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从《共产党宣言》看共产主义的破坏性

2019年12月05日评论
共产主义运动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最大的噩梦,其为祸之烈,古往今来,可谓无出其右。
大纪元《九评共产党》系列社论的公告中写到:纵观这场运动一个半多世纪的历史,凡它所波及到的地方,无处不伴随着谎言、战乱、饥荒、独裁、屠杀和恐惧;传统的信仰和价值观被强力破坏;原有的伦理观念和社会体系被强制解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和谐被扭曲成斗争与仇恨;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珍惜变成妄自尊大的“战天斗地”,由此带来的社会道德体系和生态体系的全面崩溃,将整个人类拖向深重的危机。
据《共产主义黑皮书》估算,共产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造成了一亿多人的死亡。
痛定思痛,为何共产主义运动的破坏性如此之大?我认为答案要到共产主义创建人的思想里去寻找,而最能体现了其思想的则莫过于《共产党宣言》。
任何一部书都有自己的关键词,尤其是一部宣传意识形态理论的书,《共产党宣言》当然也不例外。阶级斗争、革命、消灭、决裂、强制和暴力,这些词就是《共产党宣言》的关键词,而它们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思想也就是破解共产主义破坏性的“密码”。
《共产党宣言》正文的第一个部分是“资产者和无产者”,这个部分的第一句话就是:“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在共产主义发起人看来,“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不过,共产主义发起人在在此大谈特谈阶级斗争,并不是单纯为了描述和总结人类的历史,而是为了鼓吹“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回顾了这场斗争的轨迹,从一开始的“捣毁机器,烧毁工厂,力图恢复已经失去的中世纪工人的地位”,到“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再到迫使资产阶级“用法律形式承认工人的个别利益”,例如英国十小时工作日法案。在共产主义创建人看来,就其性质而言,这些斗争都属于改良的范畴,并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鼓吹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不是改良,而是一场“公开的革命”。
这场“公开的革命”担负着怎样的任务呢?共产主义创建人指出,首先是“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其次是“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然而说到革命,那显然并非无产阶级的专利,在以往的历史中,人类已经经历过多次革命。共产主义创建人鼓吹的“共产主义革命”与以往的革命都不同,以往的革命虽然都要摧毁旧的社会形态,虽然都伴随着疾风暴雨,都要流血,但多多少少都保留继承了以往文明的一些成果,而“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请注意,共产主义创建人说的是“最彻底的决裂”,而不是一般的决裂。什么是最彻底的决裂,其实就是《国际歌》里唱的:“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也就是彻底摧毁以往的一切文明成果,完全抛弃,一点都不留。
为此,就必须“消灭私有制”。 共产主义创建人明言:“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消灭私有制,也就意味着“消灭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本身”,“消灭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消灭资产者的个性、独立性和自由”……
怎么消灭?是用和平的手段还是暴力的手段消灭,是劝服还是强制?共产主义创建人选择了后者。关于这一点,他们讲的很清楚:“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必须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涉”。
在我看来,最能够集中体现上面这些思想的是《共产党宣言》着名的结束语:“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可见,什么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就是以暴力和强制为手段的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就是彻底摧毁、消灭以往的人类文明,砸烂一切,推倒重来。试想,这样的革命其破坏性能不大吗?!
事实证明,在共产主义革命的狂风暴雨中,发抖的不仅是被消灭的资产阶级,也包括无产阶级自己!
──转自《大纪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