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丁抒:镇反运动为甚么发生

2017年11月21日中共杀人历史
【新唐人2017年11月20日讯】中国很多王朝都以大赦天下开篇,但中共在建政后却立即发动了镇压反革命运动。红色政权为甚么要以大杀天下开始执政呢?我们专访了着名的中国当代史研究学者,美国明尼苏达州诺曼岱尔学院教授丁抒。

1949年初,由于在内战中失利,国民政府大规模撤往台湾。而中共曾呼吁国民党各级人员留守岗位,并承诺可以让他们继续工作,以维持社会治安和民生安定,等候共军接管。

当时,全国各地有几十万人留了下来。可是他们没有想到,一年之后,中共就翻脸了。

中国当代史研究学者,美国明尼苏达州诺曼岱尔学院教授丁抒:“中共原来说,对国民政府的党、政、公、教留用成员,以及投诚起义的军人采取‘三不’政策,就是不加俘虏,不加逮捕,不加侮辱。可是不到一年就出尔反尔,说他们是‘国民党的残馀势力’,从而加以残酷的镇压。”

1950年3月18号,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宣称:“对于一切手持武器,聚众暴动,向我公共机关和干部进攻,抢劫仓库物资之匪众,必须给以坚决的镇压和剿灭,不得稍有犹豫”。当局动用军队开始全国大剿匪及镇反运动。

对留守大陆的国民党人员来说,这无疑是飞来横祸。但是中国当代史研究学者,美国明尼苏达州诺曼岱尔学院教授丁抒指出,对于中共来说,这却是早有预谋的。

丁抒:“毛泽东熟读史书。所以他汲取秦王朝短命的教训,把镇压‘敌人’看得比甚么都重要。本来说‘镇压’,譬如说镇压叛乱,都是先是有叛乱,镇压在后。可是‘镇压反革命’不是这样,不是有了反革命活动再镇压,而是预谋的。”

同时,发动镇反也是中共迫不及待的,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被他们视作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

丁抒:“当时朝鲜战争打起来了,毛泽东说:‘不要浪费了这个时机,镇压反革命恐怕只有这一次,以后就不会有了。千载难逢’。由于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朝鲜战场上,正如刘少奇说的那样,‘为抗美援朝的锣鼓响起来,响得很厉害,土改的锣鼓、镇反的锣鼓就不大听见了,就好搞了’。”

1950年10月8号,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东北边防军改组为人民志愿军,准备入朝参战。两天后的10月10号,毛泽东就主持通过了《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也就是着名的“双十指示”,开始在全国大张旗鼓的开展镇反运动。

镇反运动开始之初,抓人、杀人并没有法律依据,因此政务院在第二年2月21号出台了《惩治反革命条例》,给“反革命罪”下了一个宽泛的解释。

根据这个条例:只要所谓的勾结帝国主义,参加特务或间谍组织,包括煽动群众对抗政府,以及偷越国境、窝藏包庇反革命罪犯等等,只要有意图,不论“已遂”、“未遂”,均可定为“反革命罪”。

这使得对所谓“反革命”处刑标准有更大的随意性。只要被定性为反革命的人或组织,就可能被剿灭,被判长期徒刑或死刑。

1951年1月,随着在朝鲜战场取得一些进展,毛泽东觉得镇反力度太小,他不断批评镇反中杀人太保守,要大杀几批。2月间,中共中央专门召开会议讨论了处决人犯的比例问题,“决定按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先杀此数的一半,看情形再作决定”。

丁抒:“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与其说是‘镇压反革命’,不如说是毛泽东要借助朝鲜战争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国内彻底‘肃清国民党势力’,连根拔除所有可能的敌对势力,从而巩固其政权。”

镇反运动严重的扩大化,一直到1953年底,经过了三个阶段的镇反运动,按毛泽东后来的说法,杀了70万,关了120万,管了120万。而学者们指出,实际上处决的人很可能还远不止这个数字。

采访/常春 编辑/尚燕 后制/陈建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