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12月07日讯】古老的华夏文化是半神文化,由神派黄帝来主掌人间。
也许为了点缀他的威严,也许被赋予传播文化、智慧种子的天命,于是,大臣史皇在黄帝衣冠上点缀彩色花纹,开创五彩之绘。
而另一位大臣仓颉,从天地山川鸟兽获得灵感,造出中国最早的文字。
《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丹和青是中国古代绘画中常用之色,故“丹青”成为绘画的代称。最早的帛画,也就是丝布上的丹青,见于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人物御龙帛画》,其描绘了一个高冠佩剑的男子,身穿长袍、一手拉缰,驾驭一条疾驰的游龙。画面生动逼真,栩栩如生,丝帛上神灵渲染得韵味深远,观赏者仿若置身于仙境。在中国最早的三个朝代,夏、商、周,神话中的珍奇异兽、圣人君王的肖像,为这原始三代的丹青艺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壁画中和劝诫画里,透露出信仰神和对道德的重视。
春秋战国之后,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个对华夏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朝代,不单单在军事、政治上称雄天下,在文化艺术、雕塑和建筑上也称得上雄风浑厚,绮丽而又威严。这个时期的丹青艺术,主要表现在壁画和极少量保存下来的木板画、瓦当与画像砖上。画风雄健,色彩鲜丽,造型生动质朴,表现出秦国一统天下时的精神气魄。
周朝的老子、孔子分别创立了道家、儒家学说,阐述人生哲理,深深影响着后人。汉代就是一个受其影响颇深的朝代。这个非常重视道德行为标准的时代,不论是在帛画还是壁画上,皆描绘出人类社会的安宁与谐和及对神的信仰。这个时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艺术在民间广泛流传,虽然它的形成过程与传统绘画有所差异,但在内容及构图上,仍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到了东汉时期,墓室壁画内容开始以描绘车马骑从或宴饮舞乐为主,渐渐显现出人们对神灵崇信逐渐淡漠的征兆。
绘画至汉,已形成以线条为主的中国绘画体系,线条运用具多种变化。紧随其后的六朝,一个蓬勃的绘画艺术朝代又出现了。
画作被谢安赞“自生人以来未有也”的顾恺之,工诗赋,擅书画,一幅《洛神图》虽然描述了一段曹植与洛神之间凄婉的爱情故事,却也蕴涵着人、神之间有着一种默契与沟通。《女史箴图》人物线条圆转,仕女长裙曳地,在顾恺之笔下,轻重之感表露无遗,后人称此线条为“春蚕吐丝”,又叫“高古游丝描”,其“气韵生动”境界超然。
南齐谢赫的着作《画品》中的六法,其一讲“气韵生动”,道出画家应以修身养性为主,才能使笔下的人物、山水、鸟兽,花草生机勃勃,意境深远。“画如其人”的说法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来的。六朝画家深受道、儒学说的熏陶,并对佛教景仰崇信。精湛的六朝丹青绘画艺术,被其后的隋代画家所承传;阁楼宫观、人物肖像和神话故事的巧妙结合,散发着宁静、安详的气息。
隋代展子虔山水画卷《游春图》形制格局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配以舟桥楼阁;一反先前山水做为陪衬的形态,开始注意客观物体比例、远近的关系,空间透视安排合理。画面蕴涵着愉悦、悠然的气息,远处的山景、花草、树木与近处的人物还有着互相衬托,互相默契的奇妙之处,推动了中国山水画朝独立画科上发展的进程。
宛若一段清雅序曲的隋朝艺术刚刚结束,华夏文化历史的黄金时代──唐朝,终于来了。这个神奇而富有创意的朝代,将华夏丹青艺术推上了顶峰。
唐朝初期人物画家,当推阎立本,其画作之一《步辇图》古朴、写实的精湛技法,刻划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藩使者的情景。此画不仅展示了当时盛唐发达开明的文 化,对人物性格及精神状态的描绘更是维妙维肖。唐太宗祥和而威严的天子风度与吐番使者谦敬神态,在画家的笔墨下渲染得更加生动传神。
生活在这个文化、政治风气开放下的艺术家们,不仅有着豁达的胸怀,其气魄与胆识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吴道子以“守其神,专其一”的艺术法则为宗旨,被奉为“画圣”。他所画的仙人“天衣飞扬,满壁生风”。据说他的代表作之一的《地狱变相》壁画,下笔劲怒,地狱恐怖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使那些都城内的屠夫们看了之后,吓得纷纷改业。
唐代一方面人物画高度发展,另一方面,山水、花鸟画也随之而起。山水画家中,唐时有李思训、吴道子。李思训画法源自展子虔,色彩金碧辉煌、用笔遒劲,被称为“青绿山水”。当时画坛还有另一位才子王维,擅诗赋,通音律,还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一生追寻解脱的境界,早年生活的坎坷使他看淡人生的得失,后半生隐居山林,参禅问道,诗书画彷彿也只是他的消遣罢了。王维山水画手法,纯以水墨画为主,不同于李思训的画法;他的画作《辋川图》给人一种远离尘世,超然物外的感受,从而体现了他那安宁而高远的艺术心境。后世视他为文人画的创始者,尊其为“南宗山水画鼻祖”。◇#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张信燕)
