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卢作孚一生跨越学界、商界、政界,才华横溢,功勋卓着,在各个领域对中国的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1949年10月,他本可以选择去台湾,去美国,但是,最后,他选择投奔中共。然而,仅仅两年零3个月之后,他对中共彻底绝望,服安眠药自杀身亡。
1952年2月8日晚,中共颠覆中华民国仅两年零3个月,现代中国着名的实业家、平民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曾经对“新中国”寄予无限希望、准备在中共领导下为“建设新中国”大显身手的一代英才卢作孚,因为对中共彻底绝望,在重庆民国路20号的住所服用过量安眠药,自杀身亡!
卢作孚,1893年生于重庆合川,因家境贫寒,刚上完小学即辍学,后自学成才。他当过教师、记者、编辑、主笔、报社社长、总编辑、民众通俗教育馆馆长等。曾加入过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同盟会,参加过四川保路运动,当过沪州永宁公署教育科长,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峡防团务局局长,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四川省建设厅厅长,中华民国交通部次长,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全国船舶调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
1925年,卢作孚白手起家,创办民生公司。公司刚成立时,只有一艘小客轮。但他从一开始就以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来运营公司。他为公司订立的宗旨是:“安全、迅速、舒适、清洁”。在管理上,他采取了三项重大举措:一是废除买办制,实行经理负责制。二是改善客货服务,提高运输质量。民生的原则是“运费持平,限制盈利,工商航业,均等发展”,同时提出了“船舶优秀,设备完善,服务周密,福利人群”的口号,以赢得社会的信誉。三是健全工薪、奖励、福利制度。由于经营理念好,且切合实际,民生公司很快走上正轨。
在民生公司只有三艘小船时,卢作孚便提出了一统长江航运的大胆设想,并将这个“天方夜谭”变成现实:先是以公道的价格兼并长江中上游的华商航运公司,然后凭着与军阀的交情,兼并四川军阀的轮船公司,最后兼并在长江上游的外国航运公司。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民生已拥有了46艘轮船,总吨位达19,718吨,职工3,991人,资产1,215万元,掌握了长江上游70%的航运业务,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
抗战爆发后,1938年秋,武汉失守,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近10万吨,屯集在湖北宜昌无法运走,不断遭到日机轰炸。卢作孚集中全部船只和大部分业务人员,采取分段运输的办法,昼夜兼程抢运,冒着日机狂轰滥炸的枪林弹雨,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这次抢运行动,举世瞩目,被誉为中国的“敦克尔克大撤退”。
整个抗战期间,民生公司共抢运各类人员150多万人、物资100多万吨、遭日机炸毁船只16艘、牺牲职工100多人。在此过程中,民生公司又收购了由沦陷区逃出的长江中、下游华商公司的70多艘轮船。轮船数量最高时达 137艘,总吨位达36000多吨、职工总数达17000多人。抗战胜利时,中华民国政府授予卢作孚一等一级奖章。卢作孚将民生公司的企业精神提炼为:“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
在兴办实业方面,卢作孚还主持建成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组建了当时四川最大的煤矿--天府煤矿;创建了西南最大的纺织染厂——三峡织布厂;创办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民办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在四川率先建成了乡村电话网络;开辟了被誉为重庆北戴河的北温泉公园;创建了抗日大后方最大的机器制造工厂——民生机器厂,并向矿冶、航运、机械、纺织、食品、贸易、保险、新闻等各行各业中的78个企、事业,进行大量投资,卢作孚本人曾担任过几十个企业的董事长或董事。
抗战胜利后,卢作孚把长江航线的重点移至上海,以此作为向沿海、远洋发展的基地,增辟由上海到台湾、汕头、香港等南洋航线和由上海到连云港、青岛、天津、营口等北洋航线,并在台湾、广州、香港等地设立民生公司的分公司或办事处。同时,向金城银行集资100万美元,创办“太平洋轮船公司”,购入海轮3艘,把航线延伸到越南、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和日本。到1949年,民生公司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大、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
