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强:金马奖言论风波的前世今生

2018年11月22日评论
11月17日晚上,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典礼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台湾女导演傅榆凭藉《我们的青春,在台湾》赢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这部作品纪录了2014年的台湾太阳花学运。

傅榆在发表得奖感言时表示:“希望我们的国家可以被当成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这是我身为一个台湾人最大的愿望。”此言一出,本届金马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的直播立刻中断,而且所有参加金马奖的中国电影人,也收到不出席官方酒会或各片商庆功晚会的禁令。

台湾导演傅榆在金马奖的获奖感言风波,再次掀起中共讨伐所谓“台独”浪潮。中共《人民日报》、共青团等官方媒体和机构立刻在微博刊登“中国一点都不能少”来表明立场,也有大量大陆网民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爱国宣言”;不仅如此,包括范冰冰等人在内的一些中国大陆和港台艺人纷纷转发共青团微博“中国一点都不能少”,来跟风站队表态。傅榆的个人facebook被大量所谓的大陆网民“五毛党”留言辱骂,并对她发出人身攻击的言论。

艺术与政治无关?


事件发生后,有演员声称,金马奖是一个纯艺术活动,与政治无关,台湾演员的言论涉及政治,很“不专业”,不合适。那么,艺术真的与政治无关吗?

先不说别的,就说“金马奖”名字本身,就有浓厚的政治色彩。1962年,中华民国政府为促进国内电影事业的发展,奖励优良国语影片和优秀电影工作者,由行政院新闻局创设了第1届金马奖。“金马”二字源自金门、马祖两外岛地名的字首;由于金、马两地为冷战背景下,中华民国与中共对峙的最前线,该奖以“金马”命名旨在鼓励中华民国电影业界,能效法前线国军官兵们坚强奋发的精神,努力开创新局。

什么是政治?孙中山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简单的讲,政治就是对国家的治理。在现代社会,除了宗教之外的社会活动,大都包括在政治的范围内。那么从此角度来讲,参与政治是正常社会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属于正常的社会活动,无可厚非。

而对于中国大陆人所理解的“政治”,与台湾和正常世界人们说的“政治”又有所不同。为什么对于中国大陆人,对“参与政治”如此反感?

中共执政几十年,发起了一场又一场祸国害民的政治运动,“政治”本身成为了中共打击异己迫害民众的工具和棍子。中共需要民众所谓参与政治时,要求人人“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所谓“讲政治”;如果中共认为人们对政治关心影响到其统治时,往往给人们扣上“搞政治”的帽子,似乎参与政治了就是干了坏事。中共完全改变了政治本身的含义。造成中国人对“搞政治”谈虎色变,一听到这个词就产生了反感和恐惧。

世界上很多优秀经典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雨果的《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哪个又与政治与现实无关呢?

“台独”成为工具 中共打压台湾艺人


2015年底, 台湾旅韩艺人、TWICE成员周子瑜,因在韩国综艺节目中手拿中华民国国旗挥舞,被台湾艺人黄安在新浪微博举报是“台独”引发风波,最终演变成中国大陆网民抵制周子瑜的声浪,周子瑜的手机广告代言被撤销,TWICE在中国大陆的预定演出被取消;韩国经纪公司JYP娱乐遭到中国大陆网友抵制。2015年1月15日,JYP娱乐被迫安排周子瑜录制影片公开道歉,并声明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有评论认为,道歉影片中的周子瑜像是ISIS俘虏一般宣读“悔过”声明,引起了部分台湾民众反中共打压的情绪。时任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及蔡英文、朱立伦、宋楚瑜三位总统候选人一致公开力挺周子瑜,岛内外群起声援周子瑜。

2016年7月,大陆演员赵薇在其导演的新电影中,聘用了台湾男主演戴立忍,但戴立忍被人指为“支持台独”。后来共青团中央的高调介入“讨伐”,让事件不断升级。剧组7月15日发声明表示因戴立忍“政治立场表态模糊”决定换角。当晚戴立忍发出千字文的声明回应,强调自己并非台独分子,更从未提倡台独,在台湾之所以参与许多社会运动,目的只是想为社会底层的人民们发声,与任何党派无丝毫关系。

2016年,反映香港本土意识的电影《十年》入围金马奖评审,在介绍这部电影片段的时候,中国大陆的电视转播被切断。

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讲,“台独”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中华民国作为合法政府和国家,从建立起一直存在,谈何独立?

几十年来,中共政权通过政治打压、经济利诱、收买渗透、恐怖威胁等手段,逼使台湾政府放弃台湾核心价值和立国之本,试图用邪恶的红色共产制度来代替台湾的自由民主制度。中共在用近2千枚导弹对准台湾的同时,不断动用其政治经济资源打压台湾在国际上的生存空间,对台湾参与国际社会的活动从来就没有放松过控制。

由于中共长期打压所造成的台湾民众的敌对情绪,是台湾民众对共产专制制度的厌恶,与支持台湾独立完全不是一回事,“台独”原本也不是台湾社会和民众的主流民意。因此,造成两岸关系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中共共产政权和台湾自由民主制度的天然对立,以及中共对台湾自由民主的打压,以及对台湾民众基本权利和尊严的践踏。

两岸之间存在的最大问题和危机,根本不是所谓的“台独”问题,而是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价值观和制度的对立与冲突。造成对立和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由中共长期以来的对台政策造成。金马奖获奖纪录片的内容,2014年发生在台湾的太阳花学生运动,从学生反对一场经贸协议演变为一场几乎台湾全体民众参与的反抗中共统战台湾的运动,这场运动就是被压抑多年的台湾民众恐共抗共反共情绪的大爆发。

“台独”已经成为了中共打压、恐吓和羞辱台湾和台湾民众的一个工具。

“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吗?


