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川普被许多人认为是前总统里根(雷根)的衣钵传人,不管是其共同的治国理念、娱乐界名人的背景、保守主义的思想,还是埋葬共产主义的决心,两人都有很多可比之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最新的贸易协定(USMCA)达成共识之后,川普和里根的关系似乎又拉近了一成,他们两个人其实都和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有关,一个与它的开始有关,一个跟它的终结有关,是一件全北美跨国经贸关系的两极。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1994年生效,它替代了1988年的加拿大—美国自由贸易协定,而如今24年之后,NAFTA又将被新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贸易协定(USMCA)所取代。当初最早倡导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是前美国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他早在1979年宣布竞选的时候,就提出了这一主张。川普则在几乎四十年后,重新提出了对这一协定的修改。
有趣的是,1979年里根提出这个设想后,1988年美国和加拿大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然后,墨西哥坐不住了,墨西哥总统求见美国总统老布什,要求谈判美墨之间类似的协定。美国和墨西哥刚开始谈呢,加拿大总理马龙尼(Brian Mulroney)也坐不住了,他担心美国和墨西哥之间谈成什么东西,可能对加拿大不利,美墨协定可能有损于美加协定,所以他要求加入谈判。从1990年代开始的三方谈判,最终导致了1992年的三国协议;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屡经修改的版本,最后由克林顿于1994年签署。
人们都说,历史总是令人惊奇的相似。今年川普和墨西哥的谈判,几乎是30年前那一幕的重演!加拿大眼看着美国和墨西哥快要达成协议了,川普都放出风声说不要加拿大了,这回是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Justin Pierre James Trudeau)坐不住了,指示加拿大外长彻夜商榷,终于在截止时间9月30日午夜的25分钟之前,跟美国和墨西哥达成了这个协议。协议达成,三个国家的人们都松了一口气。
但是,在太平洋彼岸,一直紧张关注北美贸易谈判的中共,相信肯定是对此结果无可奈何、心有馀悸。因为这个新的协定从根本上说,是断了一条中共从侧翼包抄美国、进入美国市场的途径。
USMCA第32条款规定,协议各方在打算同“非市场经济国家”(Non-Market Country)谈判商贸关系时,必须知会另外两个成员国,并在六个月的时间里等候其“审批”。该条款就是要阻止成员国与“非市场经济”国达成自贸协议。如果任何成员与“非市场经济”国达成任何自贸协议,其他成员有权退出条约。这个“非市场经济”国,当然指的是中国(中共)。虽然中国和越南都以非市场经济国身分加入世贸,但越南根本没有在美国贸易战的雷达屏上,成为美国的靶子的,只有中共。
就是说,川普可以否决中共与加墨两国达成的任何贸易协议。所以,亲共人士哀叹,美国通过USMCA已控制了整个北美,加中自贸肯定没戏!新协定内的这个“隐藏”条款,宣布了中共已无法对北美实施各个击破、分进合击的策略;协定使中共难以让美国后院起火,反倒是美国抢先一步、断了中共的后路。
川普说,USMCA是美国历史上签署的最重要的贸易协定,涉及的贸易额达到一万二千亿美元,也代表着美国在贸易上被世界各国不公平对待的时代的终结。美国农民会因为协议而受惠,因为美国小麦、家禽和乳制品将能更容易进入加拿大和墨西哥;美国汽车工人能受益,汽车制造业职位将受到保障。
旧北美自贸协定实施后,许多工厂从美国迁移到了亚洲、中国,但也有许多工厂只是南移,到了紧靠美墨边界的墨西哥一方,这些工厂被称为“Maquiladoras”,就是跨界工厂的意思。产品在这里生产时,可以利用墨西哥的便宜劳工,然后迅速的运输到美国;从生产到交货,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几千家Maquiladoras是免税的,原材料来的时候,产品出去的时候,都不用上税。这里的工人工资,大约是每天10美元,虽然远远低于美国的工资水平,但是墨西哥最低工资的两倍。
美墨加协议中说,缝纫线等服装制造原材料,必须来源于三国中的一个,这样越南、中国的纺织业就只能干瞪眼了;协议还规定美墨加三国购买的汽车配件,一半必须由时薪在16美元以上的工人生产,这样就把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排出在外了。所以,在新的美墨加协议下,中国制造商、亚洲制造商都可能发现,他们已经很难再进入美国市场,除非他们把供应链转向北美。
前白宫首席策略师班农曾明确表示,川普的策略就是要让投资撤出中国,回到美国,并重塑全球的生产链、供应链和销售链。川普的新北美自贸协定,显然是这个策略的第一步。川普对欧盟国家提出的“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的全面无障碍贸易协定,还在磋商之中,美国的韩国的新贸易协定已经达成,美国与日本的协定谈判即将展开,日本首相安倍已经表示要让美国总统“高兴”,美国与印度的贸易协议,也在同步展开……
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认为,升级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USMCA)消除了不公平贸易行为,是向中国发出了信号。但在中共看来,这恐怕不仅仅是释放了一个信号弹,而分明是下了新的挑战书、决战书,甚至是最后通牒!不管怎么说,中共在全球贸易体系中被彻底脱钩、彻底孤立的步伐,今天看来,已经日益加快,以更加惊人的速度在向前推进。