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年。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中国的精英阶层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要抉择:选择中共,还是选择国民党?当时的中共正在迅速夺取全国政权,并大肆宣传“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从表面看,中共代表了“希望”、“光明”、“未来”。
1949年10月,卢作孚还逗留在香港。国民党派张群等多次游说他去台湾,老朋友晏阳初多次劝他去美国。但是,卢作孚都拒绝了。1950年1月,在周恩来的特派员不断的“联络”下,卢作孚决定北上,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当年6月,卢作孚将滞留在香港的民生公司的全部船只陆续开往大陆。他因此成了中共的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受到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的接见,一时间,也风风光光,到处被当成座上宾。
卢作孚之所以选择中共,是因为他以为中共建国后会一心一意搞建设。但是,据中共大将黄克诚回忆,1949年5月的一天,毛泽东接见他时,突然发问:“今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黄答:“当然是发展生产。”毛泽东说:“不对,主要任务还是阶级斗争,要解决资产阶级的问题。”
1950年冬至1951年,毛泽东发动了大开杀戒的“镇压反革命运动”。1951年12月7日,又发动“三反”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仅仅过了一个月,1952年1月26日,又发动“五反”即“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运动。毛泽东明确指出:要通过运动,给资产阶级三年来对中共的“猖狂进攻(这种进攻比战争还要危险和严重)以一个坚决的反攻,给以重大的打击”。
毛泽东发动的“镇反”、“三反”、“五反”,就像一记记重拳,将卢作孚打的晕头转向。在“镇反”中,民生公司的重要管理人员杨亚仙、冉庆之、陶建中、萧怀柱等被枪杀,郭经虞、袁子修、李邦典、姚子久、胡魁等被拘押,陈国光、刘子国、周雁翔等被清洗,钱乔被捕出狱后自杀。民生总公司主任秘书、元老级人物郑璧成,一度被拘押,后被开除。民生公司业务处经理邓华益,是卢作孚非常敬重的高级管理人才,1951年3月28日,居然以“年老体弱”为由被遣散。卢作孚死后,民生公司的基层组织在给上级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卢作孚)很不满意的讲:‘旧有人员搞完了,公司就垮了。’”
频繁的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民生公司正常的业务秩序,导致管理松弛,安全事故高发。据《民生公司史》统计,1950年至1952年8月,公司发生海损事故502件,死亡232人,比战争时期的损失还要大。1952年2月5日,民生公司的“民铎”轮在丰都附近水域触礁沉没。2月6日,卢作孚亲赴丰都察看,处理善后。当时,有传言说,这个事故是潜伏特务在搞破坏,卢作孚身边潜伏着十几个特务组织,公司上下人心惶惶,气氛高度紧张。据卢作孚的夫人蒙淑仪回忆,那几天,卢作孚守着电话机,疲惫不堪,通宵睁着眼睛,无法入眠,情绪极为焦躁不安。
到1952年初,民生公司财务陷入严重困境,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据说,1952年1月下旬,中央“破例”给民生公司贷款1000万元,并指示西南军政委员会转告民生公司。西南军政委员会请民生公司副总经理童少生转告卢作孚。2月6日,北京又发电报确认为民生公司解决经济困难贷款一事,童少生先得到这份电报。但是,直到2月8日卢作孚自杀前,童少生一直没有将中央贷巨款以解燃眉之急的事告诉卢作孚,理由竟然是:“忘记了”!而在1952年1月28日,大年初二,卢作孚紧急飞赴北京“商讨要务”,30日飞回重庆。在北京期间,没有人告诉他中央决定贷款1000万元给民生公司;2月7日,卢作孚前往西南军政委员会,见到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并与之共进午餐。邓小平也没有告诉他中央决定贷款1000万元给民生公司!
2月2日,重庆的“三反”、“五反”进入高潮。2月6日上午,在民生公司资方代理人学习小组会上,卢作孚被迫第一次当众做检讨。他一再申诉说:“我自问不是想当资本家来搞企业的”,“我一生没有土地,没有私人投资,私人没有银行往来,没有回扣,没有受礼物”,以致“饮泣少顷”,中间又有两次落泪,其中一次“泣不成声”。下午,他去了丰都。回到公司后,他立即请有关人员核算公司当月的收支情况。民生公司1951年全年亏损339.7万元,1952年1月的情况大概也不会太好。计算结束,卢作孚一掌击在桌上,叹一口气,说:“把门关了来搞‘三反’,搞了再开门!”
