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瘟疫】汉末逃疫良方:向神明悔过

2020年02月25日文化漫步
大疫来临,如何逃命?现代人往往重视物质和技术层面的防御和医护,依靠绝对的隔离和疫苗的研制开发。但在中国古代,人们根本就没有隔离和疫苗这些现代医学的概念,大疫中很多患者仍然得以幸免。这是什么原因呢?
汉末瘟疫频繁
东汉末年至晋初年,全国性大瘟疫共有二十多次。汉桓帝在位二十年,中原地区流行瘟疫高达十二次;汉灵帝时发生过一次;汉献帝时发生了两次。京师洛阳的瘟疫高达十六次之多,曹操有《蒿里行》诗云:“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官方资料记述,自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国人口由5650万降为1600馀万人。《宋书‧五行志》记载,咸宁二年春正月,洛阳大疫,死亡人数达十万人,国家机构无法正常运转,皇帝因此下诏取消一切礼节性仪式。
东汉末年的瘟疫对还军队的战斗力影响甚大,《资治通鉴》记东汉桓帝延熹五年春三月,皇甫规伐羌之战“军中大疫,死者十之三四”。着名的赤壁之战,因受瘟疫影响而改变了战局。《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汉末人们统称瘟疫为“伤寒”。也有后世学者认为是斑疹伤寒、鼠疫。患者往往高烧喘息,气短而绝。发病急、身上有血斑,死亡率高。张仲景在其《伤寒论‧自序》中记载,汉献帝建安元年到九年间,他的家族本来有两百多人,死了三分之二,其中十分之七死于伤寒。
建安二十二年,《后汉书‧献帝纪》记载:“是岁大疫。”《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魏书》记载:“去冬(217年冬)天降疫疠,民有凋伤。”着名的建安七子中的徐干、陈琳、应玚、刘桢四子就是在这场大瘟疫中死去的。也有人认为七子中的王粲也是死于这场瘟疫。无怪乎曹丕说:“疫疠数起,士人凋落。”
这场瘟疫规模很大,有人认为是流感,有人说是新疆出血热病毒从西域传入内地,但这两者都不会在夏季爆发,因此,人们怀疑更有可能是鼠疫和伤寒。
【历史上的瘟疫】汉末逃疫良方:向神明悔过
张仲景的着作《伤寒论》(Wikimedia Commons)
“疫”为“邪乱之气”
现代人认为瘟疫是一种病毒造成的大规模的流行性疾病。这是现代科学所能探测到的时空范围对瘟疫的认识。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对瘟疫的认识不只是局限在物理、生物层面,而是有着更为广阔和深远的认知。
《说文解字》对“疫”的解释是“民皆疾也”。秦汉及那之前的时期,人们对“疫”的解释有两种。
一种认为是“邪乱之气”。 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数》曰:“天气上,地气下,人气在其间。”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更指出,人间君臣如果离德逆天,上天就会降天谴,告诫君王归正,如再不归正,大难将至,不可挽回。
东汉着名经学家何休曰:“民疾疫也,邪乱之气所生。”所以,古代一旦发生全国性的瘟疫,君王大多会反省自己的施政:是否不敬神明?是否亲小人而远贤臣?是否暴戾杀戮而让苍生受苦?
有学者统计,自两汉时期至清整个二千年期间,几乎不到十年就有一次君王向天下发布罪己诏的事件发生。君王的罪己诏,实质是人主向天忏悔己过、与民谢罪的检讨书,同时向神明与百姓发出决心改过的誓约。
东汉大灾年间,汉恒帝曾不止一次发布罪己诏。建和三年十一月,恒帝诏曰:“朕摄政失中,灾眚连仍,三光不明,阴阳错序。监寐寤叹,疢如疾首。今京师厮舍,死者相枕,郡县阡陌,处处有之,甚违周文掩胔之义。”汉恒帝同时在诏中宣布政府将给灾民抚恤、丧葬补贴。
另一种解释认为瘟疫为疫鬼所为。《汉旧仪》中认为颛顼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人们通常认为,大规模的瘟疫是阴间的厉鬼作崇。为了消除瘟疫,人们就驱除厉鬼,因此在东汉兴起了一种叫做大傩的驱鬼仪式。
大傩驱鬼仪式需要请天神、百姓崇敬的神灵或供奉历史上有德之士,因为邪不压正,敬神明奉圣明而驱邪。
【历史上的瘟疫】汉末逃疫良方:向神明悔过
当国家发生天灾人祸、政权危难之时,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会沐浴斋戒,祭祀天地神灵,自省“罪己”,忏悔自己的过错和失误,有时会对全天下颁布“罪己诏”。(志清制图/大纪元)
张天师教人思过避疫
张天师原名张陵,后改名张道陵,东汉天师道(正一道)创始人,沛国丰县人(今徐州丰县)。相传他在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遇老子降临,传授其《太平洞极经》,命为天师。后人称他为道教三祖之一,寿达123岁,在四川渠亭山升仙而去。
张道陵学道之后,能给人祛病。他在蜀地收了好几万户的弟子,因为蜀地人单纯朴实,与道相合,易于引导。张道陵带着众人开路架桥、修木锄草、清理垃圾,义务地去承担方圆几十里的公共事务。
张道陵从来都不用强制的手段对待学徒者,而是用道德礼义去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当时也正是瘟疫横行的时候,张道陵就帮他们治瘟疫,方法很独特。