──转自《新纪元》周刊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明湘)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1994年生效,它替代了1988年的加拿大—美国自由贸易协定,而如今24年之后,NAFTA又将被新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贸易协定(USMCA)所取代。当初最早倡导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是前美国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他早在1979年宣布竞选的时候,就提出了这一主张。川普则在几乎四十年后,重新提出了对这一协定的修改。
有趣的是,1979年里根提出这个设想后,1988年美国和加拿大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然后,墨西哥坐不住了,墨西哥总统求见美国总统老布什,要求谈判美墨之间类似的协定。美国和墨西哥刚开始谈呢,加拿大总理马龙尼(Brian Mulroney)也坐不住了,他担心美国和墨西哥之间谈成什么东西,可能对加拿大不利,美墨协定可能有损于美加协定,所以他要求加入谈判。从1990年代开始的三方谈判,最终导致了1992年的三国协议;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屡经修改的版本,最后由克林顿于1994年签署。
人们都说,历史总是令人惊奇的相似。今年川普和墨西哥的谈判,几乎是30年前那一幕的重演!加拿大眼看着美国和墨西哥快要达成协议了,川普都放出风声说不要加拿大了,这回是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Justin Pierre James Trudeau)坐不住了,指示加拿大外长彻夜商榷,终于在截止时间9月30日午夜的25分钟之前,跟美国和墨西哥达成了这个协议。协议达成,三个国家的人们都松了一口气。
但是,在太平洋彼岸,一直紧张关注北美贸易谈判的中共,相信肯定是对此结果无可奈何、心有馀悸。因为这个新的协定从根本上说,是断了一条中共从侧翼包抄美国、进入美国市场的途径。
USMCA第32条款规定,协议各方在打算同“非市场经济国家”(Non-Market Country)谈判商贸关系时,必须知会另外两个成员国,并在六个月的时间里等候其“审批”。该条款就是要阻止成员国与“非市场经济”国达成自贸协议。如果任何成员与“非市场经济”国达成任何自贸协议,其他成员有权退出条约。这个“非市场经济”国,当然指的是中国(中共)。虽然中国和越南都以非市场经济国身分加入世贸,但越南根本没有在美国贸易战的雷达屏上,成为美国的靶子的,只有中共。
就是说,川普可以否决中共与加墨两国达成的任何贸易协议。所以,亲共人士哀叹,美国通过USMCA已控制了整个北美,加中自贸肯定没戏!新协定内的这个“隐藏”条款,宣布了中共已无法对北美实施各个击破、分进合击的策略;协定使中共难以让美国后院起火,反倒是美国抢先一步、断了中共的后路。
川普说,USMCA是美国历史上签署的最重要的贸易协定,涉及的贸易额达到一万二千亿美元,也代表着美国在贸易上被世界各国不公平对待的时代的终结。美国农民会因为协议而受惠,因为美国小麦、家禽和乳制品将能更容易进入加拿大和墨西哥;美国汽车工人能受益,汽车制造业职位将受到保障。
旧北美自贸协定实施后,许多工厂从美国迁移到了亚洲、中国,但也有许多工厂只是南移,到了紧靠美墨边界的墨西哥一方,这些工厂被称为“Maquiladoras”,就是跨界工厂的意思。产品在这里生产时,可以利用墨西哥的便宜劳工,然后迅速的运输到美国;从生产到交货,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几千家Maquiladoras是免税的,原材料来的时候,产品出去的时候,都不用上税。这里的工人工资,大约是每天10美元,虽然远远低于美国的工资水平,但是墨西哥最低工资的两倍。
美墨加协议中说,缝纫线等服装制造原材料,必须来源于三国中的一个,这样越南、中国的纺织业就只能干瞪眼了;协议还规定美墨加三国购买的汽车配件,一半必须由时薪在16美元以上的工人生产,这样就把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排出在外了。所以,在新的美墨加协议下,中国制造商、亚洲制造商都可能发现,他们已经很难再进入美国市场,除非他们把供应链转向北美。
前白宫首席策略师班农曾明确表示,川普的策略就是要让投资撤出中国,回到美国,并重塑全球的生产链、供应链和销售链。川普的新北美自贸协定,显然是这个策略的第一步。川普对欧盟国家提出的“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的全面无障碍贸易协定,还在磋商之中,美国的韩国的新贸易协定已经达成,美国与日本的协定谈判即将展开,日本首相安倍已经表示要让美国总统“高兴”,美国与印度的贸易协议,也在同步展开……
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认为,升级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USMCA)消除了不公平贸易行为,是向中国发出了信号。但在中共看来,这恐怕不仅仅是释放了一个信号弹,而分明是下了新的挑战书、决战书,甚至是最后通牒!不管怎么说,中共在全球贸易体系中被彻底脱钩、彻底孤立的步伐,今天看来,已经日益加快,以更加惊人的速度在向前推进。
──转自《新纪元》周刊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