1952年2月8日上午,民生公司召开“三反”动员大会,揭发资方腐蚀国家干部。会上,公股代表兼民生公司党委书记张祥麟带头作检查,内容是与卢作孚一道赴北京出差时,曾和卢作孚一起吃饭、洗澡、看戏等。之后是自由发言。突然,卢作孚的服务员关怀跳出来大声说,张祥麟在北京时,接受他人请吃饭、洗澡、看戏,是受了“糖衣炮弹”的袭击,是受了“资本家”的拉拢腐蚀,他还严厉追问张祥麟:“还有什么问题没有交代?”此言一出,会场情绪骤变,有人多次带头高呼口号,气氛十分紧张。关怀虽然没直接点卢作孚的名,但所指是谁,全场人都清楚,这使坐在台下前排的卢作孚十分难堪,脸色非常不好。
据有关文章披露,张祥麟回忆,关怀在大会上揭发的“公股代表受贿”一事,实际上是指在北京期间,卢作孚住在东安市场附近一座楼里,张祥麟和他谈工作,到了吃饭时间,两人一起吃了顿便饭,吃了烧饼,喝了豆腐脑。关怀当场虽没有提卢作孚的名字,但严厉批判“这就是浪费”!
关怀原本是民生公司“虎门”轮的年轻服务员,到卢作孚身边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卢作孚待他很好,让他住在家里,还抽时间亲自教他学文化。可是,在2月8日大会的前几天,这个19岁的年轻人不知何故,忽然搬出卢家,在开会时又发言“揭发”张祥麟,作卢作孚发难。据认识关怀的人说,如果不受人背后挑唆,关怀是决不敢信口开河的!
当天晚上,卢作孚就自杀了。这位一生跨越商界、政界、学界,才华横溢,功勋卓着,在各个领域对中国的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才,最后竟然以这样决绝的方式离世。
——转自《希望之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明轩)
1952年2月8日晚,中共颠覆中华民国仅两年零3个月,现代中国着名的实业家、平民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曾经对“新中国”寄予无限希望、准备在中共领导下为“建设新中国”大显身手的一代英才卢作孚,因为对中共彻底绝望,在重庆民国路20号的住所服用过量安眠药,自杀身亡!
一、立志救国创大业
卢作孚,1893年生于重庆合川,因家境贫寒,刚上完小学即辍学,后自学成才。他当过教师、记者、编辑、主笔、报社社长、总编辑、民众通俗教育馆馆长等。曾加入过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同盟会,参加过四川保路运动,当过沪州永宁公署教育科长,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峡防团务局局长,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四川省建设厅厅长,中华民国交通部次长,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全国船舶调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
1925年,卢作孚白手起家,创办民生公司。公司刚成立时,只有一艘小客轮。但他从一开始就以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来运营公司。他为公司订立的宗旨是:“安全、迅速、舒适、清洁”。在管理上,他采取了三项重大举措:一是废除买办制,实行经理负责制。二是改善客货服务,提高运输质量。民生的原则是“运费持平,限制盈利,工商航业,均等发展”,同时提出了“船舶优秀,设备完善,服务周密,福利人群”的口号,以赢得社会的信誉。三是健全工薪、奖励、福利制度。由于经营理念好,且切合实际,民生公司很快走上正轨。
在民生公司只有三艘小船时,卢作孚便提出了一统长江航运的大胆设想,并将这个“天方夜谭”变成现实:先是以公道的价格兼并长江中上游的华商航运公司,然后凭着与军阀的交情,兼并四川军阀的轮船公司,最后兼并在长江上游的外国航运公司。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民生已拥有了46艘轮船,总吨位达19,718吨,职工3,991人,资产1,215万元,掌握了长江上游70%的航运业务,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
抗战爆发后,1938年秋,武汉失守,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近10万吨,屯集在湖北宜昌无法运走,不断遭到日机轰炸。卢作孚集中全部船只和大部分业务人员,采取分段运输的办法,昼夜兼程抢运,冒着日机狂轰滥炸的枪林弹雨,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这次抢运行动,举世瞩目,被誉为中国的“敦克尔克大撤退”。
