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则灵 敬天重德有点化(中)

2019年01月14日文化漫步
【新唐人2019年01月14日讯】上回说到“有”,这个字是“手”拿一块敬神祭天的“肉(腊肉)”,所以古时人相信,想要拥有什么,都需要“得到上天应允”,否则“德不配位”,得到的必然是灾难。
这个概念可以用一句常见的话来提醒孩子:“举头三尺有神明”或者“人在做、天在看”,传统的家庭中厅堂里总奉祀着神明和祖先。所以有些台湾小学的入学典礼,邀请了家长带着刚入学的孩子们一起过“礼门”走上“义路”迈向“入德之门”,确有其深义,希望孩子懂得敬天重德的做人道理。有礼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建构自己的善良品行,而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好处而为之。这在功利时代更显得弥足珍贵。
有礼行遍天下 一旦孩子明白,也被支持着善良的心态与标准,那么让他们学习对人的礼仪就能更到位了。表面的效果是有礼走遍天下,深层的作用是能熔炼出有德有品的生命。这在混浊的恶世中这是一种闪闪发光的能量,也为孩子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强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品行可以让他们日后远离诱惑,对社会有着正面的贡献。
孩子入学后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中,都少不了礼貌。许多小学校长或老师都会在校门口迎接孩子,甚至在学校附近的马路口,也有交通志工帮助孩子安全地过马路。师长与志工们常面带微笑,而且温暖地指导孩子交通安全的规则,或开心的叫出孩子的名字道早安,这些都是孩子学习礼貌的模范身教。
家长可以随机教育孩子跟对方学习,也可以在准备孩子上学时,先在家里练习好如何回应,或如何主动跟师长、志工们道早安说感谢。但是孩子的特质不同,有的活泼、有的内向,外向的孩子要他们打招呼、道安说谢一点也不困难。
但是内向的孩子可能就不是一蹴可及的,或许鼓励他们点个头或举个手,或者让孩子想一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等他们习惯了之后再逐步增加其它的行为,例如:微笑、开口说谢谢、开口说早安等等。千万不要在孩子还不能做到要求之前,就对他下结论:“怎么这么没礼貌。”
尊师重道 学习不费劲 多教导孩子有礼貌的语言,可能比给孩子炫丽的文具还来得重要。“谢谢爸妈提醒我,”这句话到了孩子入学的时候,顺理成章的可以改成“谢谢老师提醒我”。因为孩子学习的效果跟他们尊不尊重老师有很密切的关系,尊重老师则能虚心接受教导,老师教授起来也轻松愉快不费劲儿,节省了大量管束孩子的精力,授课的效果自不在话下。
反之,傲慢无礼的态度容易引起矛盾,也容易让老师觉得难教导,不但影响了学习效果,连孩子的人际关系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然而,家长与老师之间如何建立互信与良好的沟通,也是帮助孩子学习的关键。老师面对许多不同类型的孩子,有时也会分身乏术,有时也会情绪波动,难免会有负面的语言或举措。如果家长能在老师们有这些负面情况出现时,帮助孩子如何正面的看待,那么孩子更能累积善良的品质。
先父也是一名老师,他的教诲让我在学习的路上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弯路,就因为他要我记住,从入学开始,我的人生会遇到许多老师,有的老师将教书当做职志,所以尽心尽力,有的老师将教书当作一种糊口的工作,可能会比较感受不到他们的热诚,但是不管老师的表现如何,我都必须尊重老师。
先父说:“因为你一定要尊重老师的这个位子,就像父母也有做不好的时候,但是你会尊重父母一样。”就因为这样的教诲,让我对老师尊重而不去在意老师们如何表现符合我的标准,也帮助了我将时间与精力专注于学习上而少受到环境的影响。
直到我在研究所研读,仍然维持帮老师倒茶添水的习惯,尊师重道的礼貌帮助我亲近师长,也让我开卷有益,其实也验证“有”付出、“有”得到的道理。仅将自己童年就学时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祝福孩子们都能过礼门、走义路,昂首进入德术兼备的学习殿堂。(待续)#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