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姓李名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曾做周朝时管理藏书的官吏。据《神仙传》记载,相传老子远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降生人间了,他曾经是伏羲时的郁华子,黄帝时的广成子,尧时候的务成子。《黄帝内经》中不少篇章便是记载黄帝向广成子问道的内容而来的。而孔子也曾经向老子问询周礼,感叹老子像龙一样乘风云而上九天,真是高深莫测啊。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善、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争先居功。
孔子问道图(公有领域)<br/>
《神仙传》中还记载了一则伯乐向老子问道的故事。伯乐问老子:“圣明的君王应该如何治理国家呢?”老子说:“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功劳盖世却好像和自己没有关系;教化万物却又好像让人民不觉得依赖;他德行绝高但又不被人察觉歌颂;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但他却又无处不在。”这大概也和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一脉相承的吧。善利万物,却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真是不败的大道之理啊。
《道德经》洋洋五千言,多以安邦治国,讲天下大道,老子讲清净无为、“治大国如烹小鲜”,在汉文帝、景帝时期是倍受推崇的显学。文帝、景帝不仅自己勤加学习,亦要求皇室宗亲子弟务必诵咏。文帝、景帝也躬身实践,垂拱而治,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休养生息,因此成就了一番太平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其实不光是“上善若水”、“无为而治”,今天,我们很多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是来自于《道德经》,比如:大巧若拙、福祸相倚、慎终如始、道法自然、目迷五色、功成身退、和光同尘、有无相生……这些成语无不闪烁着传统神传文化的智慧之光,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道德经》也是人类历史上被翻译成他国文字最多的书籍之一,它对西方的影响也很大,西方的辩证哲学思想就深受老子的影响。当然老子讲的不是哲学,而是他看到的天下万物生成演化的大道之理,道为本,德为用,所谓“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中国人讲积德行善,德全不危,或者德与业;在中国古代“德”“得”两字相通,无德而不得,讲得都是“道、德”的一层内涵啊。
老子骑牛(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br/>
2017年神韵演出的节目《老子出西关》即是以老子西出函谷关,匆匆留下五千言的故事为蓝本改编而来的。
五千年历史长河,俯仰所见的故事皆是璀璨的智慧文明之光,神韵以传统文化为基奠,以最传统、高超的古典歌舞形式把神传文化的精髓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今天的舞台上。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观赏神韵的机会——正如不少观众感叹的:神韵真是一生必看的演出!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自神韵艺术团网站
(神韵网站授权转载,版权归神韵艺术团所有)