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陈道忞《布水台集》中透露,顺治的孚斋门上字幅书有:“生死事大”四字,壁书则写:“莫道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
木陈道忞读罢万般感慨,顿觉万缕尘缘断灭,进言皇上:“我少年时读李卓吾的词句‘才等待,便千万亿劫了也’,即日出家。”
皇上立刻对他说:“亦请老和尚帮我写一副,用以自警。”
(接上文)
倾心佛法
清太宗皇太极对藏传佛教十分重视,顺治在其薰陶下,对佛教抱有敬意。顺治八年,世祖在北京南苑亲自接见了五世达赖喇嘛。
同年,顺治到河北遵化景忠山围猎,得知山上“知止洞”里的别山法师已经静修9年了,前往探看,别山礼遇顺治,回京后,顺治特开辟万善殿邀请别山法师来京参禅。
顺治十四年,顺治在京师城南海会寺召见高僧,深切恳谈佛法之后,甚至邀请他们去宫中讲道。
木陈道忞是崇祯十五年间宁波天童寺的住持,顺治十六年应御诏入京,与顺治相伴八个月,顺治尊称他为“老和尚”。两人习佛论禅,切磋诗词书画。
离京前,顺治手书“敬佛”二字赠送给老和尚,以示对佛法的虔诚。御书“敬佛”二字曾保留在西苑万善殿、京西万安山法海寺、宁波天童寺等处。
木陈道忞曾透露,顺治孚斋门上字幅书写着:“生死事大”,壁书为:“莫道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
木陈道忞读罢字幅,万般感慨,对皇上说:“我少年时读李卓吾的词句‘才等待,便千万亿劫了也’,即日出家。”
皇上立刻对他说:“亦请老和尚帮我写一副,用以自警。”
顺治十六年,顺治到进京的湖州报恩寺住持玉林琇的住处,请其为自己起个法名,并谦虚地说“要用丑些字样”,玉林琇遂书写了十来个字进览,顺治选了“痴”字,又配上“行”字辈,法名“行痴”,号“痴道儿”。
史载顺治曾在两个月内38次到高僧馆舍谈论佛经,并多次萌发出家之意。
与董鄂氏的姻缘
顺治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孝庄太后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由多尔衮做主定婚、聘娶。顺治亲政,将她封为皇后。二人性格不合,顺治废掉皇后,降其为侧妃。后来,顺治又娶了一位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但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顺治十三年,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贤妃册封为皇贵妃,典礼极其隆重,并特颁大赦恩诏。因册封贵妃而大赦天下的,古未有之。从此,董鄂氏虽没有皇后之位,却有统管后宫之权。
董鄂氏到底是谁?史界多有争论,一说是秦淮八绝之一的董小宛,但因其比福临大十多岁而不太可信。二是,学界根据《汤若望传》中的一段叙述和史学家陈垣的推测,认为是顺治弟弟的媳妇,但此种说法并无实证。
无论董鄂妃是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董鄂氏具备非常贤德敦厚的品德,胜过她的美貌。《清史稿》中记载,顺治皇帝曾为董鄂妃的美德与贤淑所感动,亲写《孝献皇后行状》,细述其言行。
董鄂妃侍奉皇太后非常细心、勤快、周到,顺治国务繁忙,没办法时常陪在皇太后身旁,而董鄂妃的尽心侍奉,让皇太后深感安慰,太后说,董鄂妃对她的照顾,比皇帝还要殷勤用心,这使得顺治可以无顾虑地去处理外务。对待皇上,起居饮食,董鄂妃无不体贴照应。每当顺治从外面回来时,董鄂妃必嘘寒问暖,回来晚了,必柔声安慰,并亲自奉上准备好的膳食。而每到进餐时,皇上邀她一起吃,她必谢辞。皇上逢庆典前,她必叮嘱侍从让皇上少喝酒。
看到皇上浏览奏折时匆忙不暇,董鄂妃就提醒他应该仔细看,不要有所疏漏;皇上请她一同览折,她又连忙拜谢,并说“后宫不干政”。顺治夜间批阅奏章,她总是展卷研墨,侍奉汤茶。