整个抗战期间,民生公司共抢运各类人员150多万人、物资100多万吨、遭日机炸毁船只16艘、牺牲职工100多人。在此过程中,民生公司又收购了由沦陷区逃出的长江中、下游华商公司的70多艘轮船。轮船数量最高时达 137艘,总吨位达36000多吨、职工总数达17000多人。抗战胜利时,中华民国政府授予卢作孚一等一级奖章。卢作孚将民生公司的企业精神提炼为:“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
在兴办实业方面,卢作孚还主持建成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组建了当时四川最大的煤矿--天府煤矿;创建了西南最大的纺织染厂——三峡织布厂;创办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民办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在四川率先建成了乡村电话网络;开辟了被誉为重庆北戴河的北温泉公园;创建了抗日大后方最大的机器制造工厂——民生机器厂,并向矿冶、航运、机械、纺织、食品、贸易、保险、新闻等各行各业中的78个企、事业,进行大量投资,卢作孚本人曾担任过几十个企业的董事长或董事。
抗战胜利后,卢作孚把长江航线的重点移至上海,以此作为向沿海、远洋发展的基地,增辟由上海到台湾、汕头、香港等南洋航线和由上海到连云港、青岛、天津、营口等北洋航线,并在台湾、广州、香港等地设立民生公司的分公司或办事处。同时,向金城银行集资100万美元,创办“太平洋轮船公司”,购入海轮3艘,把航线延伸到越南、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和日本。到1949年,民生公司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大、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投奔中共铸大错
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年。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中国的精英阶层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要抉择:选择中共,还是选择国民党?当时的中共正在迅速夺取全国政权,并大肆宣传“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从表面看,中共代表了“希望”、“光明”、“未来”。
1949年10月,卢作孚还逗留在香港。国民党派张群等多次游说他去台湾,老朋友晏阳初多次劝他去美国。但是,卢作孚都拒绝了。1950年1月,在周恩来的特派员不断的“联络”下,卢作孚决定北上,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当年6月,卢作孚将滞留在香港的民生公司的全部船只陆续开往大陆。他因此成了中共的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受到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的接见,一时间,也风风光光,到处被当成座上宾。
卢作孚之所以选择中共,是因为他以为中共建国后会一心一意搞建设。但是,据中共大将黄克诚回忆,1949年5月的一天,毛泽东接见他时,突然发问:“今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黄答:“当然是发展生产。”毛泽东说:“不对,主要任务还是阶级斗争,要解决资产阶级的问题。”
1950年冬至1951年,毛泽东发动了大开杀戒的“镇压反革命运动”。1951年12月7日,又发动“三反”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仅仅过了一个月,1952年1月26日,又发动“五反”即“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运动。毛泽东明确指出:要通过运动,给资产阶级三年来对中共的“猖狂进攻(这种进攻比战争还要危险和严重)以一个坚决的反攻,给以重大的打击”。
