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风云》第一集 风云莫测(2)

2018年11月07日文化漫步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11月07日讯】我们这个系列节目呢,叫做笑谈风云。我们刚才已经谈到了,我们在看待历史的时候,是一种非常超脱的心态,笑谈历史。为什么叫“风云”呢,在《易经》上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云从龙、风从虎”。我们在这个系列节目中,要讲到很多龙争虎斗的故事。
说到风云,我们知道,历史的风云经常是莫测的。特别是在战争的时候,一场大风就会改变一场战争的格局,一场大风就会奠定一个开国的帝王。今天我们就是讲几个关于大风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呢,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就是赤壁之战。我们整个这套节目,是按照正史,基本上是以《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的记载来作为基础,我们尽量抛开小说家的演义和附会,讲这个历史的本来面貌是甚么样子。所以,我们这个版本呢,可能跟《三国演义》就不太一样。
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的七月。西元208年,当时曹操带领了他的军队南下,去攻打刘表。曹操七月份出兵,八月份刘表就病死了。当曹操的大军到达荆州的时候,刘表的儿子刘琮就投降了。刘备本来驻扎在樊城。曹操大军来了之后,刘备当然打不过了,就开始跑,曹操就在后面追,追到当阳长阪的时候打了一仗,这个我们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刘备打败了,就一路败退到夏口。夏口就是现在的湖北省武汉市。曹操没有追刘备,他把军队带到了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省江陵县。
曹操这个人,我们知道他打仗是非常厉害的。他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军事家,从建安二年开始,降张绣、杀吕布、灭袁术,败袁绍、定刘表,长江以北几乎已经被曹操统一了,而且当年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是处在军事上绝对的劣势,但是他竟然以七万大军打败了袁绍号称七十万大军。曹操现在的兵力是多少呢?八十三万。当他面对江东和刘备这两个军事集团时,他觉得简直像泰山压顶一样,只要大军一到,江山就归于一统,所以曹操当时去征伐刘备的时候,他是一种豪情万丈的心态。
我们去读苏轼的《前赤壁赋》,他说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就是说曹操破了荆州,然后带着军队到了江陵。当时曹操率着他的水陆大军,向江东这个地方进发。曹操一手拿着酒,一手拿着他的槊,横槊赋诗。曹操写的什么诗呢,很多人传说就是那个着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首诗如果你要读到最后,你会看到曹操写的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觉得一旦把江东平灭之后,就是天下一统的时候,所以最后四个字是天下归心。这个时候他的自信到达了顶点,他就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充分体现了曹操的政治水准和文学修养。这封信实际上是为了劝孙权投降,但是他写得很简洁,只有三十个字,“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虽然说只有三十个字,曹操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曹操说“近者奉辞伐罪”,就是说,我奉了天子的命令来打你,所以说我是政治上正确的;第二层意思,曹操说我有军事优势——“今治水军八十万众”。当时孙权的军队有多少呢,不过就是三万到五万人,所以曹操说我有这么多的军队,你看看怎么办。那么曹操又给孙权指了一条路,给他树了一个榜样——“刘琮束手”,就是告诉他我来了之后呢,没打刘琮就投降了,那么希望你能像刘琮一样投降。
(旁白)建安十二年,曹操剿灭了袁氏的残部,基本统一了长江以北。南方的刘表庸庸碌碌,益州刘璋和汉中张鲁都无法和曹操抗衡。刘备寄居荆州,兵微将寡;孙权只有二十六岁,从未展示过如曹操一般杰出的政治与军事才能。此时的曹操踌躇满志,一统天下的目标触手可及。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他写信威胁孙权,指望不战而胜。那么孙权集团对曹操的信又作何反应呢?
孙权在接到这封信之后,就把这封信给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们看。当时,以张昭为首的文官集团,都是主张投降的,那孙权的压力就很大。孙权当时在开军事会议的时候,一问几乎都要说投降。孙权就说那你们先再商量商量,我去趟厕所。《资治通鉴》上叫做“权起更衣”,就是孙权说他要去厕所。这个时候鲁肃就跟着孙权,追到了屋檐下。
鲁肃就跟孙权说:“刚才那些人讲的啊,是不能听的。那些人都可以投降,我鲁肃也可以投降,但是将军你不能投降啊。”他说我鲁肃投降了曹操之后,最坏的情况就是回家了,我家里面有田,我可以种田,那么同时呢我可以乘着牛车跟士人们交往,我可以积累我的名誉,积累我的功劳,将来做一个州郡的刺史,我觉得还是没有问题的,“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但是将军你投降曹操之后,你去哪里呢,“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啊?