也许为了点缀他的威严,也许被赋予传播文化、智慧种子的天命,于是,大臣史皇在黄帝衣冠上点缀彩色花纹,开创五彩之绘。
而另一位大臣仓颉,从天地山川鸟兽获得灵感,造出中国最早的文字。
《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丹和青是中国古代绘画中常用之色,故“丹青”成为绘画的代称。最早的帛画,也就是丝布上的丹青,见于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人物御龙帛画》,其描绘了一个高冠佩剑的男子,身穿长袍、一手拉缰,驾驭一条疾驰的游龙。画面生动逼真,栩栩如生,丝帛上神灵渲染得韵味深远,观赏者仿若置身于仙境。在中国最早的三个朝代,夏、商、周,神话中的珍奇异兽、圣人君王的肖像,为这原始三代的丹青艺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壁画中和劝诫画里,透露出信仰神和对道德的重视。
春秋战国之后,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个对华夏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朝代,不单单在军事、政治上称雄天下,在文化艺术、雕塑和建筑上也称得上雄风浑厚,绮丽而又威严。这个时期的丹青艺术,主要表现在壁画和极少量保存下来的木板画、瓦当与画像砖上。画风雄健,色彩鲜丽,造型生动质朴,表现出秦国一统天下时的精神气魄。
周朝的老子、孔子分别创立了道家、儒家学说,阐述人生哲理,深深影响着后人。汉代就是一个受其影响颇深的朝代。这个非常重视道德行为标准的时代,不论是在帛画还是壁画上,皆描绘出人类社会的安宁与谐和及对神的信仰。这个时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艺术在民间广泛流传,虽然它的形成过程与传统绘画有所差异,但在内容及构图上,仍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到了东汉时期,墓室壁画内容开始以描绘车马骑从或宴饮舞乐为主,渐渐显现出人们对神灵崇信逐渐淡漠的征兆。
至汉代渐形成线条运用体系
绘画至汉,已形成以线条为主的中国绘画体系,线条运用具多种变化。紧随其后的六朝,一个蓬勃的绘画艺术朝代又出现了。
画作被谢安赞“自生人以来未有也”的顾恺之,工诗赋,擅书画,一幅《洛神图》虽然描述了一段曹植与洛神之间凄婉的爱情故事,却也蕴涵着人、神之间有着一种默契与沟通。《女史箴图》人物线条圆转,仕女长裙曳地,在顾恺之笔下,轻重之感表露无遗,后人称此线条为“春蚕吐丝”,又叫“高古游丝描”,其“气韵生动”境界超然。
南齐谢赫的着作《画品》中的六法,其一讲“气韵生动”,道出画家应以修身养性为主,才能使笔下的人物、山水、鸟兽,花草生机勃勃,意境深远。“画如其人”的说法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来的。六朝画家深受道、儒学说的熏陶,并对佛教景仰崇信。精湛的六朝丹青绘画艺术,被其后的隋代画家所承传;阁楼宫观、人物肖像和神话故事的巧妙结合,散发着宁静、安详的气息。
隋代展子虔山水画卷《游春图》形制格局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配以舟桥楼阁;一反先前山水做为陪衬的形态,开始注意客观物体比例、远近的关系,空间透视安排合理。画面蕴涵着愉悦、悠然的气息,远处的山景、花草、树木与近处的人物还有着互相衬托,互相默契的奇妙之处,推动了中国山水画朝独立画科上发展的进程。
唐人物画放异彩 山水花鸟兴起
宛若一段清雅序曲的隋朝艺术刚刚结束,华夏文化历史的黄金时代──唐朝,终于来了。这个神奇而富有创意的朝代,将华夏丹青艺术推上了顶峰。
唐朝初期人物画家,当推阎立本,其画作之一《步辇图》古朴、写实的精湛技法,刻划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藩使者的情景。此画不仅展示了当时盛唐发达开明的文 化,对人物性格及精神状态的描绘更是维妙维肖。唐太宗祥和而威严的天子风度与吐番使者谦敬神态,在画家的笔墨下渲染得更加生动传神。
生活在这个文化、政治风气开放下的艺术家们,不仅有着豁达的胸怀,其气魄与胆识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吴道子以“守其神,专其一”的艺术法则为宗旨,被奉为“画圣”。他所画的仙人“天衣飞扬,满壁生风”。据说他的代表作之一的《地狱变相》壁画,下笔劲怒,地狱恐怖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使那些都城内的屠夫们看了之后,吓得纷纷改业。
唐代一方面人物画高度发展,另一方面,山水、花鸟画也随之而起。山水画家中,唐时有李思训、吴道子。李思训画法源自展子虔,色彩金碧辉煌、用笔遒劲,被称为“青绿山水”。当时画坛还有另一位才子王维,擅诗赋,通音律,还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一生追寻解脱的境界,早年生活的坎坷使他看淡人生的得失,后半生隐居山林,参禅问道,诗书画彷彿也只是他的消遣罢了。王维山水画手法,纯以水墨画为主,不同于李思训的画法;他的画作《辋川图》给人一种远离尘世,超然物外的感受,从而体现了他那安宁而高远的艺术心境。后世视他为文人画的创始者,尊其为“南宗山水画鼻祖”。◇#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