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不知羞愧,曰厚颜
【原文】
受人牵制,曰掣肘,不知羞愧,曰厚颜。好生议论,曰摇唇鼓舌;共话衷肠,曰促膝谈心。
【注释】
(1)牵制:以某种力量限制对方,使不能全力进行某事。
(2)掣肘:指牵制、阻碍他人做事。掣,音撤,牵引。肘,音帚,手臂。
(3)羞愧:羞耻、惭愧。
(4)厚颜:厚脸皮。比喻不知羞耻。
(5)好:音浩,喜欢、喜爱。
(6)摇唇鼓舌:卖弄口才从事游说或煽动。
(7)话:说,当动词用。
(8)衷肠:内心的情意。衷,内心。
(9)促膝:膝盖相接近,形容坐得很靠近。引申为倾谈或密谈。促,靠近。
【语译参考】
做事时受到别人的限制,称为“掣肘”;不知道羞耻,称作“厚颜”。喜好发表议论,从事煽动游说,叫做“摇唇鼓舌”;彼此坐得很靠近,倾诉内心情意,谓之“促膝谈心”。
【读书笔谈】
之前曾说过,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性的启蒙教材,目的让孩子将来能读懂古书,增加见识。这一课很简单,就是讲了几个常出现在典籍古书中的用词。而且这几个用词,仔细一看,很有特点,都跟人体部位有关。涉及到了肘、颜、唇舌和膝盖。很容易记住,十分有趣。
厚颜,多用作成语“厚颜无耻”,最早出自《小雅.巧言》,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悲诉周王为谗言所惑,终致祸乱的惨痛教训,同时痛斥了进谗者的厚颜无耻,“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摇唇鼓舌,形容利用口才,搬弄是非,造谣生事。出自《庄子.杂篇.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不过,这句话是盗跖对孔子的劝善不听,反过来污蔑孔子的言辞,其实他自己才是真的在摇唇鼓舌,颠倒黑白,诋毁他人。平日盗跖领着几千人烧杀抢夺,横行诸侯,夺人妻女,无所不为,做尽坏事而不知羞耻。“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说的就是盗跖这种无耻之徒。
促膝谈心,古者席地或据榻而坐,所以坐得近称为“促膝”。最早见《抱朴子.疾谬》:“促膝之狭坐,交杯觞于咫尺。”促膝谈心,完整出现于唐.田颖《揽云台记》:“即有友人,不过十馀知音之侣,来则促膝谈心,率皆圣贤之道,不敢稍涉异言。”讲得很明白,朋友们聚在一起,很亲密无间,谈心谈的都是圣贤之道,不敢涉及邪说谬论。用于正面。
至于掣肘之意,见下边的故事。
记住这些词语,就会丰富言辞,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说故事时间】 宓子贱掣肘
这个故事,就是“掣肘”一词用法的来源。宓子贱,春秋鲁国人,孔子的学生。
宓(音福)子贱被鲁国国君派去治理单父(《吕氏春秋》记为“亶父”),上任前,他担心鲁君听信谗言,让他做起事来绑手绑脚,无法依自己的理想施展抱负,因此临行前,向国君请求派两个亲信随他一同前往单父。
到了单父,当地的官吏纷纷前来拜见新长官,宓子贱便叫随同前来的两个鲁君亲信书写记录。当这两个人提笔写字时,他就在一旁不时地拉扯他们的衣袖、手臂,使得他们没办法好好书写,以致于字写得歪歪斜斜的。宓子贱见他们字写得乱七八糟,就大发脾气,训斥了一顿。这两个人觉得十分委屈、懊恼,便向宓子贱请辞。宓子贱非但没有挽留,还不客气地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劲了。赶快回去,赶快回去!”
两个亲信回去后,向鲁君报告:“我们根本没法替宓子贱写字。”鲁君问:“为什么呢?”他们回答说:“他叫我们写字,却不时地拉扯我们的手臂,让我们没办法好好书写,字写坏了,他又对我们乱发脾气,单父的官员都对他的行为啼笑皆非。这是我们辞职回来的原因。”鲁君听了,想了一想,恍然大悟,叹一口气说:“宓子贱是用这个方法来劝谏我啊!我时常干扰宓子贱,使他不能依自己的方法好好做事。如果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差点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故事来自《吕氏春秋・具备》)
这个故事令人想到一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没有宽大的胸襟,是无法知人善任的,而用人,却是治理国家的关键,当领导的,关键是要学会看人,选用德才兼备者,放到合适的位置,懂得发挥各种人才的能力,做到人尽其才,方为关键。总是不放心,功业无成,反受其害。
宓子贱也非常智慧,他面对疑心重的国君,不因此埋怨而灰心,消极地放弃劝谏,也不采取太过直接的劝谏方式,而是用一种不伤国君脸面容易接受的方式劝谏,值得学习。换一种方式,也许劝谏的效果更好。说话顾及他人的接受能力、自尊心,以及了解不同人的特点来说话劝善,也是一种体谅他人的善行。
因此,国君对臣子,要尊重体谅,不要处处疑心,事事干涉太多;臣子对国君,也要尊重和理解,注意劝谏的方式,不同身份的人,都有不同的本分和责任,也都需要相互理解尊重和体谅。
(资料来源:正见网传统文化教材)
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