更可贵的是,董鄂妃生性善良仁义,宫女太监犯错时,董鄂妃往往为其求情,对后宫众人爱护有加。她还常劝说顺治断案要慎重公允,惦念秋决囚犯的生命。
董鄂妃聪颖勤学,读书过目不忘,在汉学、书法、佛学上和顺治有共同语言。在她的悉心付出下,皇太后、皇上和整个后宫上下有序谐和。
但不幸的是,这样美好的贤内助,在陪伴顺治四年后,于顺治十七年八月病逝了。
顺治出家之迷
顺治帝离世和出家,官史记载和坊间野史、传说各有说法。正史中记载,顺治帝24岁时因出天花而驾崩。
清初诗人吴伟业在《清凉山赞佛诗》中隐喻顺治因董鄂氏离世而看破红尘到五台山出家了。《翁同龢日记》中记载,北京西山有一首题板诗,“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出语率真,无雕琢,诗风及韵味符合顺治帝的个性。
另有推测,康熙大帝六次西巡,五次经过五台山,探看父皇的可能性较大。康熙还因没有找到顺治踪迹,曾经在寺庙墙壁上题写了“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的诗句后,含泪辞别。
有当代学者考证《敕住善果旅庵月和尚奏对录》中记载的顺治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顺治皇帝对旅庵和尚说发愿早日正式出家,当旅庵劝说不要舍弃皇位为僧时,顺治则回答“恐朕未能若此”。
《敕住善果旅庵月和尚奏对录》中还记载,顺治十八年四月十七日,景山顺治梓宫火化时旅庵恭述两首偈,言火化只不过是烧了个空梓宫而已,顺治因彻悟而决定舍弃皇位出家。此考证似乎为顺治出家增加了史料的份量。
有史料记载,顺治在董鄂氏离世后,有出家之心,让玉林琇弟子茆溪森为其净发,茆溪森劝止无效,皇太后命玉林琇出面阻止,玉林琇命人烧起柴火,如顺治坚持出家,玉林琇将烧死弟子茆溪森,顺治最后无奈,只好放弃出家念头。不久病逝。
晚清遗老因果轮回说
《清稗类钞》是晚清遗老徐珂根据清代事例遗闻汇编的一本类书,顺治皇帝出家的故事是这样记载的。
明末峨嵋山有位结庐隐居的老僧,终日闭目打坐,食水不进。身边只有一个小和尚侍奉着他。小和尚经常行脚下山化缘,老和尚依旧静坐参禅,一晃十多年过去了。
忽然有一天,老僧睁开眼睛对小和尚说:“徒儿,我要走了,你好好待在这儿。”徒弟听完哭了,拽着老僧的衣服非常伤心。老僧劝慰说:“缘份还未尽,我们师徒还有见面的一天。”
老和尚从袖中取出一幅画轴,也不知道这幅画是什么时候画的,上面有一幅肖像,与老和尚十分相像,五官齐全,但眼睛上面却没有眉毛。
老僧要徒弟珍藏好师父的肖像,并叮嘱说:“我走后十二年,你方可下山寻我,拿此画给路遇者,如果有人在此肖像上面补画眉毛,那就是我。”随即老僧坐化而去。
小和尚谨遵师嘱,十二年后才下山。走遍天下辗转云游了十多年,寻找师父无果。有一天,小和尚行脚化缘来到了京城,恰逢顺治帝到郊外狩猎。小和尚也没见过皇家队伍,只记得师父的嘱咐,于是竟冒犯御驾,请求看画。
侍卫本想抓捕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和尚,顺治帝制止了,要小和尚打开画轴,小和尚打开画卷后,顺治帝一看那画,诧异地说:“这人物图怎么没画眉毛呢?”遂命令左右取砚台笔墨,顺治帝亲手为肖像添上了眉毛。
小和尚此时早已泪雨滂沱,又惊又喜,赶紧跪倒在地,大喊:“师父,我可找到你了!”众人面面相觑,顺治帝更是不解何故。于是小和尚把老僧的嘱咐和坐化仔细地向顺治帝叙述了一遍。
顺治帝当即也彻悟:原来自己的前世是峨嵋山修行老僧!佛缘又续上了。1661年,顺治十八年,世祖抛弃帝位再次出家,了却前世因缘。@*#
参考资料:
《清史稿‧世祖本纪》
《清史稿‧后妃传》
《清世祖实录》
徐珂:《清稗类钞》
周远廉:《顺治帝》
李文君:《顺治帝手书“敬佛”考述》
毛亦可:《顺治帝的孚斋》
苏阳:《顺治帝御笔书画赐臣考》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