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刘晓:传统文化中对修炼人的敬重

2019年03月27日文化漫步
记得小时候家中偶尔会有出家人敲门化缘,母亲每每都会诚心送上几个馒头或往其口袋中倒些米,而出家人也会合十感谢。那份不言的尊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几十年走过,在中共为祸乱中华传统文化、消灭真正的信仰而发动的一次次运动后,不仅中国整个社会道德急剧下滑,恶性事件频发,而且佛教界、道教界也是乱象丛生,出家人贪财敛财、好色、行为不端者在各大庙宇比比皆是。
曾听一位信佛的朋友说过,他在亲眼看到大陆某知名僧人公开用大筐接受信徒们奉上的红包后,充满了失望,再也不愿踏入寺庙,对出家人也再难心生尊敬之情。信佛者尚且如此,那么,当今社会更多的常人,一方面在中共“无神论”的灌输下,不相信神佛的存在,将信仰者和修炼者斥之为迷信;一方面在看到佛教界、道教界的诸多乱象后,将出家人庸俗化,认为其与常人并无太大区别,不过是换了一种挣钱的方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何谈得上对修炼人、出家人的尊敬?
然而,很多中国人未必知道的是,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贯穿着修炼,成仙得道,返本归真,修成正果,是无数中国人的心愿,而其主要途径一是修道,二是修佛。“道”是中国本土的信仰,“佛”是在东汉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国,并很快传播开来,为中国人所接受。
道家修炼侧重的是真,一切唯真而行;佛家修炼侧重的是善,奉善不怠、慈悲济世。重道崇德是中华修炼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道是宇宙生命的源泉,德是人类立身之基石。从中国的“人文始祖”黄帝开始,历朝历代都流传着众多的神迹、神言,古代的修炼人,无论是修道还是修佛者,都受到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尊敬。要知道,穿上出家人的衣服,尤其是那些充满智慧和高尚品德的修炼人,帝王看到都要合掌问讯。而世人尊敬是尊敬修炼人的德行、学问,是因为他们的言行举止是“人天师范”,是世人了解神佛的通道。
帝王对修炼人的态度 中国历代帝王,大多崇佛或崇道,排斥佛教的只有三武一宗四个皇帝。也因此,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帝王与修炼人的故事。
◎关于黄帝,历史上有许多关于他求道的传说。传说广成子是一位神仙,住在在河南临汝西南崆峒山的一个石洞里。黄帝听说后曾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修炼道术的要诀。广成子对黄帝说,“你所治理的天下,候鸟不到迁徙的季节就飞走,草木还没黄就凋落了,我和你这样的人有什么可谈的呢?”
黄帝回去后三个月不理朝政,什么事都不干,然后又去见广成子,很恭敬的跪着走到广成子面前,再三叩拜求教修身的方法。广成子这次告诉了黄帝修炼之法。黄帝得法悟道后,治理国事的同时还炼丹求鼎、静心修炼。相传公元前2598年,黄帝在桥山山下白日飞昇。
◎汉朝的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幼时就研读《道德经》,领略道家思想的精髓,并走上了清净无为的道路。当上皇帝后,他依旧喜欢读《道德经》,并命令王侯大臣们都要诵读。不过,其中有些地方很深奥,汉文帝和大臣们都不太理解。
据《太平广记》记载,汉文帝亲自向后来成仙的河上公去求教《道德经》的问题。当时文帝说:“《诗经》上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老子也说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君王也是‘四大’之一。你虽然懂得道学,但你也是我的臣民嘛,为什么不能尊重我,却这么高傲呢?”河上公就拍着手坐着慢慢腾空而起,离地有好几丈高,低头看着仰视他的汉文帝说:“我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中间又不牵累人世的事,怎么能算你的臣民呢?”