张道陵让有病染疫的人把自己一生所犯的错误一条条都回忆清楚,记下来亲笔写好扔到水中,同时向神明发誓,不再做那些错事和不好的事,如果再犯错就让自己的生命终结。人们纷纷按照此法去做,果然瘟疫不见了,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病都好了,瘟疫不见了。
这一做法不仅祛除了瘟疫,而且人们更加敬重神明、更加重德向善,社会的犯罪率明显减低。事实上,张道陵用这种方式留下了他那一法门的道(济世的方式)。
古人说“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举头有神灵,当人真心忏悔的时候,神灵是能够看得见的,就会把人身上的邪气和背后的厉鬼赶走,在人类可探测的这个空间里表现出来的,就是瘟疫突然不见了,人好了。
【历史上的瘟疫】汉末逃疫良方:向神明悔过
举头有神灵,当人真心忏悔的时候,神灵是能够看得见的,就会把人身上的邪气和背后的厉鬼赶走。 (Pixabay)
古代的很多大医学家其实都是修道人,道行很深。三国时的名医华佗就具备普通人没有的特异功能。他治病的方法有时也很独特。
有一郡守得了重病,华佗去看望他。郡守于是让华佗为他诊治,华佗没说什么就退了出来。华佗对郡守的儿子说:“你父亲的病和一般的病不同,有淤血在他的腹中,应激怒他让他把淤血吐出来,这样就能治好他的病,不然就没命了。”
郡守的儿子也很着急,就说那怎么办呢?华佗说:“你能把你父亲平时所做过的错事、不好的事都告诉我吗?我写封信批评指责他。”
郡守的儿子说:“如果能治好父亲的病,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于是,他把父亲长期以来所做的不合理的事情全都告诉了华佗。华佗写了一封痛斥郡守的信留下,便走了。郡守看信后,大怒,派捕吏捉拿华佗,但是华佗早就跑了,没捉到。郡守盛怒之下,吐出一升多黑血,吐完之后,他的病就好了。
医圣张仲景的宿命通功能
东汉末年瘟疫横行,但道人名医辈出。张仲景“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所着《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齐备的经典,他救人无数,成就一代医圣盛名。
张仲景具有超常的宿命通功能,诸多史料中都记载着他给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看病的故事。王粲二十岁出头时,遇到张仲景,张仲景对他说:“你得病了,可以服五石汤,要不到了四十多岁,眉毛就会脱落,再过半年就会死去。”
王粲听闻此言心里不舒服,认为张仲景吓唬他,没有吃药。过了三天,张仲景又问王粲吃药没有,王粲回答已服用。张仲景看王粲的气色症候,知道他还未用药,就说:“你为什么不重视自己的生命呢?”王粲默不作声。二十年后,王粲的眉毛果然脱落,一百八十七天后,果然死去了。
张仲景不仅能看出人潜在的病,还能给出药方,并能精确算出人的寿命,这就不是一般医学能解决的问题了。当世人赞叹张仲景的医道说:扁鹊、仓公也不过如此啊。
张仲景还提出人要想养生健康,须淡泊名利,不追求浮华,与天地相融相通,才能驱邪益寿。
【历史上的瘟疫】汉末逃疫良方:向神明悔过
医圣张仲景具有超常的宿命通功能。(新唐人视频截图)
董奉救活死人
董奉是与华佗、张仲景齐名的建安三神医之一。董奉后来彻底走入修道,在人间待了三百多年才离去。离去之前,人们看到他仍然和三十多岁时没啥两样。董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至今,在庐山、福州长乐等地都有纪念他的祠堂。
交州刺史士变有一次中毒死了。三天后,董奉去了他家,往士变嘴里塞了三个药丸,并灌了水,再让人捧着士变的头摇晃,好让药丸和水流进肚里。过了一会儿,拉扯一下士变的手脚,感觉有点能动了,士变的脸色渐渐恢复,半天后,活过来了,坐了起来,四天后,能说话了。
士变说,他死后,忽然就感觉做梦一样,有十几个穿黑衣服的人来抓他,把他强行带到一个大红门前面,那里是一个监狱,牢房一个个是隔开的,每个屋子小到只能容纳一个人。
士变被关在一个小黑屋里,有人用土把整个门都堆封起来,屋子里再也没有光了。正在这时,忽然外面有人呼喊:“太乙天神派人来召唤士变。”接着外面就有有土被除去的声音,过了好久,士变被领出来了,看见一个盖着红盖头的马拉着一辆车,上面坐了三个人,其中一人拿着符节,召唤士变上车。士变上车后,马车一直往前走,到了家门口,士变就活了过来。
士变为了报答董奉,为他盖了一座楼。
思考
向神明忏悔就能祛除瘟疫、服用丹丸就能起死回生,这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甚至被说成“迷信”。但这些的确是有史可查的,其实古人的道德水准更高,一般不会信口开河、不会没有事实根据而凭自己的想像去记载历史或任意篡改历史。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灾难面前,如果我们可以遵从古训,敬天法祖、反躬自省,说不定可以寻回生命深处的记忆,以此得到神明的护佑,平安度过劫难。@*#
参考资料:
《后汉书》 《独异志》 《神仙传》
点阅【历史上的瘟疫】系列文章。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