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杯渡河的奇僧

2020年01月31日文化漫步
南北朝刘宋朝代有一名奇僧叫杯渡。实际上他的真名实姓并不叫杯渡,但人们并不知道他的实际姓名,不过因为他常常凭藉一只大的木杯渡河,所以人们都因此而称他为杯渡禅师。
当初杯渡住在冀州,其行为举止不拘细节,但有着超凡的神力,谁也不知他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他曾在北方寄宿在一户人家中,这一家有一座金身佛像,杯渡拿到手后要带着出走。主人发觉后便去追他。见他走得很慢,但是马跑得再快也追不上他。
到了孟津河时,杯渡就把一只木杯放在河水上,自己就坐在杯中过了河。杯渡坐在杯中时,用不着风帆与船桨之类,行驶起来却轻快如飞,不大一会儿就到了对岸。到了京都后,他当时有四十多岁,穿得破破烂烂的,而且衣不蔽体。他在言谈举止中喜怒无常。
杯渡有时会凿开冰后用冰水来洗澡,有时穿着草鞋爬山,或者赤着两脚逛闹市。他除了带着那个芦草囤子(一种用芦草编制而成并用于盛食物的囤子)外,身上别无他物。他曾在延贤寺法意道人那里居住过,法意把他安置在另外一间寺房内。
后来杯渡要去散步就到了江边,跟船夫说自己要渡江。船夫不愿意让他上船,他只好又将双脚放在木杯里,顾盼自如地谈笑风生,杯子自然地向前飘行,一直到对岸。
杯渡登岸之后向广陵走去,路上遇到姓李的村舍,李家设了八关斋。杯渡过去并不认识李家,他进院之后直奔斋堂里面坐下,把那个芦草囤子放在院子中间。大家都因为杯渡形貌丑陋而都无恭敬之心。有几个人见芦草囤子挡道,打算将其移到墙脚下,但是好几个人都拿不动它。
杯渡吃完饭之后,提起来就走,而且笑着说:“四天王李家!”这时有个仆人瞧见芦草囤子里有四个小孩,都是几寸高,生得面目端正,衣服鲜艳洁净。于是就追了出去,但不知到了何处。
第四天,李家人见他坐在西边的蒙龙树下,便客客气气地把他请到家里,天天供给他好吃的。但杯渡不太讲究戒规,喝酒吃肉,以至于率辛辣腥荤,都跟平常人没有什么区别。百姓将这些东西送给他,他愿意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
沛郡人刘兴伯是衮州刺史,派人邀请杯渡,杯渡带着芦草囤子就来了。刘兴伯派遣的那个人仰着脸看,见杯渡比十多个人叠在一起还要高,刘兴伯自己看时,则只看到一件破僧衣与一只木杯。后来李家人又请他回去住了二十多天。
一天早上杯渡忽然说起,想要一件袈裟,并要他们中午时必须办到。李家即令人赶紧操办,到了中午也没办成。杯渡说要暂时出去一会儿,结果到了晚上也没回来。但人们到处都闻到有一股奇异的香味,大家怀疑是因为杯渡的原因。人们四处寻找他,只见在北面山岩下面,他身上盖着破袈裟,躺在那里死了。
在他的头前脚后以及背上,生着莲花,极为鲜艳、芬芳。
但过了一个晚上后又枯萎了。村里的人一起把他殡葬了。第三天,有人从北边回来说,他看见杯渡背着芦草囤子正往彭城走。大家去打开棺材一看,只见里面有杯渡穿的那件破衣服。
杯渡到了彭城后,见到一个叫黄欣的百姓。黄欣这人虔诚地信奉佛教,他向杯渡行礼拜见,请他到了自己家里。他家极穷,只有餬口的米饭而已,但杯渡吃起来很坦然,而且看上去很有滋味。
住了半年后,杯渡忽然对黄欣说:“你去找三十六只芦草囤子,我要使用。”黄欣答道:“我家里能有十来只,又没钱去买,恐怕弄不到这么多。”杯渡说:“你只管去找一找,把家里有的都拿出来。”黄欣便去到处搜拾,果然找到了三十六只,都摆在院子里。
数量虽然不少,只是大都破败了。杯渡让他挨个看一看,等到黄欣再看时,一个个全都变成了新的。杯渡将囤子一个个地封闭好,然后告诉黄欣去打开,便见里面都装满了钱与绸缎,能值一百来万。
一个懂行的人说,这是杯渡使用分身法到别地方化缘得来的,又转手送给了黄欣。黄欣接受了这些东西后,将其都捐给了寺庙。
(转自看中国/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