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两高”阻习司法改革 政令仍难出中南海

2017年10月09日十九大内幕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7年10月09日讯】中共党媒报导,最高检察院机关“十一”正式运行新的司法办案机制。专家指,近五年司法改革存在很大问题,最高法院和检察院,一直在阻碍习近平推行的司法改革,政令仍难出中南海。

大陆官媒新华社2日报导,中共最高检察院机关“十一”正式运行新的司法办案机制,规定检察官对所办案件质量终身负责。

报导引述最高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司法办案机制将明确检察官、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等职责许可权,防止检察官在办案中滥用职权;在案件分配上,坚持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防止因分案产生司法不公。

而对于故意违法办案,或重大过失导致严重错误的,将严肃追究责任。

10月8日,中共海外党媒报导称,习近平提出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但从过去五年来看,中共司法建设并未有明显改善。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许章润认为,中共5年来法治建设有没有进步,法院和检察院的一系列的司法执法活动,是在推进还是在延缓,是在促进还是在某些地方破坏了法治,这是一个不能一概而论的问题。

这一问题首先涉及的是司法独立。在西方观察者看来,中国是没有司法独立的。而中共最高法院院长周强,1月份曾公开宣称,反对司法独立,令让举世哗然。

许章润说,目前的司法改革面临很多困难,因为并没看到整个体制有变化,而司法改革,是整个权力系统中最弱的一环,负面效果其中之一便是惰政。

许章润认为:“这几年整个文官系统,实际上在进行软性抵抗,使得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状况,比胡温时期并无多大改善,某种意义上,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事实上,中共的“政令不出中南海”由来已久,在胡、温执政时期尤为严重,重大军务、政务基本被江派人马架空。

而习近平十八大上台以来,也面临着江派的多方掣肘,其推出的反腐运动和诸多改革措施,在中央和地方都遭到了或明或暗的抵制,比如官员财产公示,至今未能推行。

2015年2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除了暗示要集中火力对准阻碍“改革”的势力外,还提到“改革”要突破“中梗阻”等。

同年4月1日,中共官媒承认,“中梗阻”现象导致“改革胶着”局面。不仅有既得利益集团形成的“中梗阻”,也有山头主义、本位主义、利益驱动导致的“中梗阻”,还有分众化小团体组成“民意集团”导致的“中梗阻”。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北京最高层以反腐的名义,抓捕众多“既得利益势力”或“集团”成员,并不断释放警告资讯。

5年来,习近平先后拿下了包括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周永康等在内的300多名江派高官,被查被抓的各级贪腐官员高达130馀万。

在抓捕这些中央和地方官员的同时,中南海还一再警告尚未落马的官员们,不要“搞团团伙伙,培植私人势力”,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用。同时,更换的各省一把手中。而卸任或被调职的各省一把手,基本上都是由江派提拔,或明或暗的与现中央对抗。

不过,评论认为,百病缠身的中共政治生态,不是更换地方一把手或抓捕大批贪腐官员,就可以彻底解决的,在缺乏民主监督的中国社会,在中共已罹患晚期癌症、无可挽救的情况下,不管哪方面的改革,也挽救不了中共走向崩溃的步伐。

(记者文馨报导/责任编辑: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