的——芙蓉簟,这是细竹编成的的席子,上有芙蓉花图案,前面三样都是成双,只芙蓉簟是一领,为什么?因为是双人用。
贾元春的用意不言自明,借端午节赠送礼物来暗示自己的指婚意向——她主张贾宝玉娶薛宝钗。
在第三十一回中第三次写端午节,描写了贾府过端午节的情景:
“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
《红楼梦》故事场景描摹图2。(网络图片)
这里所说的“蒲艾簪门”和“虎符系臂”是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蒲”就是菖蒲,“艾”就是香艾,将蒲艾插在门上,蕴含着驱邪、避邪的意思。“虎符”是用绫罗布帛等制成的小老虎形状的香包,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把虎符戴在孩子们的手臂上来避邪护身。
故事中提到的“赏午”,是在端午节的中午饮雄黄酒,吃桑葚、樱桃、粽子,欣赏石榴花的风俗习惯。
《红楼梦》故事场景描摹图3。(网络图片)
在中国古代,无论贫富,要在端午节的中午互相宴请,这称为“赏午”。书中所写的,便是王夫人在端午节摆下酒宴,请薛家母女来赏午。
在这一回里,作者还写到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原文写道:“晴雯在旁哭着,方欲说话,只见林黛玉进来,便出去了。林黛玉笑道:‘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宝玉和袭人嗤的一笑。”
可见《红楼梦》里过端午节也是要吃粽子的,也说明粽子是端午节里的传统食品。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风俗习惯。(网络图片)
红楼梦中第四次写端午节,则描写了丫头们的“斗草”游戏。
“斗草”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分为武斗和文斗。武斗是两人各持草茎一端,然后用力去拉,谁先断谁就输了。文斗是双方像吟诗答对那样互对草名,当一人报出草名,对方若是对不上,对方就输了。
在第六十二回中,小说描写了端午节的前一天,宝玉和宝琴二人一同过生日时,小螺、香菱、芳官、蕊官、藕官等几个人在园中玩耍斗草的情景。
“斗草”游戏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网络图片)
曹雪芹所描写的斗草情形十分生动有趣:
“一时吃毕,大家吃茶闲话,又随便玩笑。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个人,满园玩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豆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豆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个剪儿一个花儿叫做兰,一个剪儿几个花儿叫做蕙,上下结花的为兄弟蕙,并头结花的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夫妻蕙?”
寥寥几笔,描摹出了一群小丫头斗草耍戏之乐。
红楼梦里的斗百草属于文斗。通过斗草游戏,人们可辨识花草之名,又呼吸了新鲜空气,不失为有益的游戏风俗。
——转自《松樵博客》
(责任编辑:阿竺)
《红楼梦》第二十四回中第一次写到了端午节。
贾宝玉的本家侄子贾芸为了能在贾府内谋一点差事做,就在端午节的时候给王熙凤送礼。贾芸借了银子,买了一些冰片、麝香等香料来孝敬王熙凤。
贾芸对王熙凤说道:“往年间我还见婶子大包的银子买这些东西呢,别说今年贵妃宫中,就是这个端阳节下,不用说这些香料自然是比往常加上十倍去的。”
接着,《红楼梦》中写道,“凤姐正是要办端阳的节礼,采买香料药饵的时节,忽见贾芸如此一来,听这一篇话,心下又是得意又是欢喜,便命丰儿:‘接过芸哥儿的来,送了家去,交给平儿。’”贾芸的这份端午节之“薄礼”,使他在贾府里谋得了监种花木的差事。
《红楼梦》中有多处对端午节的风俗人情进行了描写。图为《红楼梦》故事场景描摹图。(网络图片)
第二十八回里第二次写端午节,讲述了贾元春打发夏太监到贾府赏赐端午节的礼:
“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两端,芙蓉簟一领。宝玉见了,喜不自胜,问‘别人的也都是这个?’袭人道:‘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宝玉听了,笑道:‘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
寥寥几笔,将宝玉得到端午之“礼”的喜悦心情,以及他对林黛玉特殊的感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红楼梦》故事场景描摹图1。(网络图片)
据红学家研究,这次的端午节礼其实是暗藏玄机的。因为林黛玉获得的东西和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一样,品种和数量都比较少,规格也比较低,但是给贾宝玉的节礼和薛宝钗的节礼一模一样,品种多,数量多,规格高。其中还有一样特别的——芙蓉簟,这是细竹编成的的席子,上有芙蓉花图案,前面三样都是成双,只芙蓉簟是一领,为什么?因为是双人用。
贾元春的用意不言自明,借端午节赠送礼物来暗示自己的指婚意向——她主张贾宝玉娶薛宝钗。
在第三十一回中第三次写端午节,描写了贾府过端午节的情景:
“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
《红楼梦》故事场景描摹图2。(网络图片)
这里所说的“蒲艾簪门”和“虎符系臂”是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蒲”就是菖蒲,“艾”就是香艾,将蒲艾插在门上,蕴含着驱邪、避邪的意思。“虎符”是用绫罗布帛等制成的小老虎形状的香包,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把虎符戴在孩子们的手臂上来避邪护身。
故事中提到的“赏午”,是在端午节的中午饮雄黄酒,吃桑葚、樱桃、粽子,欣赏石榴花的风俗习惯。
《红楼梦》故事场景描摹图3。(网络图片)
在中国古代,无论贫富,要在端午节的中午互相宴请,这称为“赏午”。书中所写的,便是王夫人在端午节摆下酒宴,请薛家母女来赏午。
在这一回里,作者还写到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原文写道:“晴雯在旁哭着,方欲说话,只见林黛玉进来,便出去了。林黛玉笑道:‘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宝玉和袭人嗤的一笑。”
可见《红楼梦》里过端午节也是要吃粽子的,也说明粽子是端午节里的传统食品。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风俗习惯。(网络图片)
红楼梦中第四次写端午节,则描写了丫头们的“斗草”游戏。
“斗草”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分为武斗和文斗。武斗是两人各持草茎一端,然后用力去拉,谁先断谁就输了。文斗是双方像吟诗答对那样互对草名,当一人报出草名,对方若是对不上,对方就输了。
在第六十二回中,小说描写了端午节的前一天,宝玉和宝琴二人一同过生日时,小螺、香菱、芳官、蕊官、藕官等几个人在园中玩耍斗草的情景。
“斗草”游戏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网络图片)
曹雪芹所描写的斗草情形十分生动有趣:
“一时吃毕,大家吃茶闲话,又随便玩笑。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个人,满园玩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豆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豆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个剪儿一个花儿叫做兰,一个剪儿几个花儿叫做蕙,上下结花的为兄弟蕙,并头结花的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夫妻蕙?”
寥寥几笔,描摹出了一群小丫头斗草耍戏之乐。
红楼梦里的斗百草属于文斗。通过斗草游戏,人们可辨识花草之名,又呼吸了新鲜空气,不失为有益的游戏风俗。
——转自《松樵博客》
(责任编辑:阿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