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见人厌的独生子 最终改变国人的偏见

2019年02月06日文化漫步
 在古老的印度,有一个独生子,从小受到父母疼爱。父母希望他长大后能有一番成就,于是竭尽全力地栽培他,为他请来良师益友,教导他学业。但是这个孩子骄横不驯,对学业丝毫不用心。早上学的课业,到傍晚就丢弃了,从不诵读学习。几年下来,这名独子没有学到任何知识。父母见他实在难以成才,只好唤他回家,管理家业。
中国画 太平春市图
这名独子遭到所有国人的厌恶。见他进出家门,也没有人愿意和他说话。图为清 丁观鹏《太平春市图卷》局部。(公有领域)
独子学业无成,为人也颇为荒诞不经,行事骄横。因其持家无道,致使家道逐渐败落,做什么事都不顺遂,处处碰壁。尽管如此,他依然我行我素,放纵自己,没有丝毫顾忌。不善于经营家业,他就肆意变卖家产,任意挥霍。
人们看到他常常蓬头垢面,赤脚而行,连衣服都懒得浣洗;看他为人吝啬,又贪婪不已,丝毫不会觉得羞耻。因此,这名独子遭到所有国人的厌恶。见他进出家门,也没有人愿意和他说话。
落魄的独子陷入人生困窘的境地,但他丝毫意识不到这都是因为自己不当的行为才招致众人的反感,不仅不思反省,反而归咎于他人。他心里充满了怨恨,埋怨父母、责备师友,甚至抱怨祖先英灵,不肯降福庇护于他,才使他落到这般窘困的地步。
当所有的人都厌恶他时,一天,他灵光乍现,转念想到,既然祖先都不能庇佑,不如去敬佛,兴许还能得到一些福分。尽管他的心地并不纯净,但他还是如愿地去礼拜神佛,恳乞佛陀赐下良言。
释迦牟尼佛 中国画
                                                    他果真听到慈悲佛陀的叮嘱。图为清 姚文瀚《释迦牟尼佛》。(公有领域)
而他果真听到慈悲佛陀的叮嘱,佛说:“你想要求道,应当力行清净的行为。现在的你就像陷在世俗的污垢中,即使你来跟我学,也终是没有任何意义?不如你先回家侍奉父母,诵读老师教给你的知识,勤恳地修持家业,使家庭富足安乐,没有忧愁。同时,你要使自己的言行、仪表都符合礼仪,专心地从事所作的事,勤恳地修善自己,一定会受到众人的钦佩和羡慕。你这样去做才会入佛门。”说罢,佛陀又为他说了一首偈语。
那名独子听了之后,当即有所反省,他似乎“看到”那骄横愚迷的习气对自己的伤害。于是独子遵从佛的教诲,欢喜地回家了。
从此之后,他渐渐地改变了以往的恶习,学着孝养父母、尊敬师长、诵习经典,勤恳地修持家业,并且主动约束自己,凡事不合正道的事,他就不做。宗族及乡民看到他巨大的变化,都称赞不已。独子的美名也渐渐在国中传扬,人们都以“贤者”称赞他。
他从举国厌恶的恶人,变为人人称颂的贤者,只用了三年时间。三年来,他向善的毅力,彻底改变了昔日的困窘与落魄,不仅家境变得殷实,心地也变得仁厚。这股向善的力量如此巨大,彻底清除了全国城民心中对他的偏见与恶意。@*#
(资料来源《法句譬喻经.卷三》)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