孙权就跟鲁肃说,他说我也不想投降,可是我们现在这个军事力量对比呀,跟曹操差得实在是太远了。就在这个时候,周瑜他本来在鄱阳练水军,就回到了孙权的治所柴桑。他就跟孙权讲了三点问题。他说第一点,曹操并没有政治优势,因为他“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好像是说他奉天子的命令,其实他只不过是篡改了天子的意思而已,所以曹操并不是政治正确的,而我方才是政治正确的;第二点周瑜说,曹操也没有军事优势。为什么呢,因为曹操的军队都是北方的士兵,是不习水战的。虽然人很多但是他们上不了船,一上船他们就会呕吐,根本就没任何作战的能力;第三点,他说还有马超韩遂在曹操的后方,而且冬天作战呢,因为曹操带的是陆军,有很多战马,冬天没有草料,冬天不长草,马无槁草,后勤保障不好。所以,周瑜就劝孙权,他说“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这一次,是你打败曹操一个最好的时机。
周瑜讲这个话啊,其实在这个《孙子兵法》里边,就管它叫做“庙算”。所谓庙算呢,“庙”是宗庙的庙,因为在过去人们认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件,一件事情是祭祀,一件事情叫战争。这是《左传》上面讲的,叫做“国之大事惟祀与戎”,那么在祀和戎之前呢,都要到宗庙里边来进行计算。按照《孙子兵法》的讲法,就是计算七个参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要计算这么七个方面。
周瑜实际上计算了这七个参数中的三个:主孰有道,就是这个孙子要计算的第一个。这个“有道”,在孙子写兵法的时候,他指的是在哪一方面的人得民心或者说是政治正确。
那么周瑜说“主孰有道”呢?我们有道。因为我们是防守的一方,我们是抵抗侵略的一方,而且曹操并不是真正奉了天子的命令,他是篡改了天子的命令,所以我们有道;第二个“兵众孰强”?这是我们强,因为我们的军队是在大江上练过的,而曹操的军队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水军训练。曹操当时是有水军的,但是水军的质量不太好,一部分是曹操在玄武湖,自己练的一部分水军,还有一部分呢,是收编的荆州刘表的水军。那么这个战斗力是远远不能够跟东吴相比的。所以周瑜说,兵众孰强?就是我们强。那么再有一个是“天地孰得”?就是谁得了天时和地利的优势,周瑜说是我们得天时,因为曹操,冬天作战带着陆军,马无槁草,后勤保障不好。所以周瑜用这样的方法说服了孙权。
孙权就全权任命周瑜来负责这一场战争,那么后面的事情,大家可能都比较清楚了,曹操的军队确实不习水战,所以曹操就用铁锁把整个的战船全都连起来了。当然《三国演义》上说是庞统献了连环计,这个正史上不见记载,这好像是曹操自己要做的一件事情。连起来之后,东吴的将军黄盖他出的主意。他说曹操的战舰已经连在一起,“可烧而走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火攻的办法。随后黄盖就献诈降书,最后火烧赤壁,大家这个故事可能都很清楚。
这个事情啊,如果我们要反过来想,就有一个问题,火烧赤壁发生在建安十三年的十二月,就是冬天的时候。如果我们要看长江啊,我们知道长江基本上是从西往东流的,但是呢从安徽的芜湖到江苏的南京这一段,长江是偏北流的。那么长江在偏北流的时候呢,它就有西面和东面。那么长江东面这个地方就叫江东。江东这个地方,它不仅仅是孙权的时候叫江东,在之前就叫江东,比如说项羽他说,我带八千子弟兵渡江西征,无颜见江东父老等等,它都是指的这块地方。
那么冬天呢,曹操是在长江的西北岸,那么孙权在长江的东南岸,我们知道冬天是刮西北风的,就是它的风从西北往东南吹,这样如果你要放火呢,这个风一吹,等于把孙权的战船全都烧掉了,但是就在作战的那一天,刮起了东南风。在《三国演义》上,说是诸葛亮借东风,在正史上是没有记载的。但是那天,只有刮东南风,东吴才可能取得胜利。所以我们去读唐人杜牧的诗《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第一句“折戟沉沙铁未销”,戟呢是当时战争所用的一种兵器,已经折了埋在沙子里边,杜牧说把它拿出来,磨一磨洗一洗,一看这是一个前朝的遗物。什么时候的遗物呢?三国时候的。杜牧就对着这个戟发出这样一句感慨,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当时东风没有给周郎提供方便,恐怕二乔就要被曹操虏到铜雀台里去了。“二乔”是当时江东最美的两个女子,大乔和小乔,在《三国志》上说她们是国色,一个嫁给了孙策,那么二乔嫁给了周瑜。
所以我们看到,就是在当时的赤壁之战,一场大风把曹操打回了北方。不要小看这场战争,就恰恰是这场战争,奠定了后来三国鼎立的格局。因为曹操的军队一下子损失太多了,那么江东集团和刘备集团就成长起来了。(待续)
视频请看新唐人电视台的《笑谈风云》节目官网:xtfy.ntdtv.com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