文帝大惊,才明白触犯了神人,马上下了车向河上公跪拜谢罪,并请求河上公给予指点教化。河上公就把《道德经章句》二卷授给汉文帝,并告诉他要好好研读。随后,河上公就不见了。在河上公的帮助下,汉文帝更好的理解了《道德经》,并运用道家思想治理国家,具体就体现在他的仁慈、节俭和“不敢为天下先”方面。
◎东汉第二个皇帝明帝好佛,当他梦见“身高丈六,项佩日轮,光芒四射,金色灿烂,飞行于殿”,其名曰“佛”后,便在公元68年派人出使天竺(今印度)拜求佛经、佛法。四年后,使者不但从天竺带回了佛经,还迎回了两位天竺僧人。明帝一见更觉神奇(与梦中所见很相像),所以十分重视,礼敬有加,还特意在洛阳为他们建立了白马寺,让他们译经传法。
◎南北朝梁武帝曾派遣几个使者,至西域访求佛法。此后,他在读过佛经后,皈依佛门,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信佛的皇帝。后来,他建佛塔,造佛寺,塑像装金,还度了很多人出家为僧。甚至他自己还披上袈裟,手持金钵,上座讲《放光般若经》。
◎后赵明帝石勒,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后赵的开国君主,在其治理下,后赵成为当时北方最强盛的国家。而石勒能有此功绩,与来自西域的高僧佛图澄不无关系。
《高僧传》中记载,佛图澄是西晋、后赵时的僧人,少年时即出家修佛,可以背诵经文百万言。他还善诵神咒、能驱使鬼物,当他用麻油加上胭脂涂在手掌上时,千里之外的事情都可以在掌中显现,犹如面对面看到的一样。
晋怀帝永嘉四年,佛图澄为了弘扬佛法来到了洛阳,想在此建立寺庙。他以佛法教化石勒,使石勒停止了杀戮,开始以德治国。他非常尊敬佛图澄,每事必向其谘询,并称之为“大和上”。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自小就有佛缘,他不止一次对别人讲过,自己前世是出家人,小时候到现在都喜欢听闻钟声。当上皇帝后,他除了废除北周皇帝定下的毁佛法令外,还大力宣扬佛法,广建寺庙,成了中国帝王中又一佛门皇帝。
由于杨坚的大力提倡,不仅民间信佛者日众,而且朝中的诸多大臣也大多信佛。隋朝简直成了地上佛国。隋文帝也受了戒,每天坚持诵经,还被称作“大行菩萨国王”,皇后独孤氏受戒后也被称为妙善菩萨。满朝文武大臣全都有自己的佛号。皇宫里天天雾烟缭绕,设坛讲经,佛乐高鸣永夜不绝,简直跟寺庙没什么分别。帝王后妃出巡,常跟从僧尼,随时可开道场讲经拜佛。
隋朝期间,共修建寺塔五千馀所,塑造佛像数万座,重修无计;出家僧尼达五十馀万。隋代的莫高窟也蔚然一新。隋代重修和开建的洞窟多达九十四个,几乎是莫高窟开凿二百多年来总数的一倍。
◎唐代皇帝大多推崇道家,求道访道者非常多。唐太宗的身边就有王远知、薛颐、李淳风、袁天罡等有名的道人辅佐,太宗对他们尊敬有加。
早在太宗未登基前,曾与房玄龄穿着平民服装去拜访王远知。以前从未谋面的王远知在迎接他们时说:“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太宗大吃一惊,这位高人果然名不虚传,于是以实相告。王远知遂告诉他将来会做“太平天子”。
太宗即位后,继续推行崇道政策,对王远知器重非常,想委以重任,只是在王远知力辞之下而作罢。他曾公开颁布了一道诏书,尽显对这位世外高人怀念之情。诏书中说:“朕昔在藩朝,早获问道,眷言风范,无忘寤寐。”
◎二十多岁登上皇位的唐高宗,自小便受菩萨戒,并与其父亲唐太宗一样推动佛教事业,礼敬玄奘法师等有道高僧,并经过辩论后决定,出家人不用顶礼国君。
◎僧人万回历经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时期,多有神迹显现,受到唐朝上下的尊崇。唐高宗末年,还是皇后的武则天经常下诏让万回进入宫中,以宫人身分供事。中宗还曾亲自诏见他。
◎唐肃宗在登基初,即请一百多位出家人,在行宫朝夕诵经,祈祷国泰民安。中唐时的唐宣宗,在登位前,也曾出家多年。
