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有夜千秋月 月宫镜话中秋月亮神话

2018年09月24日文化漫步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9月24日讯】

月宫镜


说中秋节,就想到明月、嫦娥、吴刚和玉兔这些人物、角色,和他们传世的故事。唐朝有一种精湛的“月宫镜”,融合传统中秋节日的民俗故事于工艺铸造中,既实用又精美,代代传说中秋故事。

“月宫镜”是盛唐时期的人物故事镜的典型品项。镜子是生活中端正、整饰仪容的必需品,镜子的铸造和镜上的装饰画又是工艺科技和文化内涵的表现。传统故事传说被铸入铜镜背面装饰画中,“月宫镜”传播着中秋月亮的故事。

“月宫镜”有着圆形或类似圆形的外型,光照似明月 ,造型大气,充满泱泱活力,文饰风格洋溢大唐盛世的风采,盛唐气象万千“溢于镜表”。大家闺秀,“开匣见明月,持照如嫦娥”。

千秋铜镜 瑶池有月


在唐玄宗之朝,君臣间赐镜、献千秋镜形成宫中风流韵事。君臣士子“鉴之以明节”,明达古今鉴善恶。唐玄宗的诞辰八月初五日称“千秋节”。宋人《文苑英华》卷一○五纪,八月五日花萼楼赐百官明镜,并录镜赋多首。

“千秋镜”中就有“月宫镜”。玄宗游月宫故事流传极广,唐代多部笔记小说都有记载,到了后世以戏曲的形式搬演流传 。

千秋镜“虽大小而殊,致必规圆而相似”,象征着一轮圆月。制作考究,而且都是最好的工匠铸造,“考工垂典,匠人有作,或铸或镕,是磨是削”,闪闪鉴光。赋云:“提握见重,光芒未歇,若清潭之无比,类瑶池之有月”。

西安莲湖区电容器厂出土月宫镜,画面中央是一棵桂树、枝繁叶茂;树的右侧上方,嫦娥凌空,衣带飘舞,轻盈舒展,其下方有一只蟾蜍伸肢跳跃;玉兔在树的左侧,双手握杵捣药。也有的月宫镜,嫦娥是在桂树的左方,玉兔在右方。

也有圆盘外围饰以八瓣花形或是八瓣菱花型的月宫镜。比如,一面上海博物馆所藏的月宫镜,八出菱花形镜面,中心是一株桂树,左侧为玉兔、蟾蜍,右侧为衣带飘舞的嫦娥,背缘有流云环绕。

一面西安西郊小土门出土的月宫镜,为八瓣菱花型,画面中央两棵桂树交缠在一起,两侧祥云上各有一位仙人跪坐,左侧应是吴刚,双手捧盘置一酒壶,树右侧是嫦娥,手上捧着盘子盛着仙桃。

从唐代“月宫镜”的文饰可以一应对照到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的角色。可见,中秋节传说神话故事,应该早在唐代之前就已经流传。

中秋节传说故事的起源


中国从三代就有秋天的祭月大典了。《周礼》云:“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史书《国语》云:“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古代祭月是君王敬事天地,以行教化的文化表现,古代社会的政治教化源自对天地常理的体悟。

到了唐代,已经将“中秋节”定为节日,唐代文学“咏月诗”中也有许多月宫、桂、蟾蜍、玉兔、嫦娥的元素。那么,中秋节传统故事起源于何时呢?

嫦娥奔月


唐代李善《文选.祭颜光禄文》中,写月中嫦娥:“凉阴掩轩,娥月寝耀。”《文选注》云:“姮娥(嫦娥)掩月,故曰娥月。周易、归藏曰: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从上文看来,《周易》、《归藏》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也就是早在三代就有了。

西汉刘向编着《淮南子.览冥训》中,同时出现后羿和嫦娥(姮娥 ),以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叙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吴刚伐桂


吴刚伐桂,一般多认为是唐代流传下来的故事。而说到月中有桂树最早的记载在西汉时代就有。

《太平御览》引西汉《淮南子》记载:“月中有桂树”。晋代的着作中也流传着月中仙人桂树的传说,如晋代虞喜的《安天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见《太平御览》卷四〈天部四.月〉)。

唐人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集 《酉阳杂俎》卷一〈天咫篇〉记录,月中有神奇月桂树,高五百丈,随创随合。据传有汉代西河人吴刚,修仙道犯了过被师父罚到月宫砍桂树。《酉阳杂俎》:“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玉兔捣药


汉代的经籍中就有月中兔的说法,西汉刘向《五经通义.体调番》说到“一月中有免与蟾樵”。传说玉兔在月中捣药, 晋代傅咸 《拟〈天问〉》就是这么看:“月中何有?玉兔捣药。”

在唐代,玄奘所译的《大唐西域记》里记载兔子升天的情节。劫初时西域烈士池西林野中,有三兽,狐狸、兔子和猿猴共处。三兽虽异类却情深意密、相处融洽,天帝为了考验他们,降灵应化为一饥乏老人求助。狐狸和猿猴都找到了食物,而兔子却找不到食物济助老人。老人说兔子并非真的有志一同、相和无间。听到这话,兔子决意跳入熊熊火中献身,以弥补自己的拙劣不足。天帝受到感动,把玉兔放到月轮上,以传其事迹于后世。从此以后,月中就有了玉兔。

日月轮转,一年容易又一轮!

中秋节思夕月、传故事,月宫镜开匣见明月,仰三代、岁已远!

千秋有夜千秋月, 秋月代代待何人?
岁老秋月不常好, 何处中秋长月明?

──转自《大纪元》有删节

(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