在中共官方发起的“中国一点都不能少”中,明星艺人纷纷转发表态。有网民调侃范冰冰此前的被罚款,“所有背书中,我相信她的愤怒最真诚,因为对她真的一点都没少要。”

中共真的那么在乎中国的领土“一点都不能少”吗?

中共执政后,江泽民总共出卖了东北地区约300多万平方公里在历史上有争议的疆土给俄国,相当于110个台湾的面积;1950年,中共放弃了外蒙156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土地;对缅甸出卖了边界3千平方公里土地,划走18万平方公里的江心坡、南坎,相当于安徽省的面积,占缅甸现有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对越南出卖了部分西沙群岛,28个岛礁和老山;对印度放弃了藏南地区所有已收复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对巴基斯坦出卖新疆的坎巨提地区2千平方公里;对日本以“马关条约”强行割让的钓鱼岛;菲律宾占据南沙群岛9个岛礁;印度尼西亚占据2个岛屿;马来西亚占据9个岛礁;文莱占据1个岛礁。

中共从来没有真正在乎过中国的领土。

中共制下没有沉默的自由


金马奖言论风波发生之后,中港台的众多演艺明星纷纷跟进表态。这些跟进表态与此前的台湾演员戴立忍被迫发文道歉没有本质不同。在事业前途、经济利益和个人名气的多重压力下,戴立忍声明中不乏违心的辩解和道歉,却显得无力与无奈,对自己过去正义行为和正确选择的撇清,都让人感受到在恐惧下的屈辱。

言论自由,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本指标。言论自由是所有专制政权的天敌,对中共政权来说更是如此。言论自由必然会带来思想的自由,而依靠谎言和暴力来维持政权稳定的中共,一旦失去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就会走向崩溃。因此,中共治下的中国,不可能有言论的自由。更加可怕的是,在中国,民众不仅没有言论的自由,甚至连保持沉默的自由都没有。

1948年,中共军队包围北平,胡适的儿子胡思杜不愿随胡适离开,留在了大陆。在57年的反右中,胡思杜在劫难逃,精神崩溃,自杀身亡。之前在1950年初,大陆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胡适思想批判”的政治运动,学界多位门生故旧被迫表态,撰文清算胡适思想。胡思杜也公开批判父亲,并与之划清界限。胡思杜写了一篇《人民公敌我的父亲胡适》。当时,《纽约时报》记者问胡适,为什么连你的儿子都在骂你?胡适回答:“比言论自由更基本的自由是沉默的自由,中国人连沉默的自由都没有,我的儿子做的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几十年来,中共不允许人们有言论自由,而且也剥夺了比言论自由更基本的沉默的自由。在中共发起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中共不允许有旁观者和沉默者,每次都采取“人人过关”的表态。中共这种人人过关人人表态的方式,见于历次整人运动,从文革、六四到法轮功问题。当1999年中共前党魁江泽民下令镇压法轮功时,铺天盖地的透过文宣,向老百姓洗脑,国家机构动用了四分之一的财力来镇压法轮功。全国人民被迫人人过关,凡承认修炼法轮功而不肯放弃的人很多被开除公职,关押劳改。

中国古时的官员如果因为政见得罪于皇上,还可以辞官回家种地,但从1949年之后,中国所有的资源都收归党有。1953年毛泽东和梁漱溟发生争论的时候,梁说他可以不作“政协委员”,毛立刻说:“你试试看。”意思是说:你没有工作单位便只有饿死一条路了。

中共不仅消灭人们的肉体,更要消灭和控制人们的思想,其根本目的是用中共的思想代替人类一切传统的思想和普世价值,从而毁灭人类。这是在中国人们没有沉默的自由的原因。从这一点来看,中共政权是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政权。

远离中共 保持尊严


中共对台湾和台湾艺人的打压,从根本上来讲,是中共代表的共产主义价值观与台湾自由人权的普世价值观的根本冲突与对立。

中共利用政治、经济等手段,全面渗透台湾和世界,如今正在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抵制。在刚刚结束的APEC峰会上,外界也可以看到,主流世界正在与中共的一切渐行渐远,中共这个邪恶政权,正在被世界所唾弃和淘汰。

生活在西方或者任何一个正常社会的人,可能都很难理解和体会发生在中国的一些事情。其实,生活在中国社会的所有人,包括在中国进行商业和演艺活动的外来人士,都被笼罩在中共控制的阴影下,都随时可能成为中共体制的受害者,面对中共邪恶强权的打压,在正义与邪恶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没有中间道路,任何的妥协与屈从,只能给自己的历史留下污点。

因此,保持道德良知和尊严,远离中共,是人们最好的选择。

──转自《大纪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