◎明朝的崇道之风从明成祖开始,到嘉靖、万历皇帝时达到顶峰。明成祖朱棣不仅多次派人寻访大道张三丰,而且还曾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愿:“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虽“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后来,张三丰给朱棣写了一封短信并赋诗一首,为其开的妙方是“屏欲崇德”和“澄心寡欲”(心要干净,欲望要少),这样老百姓富裕了,身为人主也就有德行了;老百姓长寿,身为人主也就长寿了,内中暗含修道之意。
此外,明成祖为了感谢在靖难之役中护佑自己的真武大帝,除了在北京修建宫观,在紫禁城内建有玉皇殿,供自己和内宫中人奉祀外,还在真武大帝修道升天之地武当山大修宫观以“报答神惠”,表达自己向道的诚意,并“为天下生灵祈福”。《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
唐太宗曾感叹道:“出家乃大丈夫之行,非帝王将相所易为。”意思是出家修行是男子汉大丈夫的高洁行为,既使是帝王将相想做,也不是容易做得到的。
无疑,上行下效,身为一国之君的帝王对信仰的推崇,对修炼人的尊敬,自然影响了臣子和百姓,所以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敬天重佛重道,对修炼人尊敬的氛围。
古代出家的要求 既然社会有着这样的氛围,那么对出家人或者说修炼人的要求也就高了。古代社会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出家当僧道的,需要参加考试,考佛法,考德行,考试合格才能拿到“度牒”,之后就可以去庙里、观中修行了。如果没有度牒,庙观为其剃度是犯法的,要受朝廷法律的处分,而且出家人还被会要求还俗。
“度牒”就是政府允许你出家的文件,因为成为僧道后,是可以免除赋税和劳役的,绝不能说你想出家就出家,必须符合条件。“度牒”大概是在唐朝时期出现的,由祠部颁发,由绫素锦素钿轴制成,北宋改用纸,南宋又改用绢。度牒上详细记载持牒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所诵经典师名等,有祠部的批文、签署日期和官署名等。简单的说,就是一个身分证明,有度牒的就算是正规僧人。
拿到度牒的方式大体有“试经度僧(策试经业)”、“特恩度僧(皇帝诏敕恩度)”、“进纳度僧(缴纳钱物)”三种。其中的“特恩度僧”是皇帝在特定时期诏告天下、布施恩泽的度僧方式,但在操作的过程中亦非常注重经业的策试。“进纳度僧”是为解决经济困境和财政危机而实行的一种以交纳钱财为前提条件的出度方式,但同样也重视其德行。
除此以外,唐代出家还有很多限制,主要有十条:并非太老或太小,生活能够自理;具丈夫身,有坚强意志,能吃苦耐劳;父母允许;没有犯边罪;非是贼心人道,出家的动机纯正;志性坚定,信仰明确;非负债人,没有债务在身;非官人,不是承担社会重任的官职人员;身体健康;四肢齐全,五官端正。
这样看来,古代出家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看看现在中国的所谓“出家人”,有多少可以通过佛法和德行的考试?有多少可以符合上述十个条件?
尽管宋代开始出现了度牒的商品化,对历代大德高僧、高道传承下来的寺院戒规,起了严重的破坏作用,但此种制度依旧对出家人的德行仍旧有着根本的要求,佛、道修炼界也都有人修炼成佛、成仙。
清朝顺治年间,顺治皇帝认为出家是好事,值得尊敬、提倡,不必严格的限制,因此废除了度牒制度,但直到干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因为“摊丁入亩”政策的广泛推行和其它各方面的原因,历时千年的度牒制度才彻底被废止。废除该制度显然降低了对出家人的要求,因此抱有不同目的者,甚至德行欠缺者,才轻易走入修行,才可以轻易为政治所左右。
结语 漫漫历史长河,无不在讲述着修炼、出家人、神、佛、道与人的关系,而信奉神佛、信奉“天人合一”的古人对修炼人无比尊敬也就不难理解了。当代受中共“无神论”灌输的中国人,惟有找回自己真正的文化,仰视上天,才能再次得到神佛的眷顾。
(点阅“弘扬传统文化”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