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姓、名、字 各表意

2019年02月12日文化漫步
如果没有姓名,一个人就很难介绍“我是谁”,在与社会的互动交往中,也会比较麻烦。睿智的先贤以姓、名、字解决这一难题。您知道,姓、名、字各有哪些含义吗?
何为“姓”
“姓”的本义是“生”,指人禀承上天之气,降生于世,最初表示有共同的血缘关系。中国古代,最初使用姓的目的,在于“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
由此引伸出“百姓”一词。《白虎通义.论姓》云:上古时期黄帝吹律定姓,用来记载族称。“律”是律管,一种定音的乐器。人有五常“仁、义、礼、智、信”,声有五正音“宫、商、角、征、羽”,五五相乘二十五,加上春夏秋冬四时气息不同,所以通过吹律得到百个姓。后来以“百姓”泛指一国之民。
何为“名”
《说文解字》释义:名的产生,是因在夜晚人们相遇时,由于夜色漆黑看不清楚对方,需要报称自己的名,好让对方知道“我是谁”。
在古时,通常小孩出生三个月,他的父亲就为他(她)起名。据《白虎通德论》所说,之所以要在三个月时命名,是因在天道运作下,万事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三个月大的孩子,眼神温暖犹如朝阳,眼睛能左右顾盼,会以笑应答与人沟通,所以这时就给他取名。
为王子取名是在祖庙,或在天子寝宫。起名有一系列的仪礼。古人认为,“子不教,父之过”,取名是父亲给孩子上的第一课,意在“谨其始而教其终身”。
在古时,通常小孩出生三个月,他的父亲就为他起名。图为宋 佚名《小庭婴戏图》,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命名那天,天子要沐浴更衣,穿上朝服,夫人也是如此,一起站在寝宫台阶的西南下。由世妇抱着婴儿,从西边的台阶走上来。如果是嫡长子,天子就握着他的右手;如果是庶子,就抚摸他的头,然后给孩子起名。
天子会说“钦有帅”(你要教导小儿恭敬地遵循正道),夫人则回答“记有成”(我谨记此名的含义,使小儿将来有所成就)。命名之后,天子、太子派士抱着孩子到南郊,将孩子的名告于山川、社稷、四境(引申为全国)。这是王子的命名礼。
古代取名,不能用日月、国名、疾病之名,也不能和太子取一样的名字。
诸侯之间相见,只可称呼爵,不能称呼名。诸侯失去自己的封地,或灭了同姓的诸侯国,诸侯名誉扫地,史官就要记下他的名字。古代史家记史常用的手法,以称名或不称名,表达褒贬,比如《公羊传》、《谷梁传》中常用这一手法。
何为“字”
当小孩长大成年,至二十岁时为其举行冠礼,再为他取字。《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幼小时称呼其名,二十岁行过冠礼后,称呼其字,这是周朝的礼制。《礼记.冠义》曰:“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冠礼时取字,表示成人之道。所以在古时,人的名和字是分开的。一般平辈也称呼对方的字。
向人介绍“我是谁”,以姓、名、字加以区分。随着文化的演变,在现代已省略了“字”,只称呼姓名了。@*#
参考资料: 《白虎通义.论姓》 《白虎通德论.姓名》 《礼记.内则》 《礼记.曲礼下》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