毛泽东发动的“镇反”、“三反”、“五反”,就像一记记重拳,将卢作孚打的晕头转向。在“镇反”中,民生公司的重要管理人员杨亚仙、冉庆之、陶建中、萧怀柱等被枪杀,郭经虞、袁子修、李邦典、姚子久、胡魁等被拘押,陈国光、刘子国、周雁翔等被清洗,钱乔被捕出狱后自杀。民生总公司主任秘书、元老级人物郑璧成,一度被拘押,后被开除。民生公司业务处经理邓华益,是卢作孚非常敬重的高级管理人才,1951年3月28日,居然以“年老体弱”为由被遣散。卢作孚死后,民生公司的基层组织在给上级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卢作孚)很不满意的讲:‘旧有人员搞完了,公司就垮了。’”
频繁的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民生公司正常的业务秩序,导致管理松弛,安全事故高发。据《民生公司史》统计,1950年至1952年8月,公司发生海损事故502件,死亡232人,比战争时期的损失还要大。1952年2月5日,民生公司的“民铎”轮在丰都附近水域触礁沉没。2月6日,卢作孚亲赴丰都察看,处理善后。当时,有传言说,这个事故是潜伏特务在搞破坏,卢作孚身边潜伏着十几个特务组织,公司上下人心惶惶,气氛高度紧张。据卢作孚的夫人蒙淑仪回忆,那几天,卢作孚守着电话机,疲惫不堪,通宵睁着眼睛,无法入眠,情绪极为焦躁不安。
到1952年初,民生公司财务陷入严重困境,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据说,1952年1月下旬,中央“破例”给民生公司贷款1000万元,并指示西南军政委员会转告民生公司。西南军政委员会请民生公司副总经理童少生转告卢作孚。2月6日,北京又发电报确认为民生公司解决经济困难贷款一事,童少生先得到这份电报。但是,直到2月8日卢作孚自杀前,童少生一直没有将中央贷巨款以解燃眉之急的事告诉卢作孚,理由竟然是:“忘记了”!而在1952年1月28日,大年初二,卢作孚紧急飞赴北京“商讨要务”,30日飞回重庆。在北京期间,没有人告诉他中央决定贷款1000万元给民生公司;2月7日,卢作孚前往西南军政委员会,见到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并与之共进午餐。邓小平也没有告诉他中央决定贷款1000万元给民生公司!
2月2日,重庆的“三反”、“五反”进入高潮。2月6日上午,在民生公司资方代理人学习小组会上,卢作孚被迫第一次当众做检讨。他一再申诉说:“我自问不是想当资本家来搞企业的”,“我一生没有土地,没有私人投资,私人没有银行往来,没有回扣,没有受礼物”,以致“饮泣少顷”,中间又有两次落泪,其中一次“泣不成声”。下午,他去了丰都。回到公司后,他立即请有关人员核算公司当月的收支情况。民生公司1951年全年亏损339.7万元,1952年1月的情况大概也不会太好。计算结束,卢作孚一掌击在桌上,叹一口气,说:“把门关了来搞‘三反’,搞了再开门!”
1952年2月8日上午,民生公司召开“三反”动员大会,揭发资方腐蚀国家干部。会上,公股代表兼民生公司党委书记张祥麟带头作检查,内容是与卢作孚一道赴北京出差时,曾和卢作孚一起吃饭、洗澡、看戏等。之后是自由发言。突然,卢作孚的服务员关怀跳出来大声说,张祥麟在北京时,接受他人请吃饭、洗澡、看戏,是受了“糖衣炮弹”的袭击,是受了“资本家”的拉拢腐蚀,他还严厉追问张祥麟:“还有什么问题没有交代?”此言一出,会场情绪骤变,有人多次带头高呼口号,气氛十分紧张。关怀虽然没直接点卢作孚的名,但所指是谁,全场人都清楚,这使坐在台下前排的卢作孚十分难堪,脸色非常不好。
据有关文章披露,张祥麟回忆,关怀在大会上揭发的“公股代表受贿”一事,实际上是指在北京期间,卢作孚住在东安市场附近一座楼里,张祥麟和他谈工作,到了吃饭时间,两人一起吃了顿便饭,吃了烧饼,喝了豆腐脑。关怀当场虽没有提卢作孚的名字,但严厉批判“这就是浪费”!
关怀原本是民生公司“虎门”轮的年轻服务员,到卢作孚身边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卢作孚待他很好,让他住在家里,还抽时间亲自教他学文化。可是,在2月8日大会的前几天,这个19岁的年轻人不知何故,忽然搬出卢家,在开会时又发言“揭发”张祥麟,作卢作孚发难。据认识关怀的人说,如果不受人背后挑唆,关怀是决不敢信口开河的!
当天晚上,卢作孚就自杀了。这位一生跨越商界、政界、学界,才华横溢,功勋卓着,在各个领域对中国的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才,最后竟然以这样决绝的方式离世。
——转自《希望之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